一人抢购百份套餐只为得盲盒食物吃不完直接丢弃 “食品+”营销,人气涨了浪费何解

一人抢购百份套餐只为得盲盒食物吃不完直接丢弃 “食品+”营销,人气涨了浪费何解

一人抢购百份套餐只为得盲盒食物吃不完直接丢弃 “食品+”营销,人气涨了浪费何解字体:小中大分享到:一人抢购百份套餐只为得盲盒食物吃不完直接丢弃 “食品+”营销,人气涨了浪费何解2022-01-24 08:54:51来源:法治日报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只注重促销而忽视后果的商业营销行为,如“玩具+餐饮”、“盲盒+餐饮”等营销模式,通过不正当地刺激和诱导消费者进行非理性的过度消费,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食物浪费。

●商业模式导致食物浪费频发的原因,首先是浪费的问题没有很好的界定,是否造成浪费没有明确的标准;其次,没有直接受害方;另外,处罚力度非常有限。现实中,反粮食浪费主要靠道德约束,很少真正落实到监管和处罚层面。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针对餐厨垃圾的监督处罚依据,建立健全针对餐厨垃圾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日常检查和监管力度;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指导规范和反餐厨垃圾行业标准,加强对行业的指导和引导;企业自身要有底线思维和意识,商业模式创新要遵循反浪费的理念,否则要承担不良后果。

近日,肯德基与盲盒销售商POP MART联合推出“DIMOO联名盲盒套餐”。购买99元起的套餐可以获得联名盲盒。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引发消费者抢购。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自己一次性花了10494元买了106个套餐。

为了收集盲盒,我们争着买快餐包,可是拿到盲盒后,一大堆食物怎么办?这背后可能存在的浪费问题引起关注。活动开始一周后,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门针对联合盲盒活动可能造成的食物浪费对肯德基进行了批评。

事实上,这种“玩具+餐饮”、“盲盒+餐饮”的营销模式并非首例。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推广而忽视后果的商业营销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食物的浪费。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一些不合理的商业模式,通过不合理地刺激和诱导消费者进行非理性的过度消费,容易导致不必要的食物浪费,不仅背离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还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应加强对此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严格规范市场,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盲盒包装引发抢购

过量购买造成浪费。

“通常情况下,同系列盲盒需要69元一个。现在99元既能买盲盒又能买肯德基套餐,我们都觉得太值了。”26岁的在京研究生王赢(化名)是盲盒的忠实粉丝。她说,像她这样的盲盒爱好者圈子通常被称为“娃娃圈”,今年1月初肯德基和POP MART联合推出的限量版DIMOO盲盒就是“娃娃圈”的“大新闻”。

据悉,这款99元的肯德基套餐包括3小杯可乐、1小份薯条、1份老北京鸡肉卷、1份香辣鸡腿汉堡、5块黄金鸡块、2份葡萄牙蛋挞,外加肯德基中国35周年限量系列KFC×DIMOO。根据活动规则,该系列盲盒由6个常规公仔和1个隐藏公仔组成,6合1盒,全国共销售263880份,其中隐藏公仔因为中奖概率低而变得更加珍贵。

该活动打着限量发放的旗号,立刻引发了“娃娃圈”的疯狂抢购。1月4日,活动当天,为了抢到一个联名盲盒,王赢特意起了个大早去学校附近的一家肯德基店。他本想等官方公布的活动时间到10点半,却意外地发现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时间到了,大家都在往里推,基本都是买整盒(6盒),有的甚至一个人买了十几份。”王赢回忆说,由于商店分配的商品数量有限,当她去购物时,店员提醒她没有足够的盲盒。经过考虑,王赢买了两个包,最后抢到了两个盲盒。

据王赢说,在她的“娃娃圈”里,有不少人因为这项活动而“疯狂”。有人声称,他们在三个不同的商店买了近5000元的盲盒,才赢得隐藏的钱。

疯狂的背后是限量盲盒的巨大升值潜力。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肯德基盲盒”后发现,有大量已知款式的盲盒公仔进行转卖,其中单个盲盒最便宜的价格在80元左右,最贵的隐藏式“王牌炸鸡”从750元到920元不等。

1月10日,活动开始一周后,记者走访了北京朝阳区的三家肯德基门店,被告知门店相关产品在活动当天已经售罄。一位肯德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活动开始后10分钟左右,盲盒就卖光了,很多人开车过来,直接拿十几个包的人也不少。”

活动导致疯狂购买。抢完一大堆包吃不完怎么办?王赢仍然住在校园里,她带了两个包裹回宿舍和室友们分享。最后还剩两杯可乐和一个鸡肉卷,不能存放,只能扔掉。王赢说:“参加活动的人肯定是去盲箱的,不考虑最后的包装能不能完成。据朋友圈说,有的肯德基店有储物活动,以后可以换套餐,但是我去的店员没有给任何小费。”

这种盲盒和餐饮的联合活动可能导致食物浪费,引人关注。

1月12日,中消协发文点名批评肯德基,称部分消费者不惜花费10494元购买106个套餐。也有消费者为了“讨娃”而购买“代餐”服务,雇人购买代餐包并得到盲盒,甚至不排除直接把吃不完的食物扔掉。作为餐饮企业,肯德基的快餐是限量使用的产品。按需购买方便食品是这类产品的特点。消费者通常不会过度购买。限量盲盒销售是以“饥饿营销”的方式刺激消费,容易导致消费者为了获得限量盲盒而冲动消费,并因过度购买造成不必要的食物浪费。

浪费不容易定义。

惩罚是非常有限的。

这几年,我们公司空长期采用“玩具+餐饮”、“盲盒+餐饮”这种模式。

2021年1月,徐福记与POP MART联合推出新年礼盒,包括徐福记产品和POP MART兔宝宝冬季限量盲盒。

今年1月21日,被中消协点名后,肯德基再次推出哆啦a梦套餐。随意购买相关套餐,39元起赠送哆啦a梦生肖玩具一个。共随机发放12款玩具,全国限量2079999份,送完即止。

在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晓娟看来,商业模式创新是经营者的自由,也是商业发展的动力,但要遵循底线,不能越界。商家可以通过“玩具+餐饮”、“盲盒+餐饮”的模式来促进销售,但容易导致食物浪费,这与我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甚至与《反食物浪费法》的基本价值取向背道而驰,超出限度的食物浪费应该受到规制。

除了“盲盒加”模式,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合理的营销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食物浪费频发。

比如王大为吃广播一度爆红后,这类视频就成了“流量密码”。很多吃播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实现“流量变现”,通过呕吐、假吃的方式制造吃了很多的假象,不仅导致了很多食物的浪费,也传达了一种不好的风气。

2021年5月,一段倾倒乳制品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某品牌大量未饮用的饮料被直接倒入沟渠。涉事饮料是某选秀节目的合作伙伴。观众购买后可以为选秀节目的选手投票。要投票,需要扫描的二维码在瓶盖里。只有开瓶才能扫码投票。“只要瓶盖不用奶”成了粉丝的共识,导致大量饮料被浪费。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如果企业通过营销活动诱导或误导消费者购买大量食品,超出正常消费,很可能造成食品浪费。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涉嫌违法,要依法承担相应后果。

2021年4月29日,《反食物浪费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自觉抵制食物浪费,提示消费者适度消费,不得诱导或者误导消费者过度消费,造成食物浪费。

在法律规定下,为什么商业活动造成的食物浪费仍然频繁?

据陈音江分析,商业模式导致食物浪费频发的原因,首先是浪费的问题没有很好的界定,对于是否造成浪费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很多人对食物浪费的认识不足;其次,没有直接受害方,当事人花钱买菜,造成浪费,一般不会对他人造成直接损害。“虽然《反食物浪费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有食物浪费行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和机构举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为了避免麻烦,很少有人会主动举报他人或食品经营者的食物浪费行为。”

此外,陈音江提到,目前监管部门对商业活动造成的食物浪费问题并不清楚,处罚力度也非常有限。现实中,反食物浪费主要依靠道德约束,很少真正落实到监管和处罚层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反对食物浪费主要是一个倡导性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虽然《反食物浪费法》有明确的禁止条款和处罚规定,但处罚力度有限,一般是责令改正或给予警告,只有拒不改正的才会被相应罚款。因此,目前相关法律对食物浪费的处罚不足以震慑有关经营者。”陈音江说。

企业创新要守住底线。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

近年来,食物浪费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除了《反餐饮浪费法》,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反餐饮浪费工作方案》,提出各级商务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供分餐服务,并向社会公开其反餐饮浪费情况。为了遏制餐饮行业的食品浪费,《规划》提出,推动餐饮行业出台针对食品浪费的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研究制定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将节约粮食、反对粮食浪费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内容,提出强化粮食节约减损全链条,明确了对各类消费者的责任要求。

此外,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商业活动造成的食物浪费坚决说“不”。

1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地方标准《餐饮服务经营者反对餐厨垃圾行为规范》正式生效,这是国内首个反对餐厨垃圾的标准。其中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设定最低消费金额,不得以收取房费等方式诱导、误导或者变相设定最低消费金额。各餐饮单位也要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和考核记录,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的反餐厨垃圾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中国法律事务委员会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胡刚告诉记者,防止商业活动造成的食物浪费,要发展与规范并重,竞争与创新兼顾。监管者要坚持底线思维,用好透明监管,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稳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约谈等柔性措施和行政检查、处罚等刚性措施的有效性,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相关部门可以明确,不允许以盲箱模式等不合理经营方式经营食品和餐饮服务,不允许诱导、误导消费者参与。”胡刚说。

在陈音江看来,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反餐厨垃圾的监管和处罚依据,建立健全反餐厨垃圾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日常检查和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食物浪费问题,不仅要及时督促整改,还要依法进行相应处罚,并向社会公开曝光。

朱晓娟建议,市场监管等部门应主动执法,积极约谈发现的餐厨垃圾商家,责令整改。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指导规范和反餐厨垃圾行业标准,加强对行业的指导和引导。企业自身要有底线思维和意识,商业模式创新要遵循反浪费的理念,否则要承担不良后果。

最后,陈音江呼吁,消费者应摒弃“面子”和“排场”的观念,不攀比、不炫耀、不浪费,适量点餐、理性消费,擦亮眼睛关注商家的诱导消费行为,真正把勤俭节约的美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见习记者孙天骄记者赵丽)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一人抢购百份套餐只为得盲盒食物吃不完直接丢弃 “食品+”营销,人气涨了浪费何解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00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