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科创之城”合肥往年开年观察

“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科创之城”合肥往年开年观察

“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 2022-01-25 08:54:52 来源:新华网

今天,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谈论它的“逆袭”: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产业聚集,“最热的太阳”、“光停留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最长”、“计算能力最快”等技术突破不断...

位于***中部的合肥,“科技之路”有什么特点?往年初,记者实地观察了合肥是如何让创新在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

原始创新如何能有更多的源头活水?

春节前,传来好消息:中科大郭光灿院士创下833km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和传输距离世界新纪录。

从量子通信,墨子的消息传递,启蒙空探索,到九章计算,缘起新浪,祖冲之等。近年来,一批科技成果从合肥走向了世界。

为什么原始创新不断在这座城市诞生?

“每人每天省一份口粮,一定要保证中科大师生吃饱。”1970年,当HKUST南迁时,合肥人腾出地方,收集粮票来接受这所学校。***科学院和***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附属研究所也已落户合肥。

这些科教资源奠定了这座城市的背景。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了合肥高新区云菲路。这条数百米长的街道是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的所在地,包括国盾量子、源源量子和郭毅量子。往年,这些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

在刚刚过去的往年,掀起了一股基于新技术的“硬技术”创业潮。合肥的源头创新优势正在迅速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能。往年,合肥将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以上。

除了放大本地科研院所源头创新的效应,合肥还引进了清华大学、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农业科学院等。搭建研发平台,聚集更多创新“动力源”。

现在,合肥正在启动“HKUST硅谷”建设,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高产田”,组建科技集团和人才集团,聚集更多创新资源,把合肥打造成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创新高地。

新兴产业如何变强?

除夕夜,合肥一口气签约三大项目: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布局卫星全球运营中心、数字地球产业牵手。

这座城市有一个更大的“追星”梦:到2025年底,形成包括卫星制造、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综合数据应用支撑在内的全产业链,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长期以来,合肥的科研和产业没有很好的结合。***科学技术大学、***科学院等的研究成果。都是“束之高阁”或者“远离家乡”,在合肥本地很少翻译。

十几年前,致力于打造家电制造基地的合肥看到了产业链的断点:家电用的液晶显示面板、集成电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合肥决定瞄准“缺屏少芯”来进攻“夏普”产业。

合肥一位招商***还记得,在论证BOE项目时,不断被市***追问各种技术问题,答不上来就“冬天浑身冒汗”。为了搞清楚技术路线,搞清楚产业化前景,他和同事们刚拆了一台电脑,研究了从显示器到内存的部件。

如今,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已被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往年产值超千亿元。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往年产值翻了一番多。

严寒季节,合肥新桥智能电动车产业园如火如荼。潍坊合肥第二生产基地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内部设备正在安装,预计今年三季度投产。按照规划,这里将有一个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全产业链集群,从零配件到整车。

合肥也在孵化自己的高科技产业。2012年,以科大讯飞为龙头,成立了***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基地——***声谷。到往年,这里的企业将超过1000家,产值超过1000亿元。

目前,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过半,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产业被列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近30%。

一本针对合肥重点产业的“网络名人”投资指南,或许能让我们一窥这座城市的产业愿景。这本199页的小册子详细列举了前沿产业和前景:化合物半导体、MEMS产业、功率器件产业和微显示产业。合肥常年向北方、广州等地区派出招商团队,实地跟踪前沿产业发展,为招录的龙头工业企业提供“拔尖”服务。

合肥以这样的眼光和努力,聚集和培育了产业地标。

核技术到底有多难?

有人说,如果一个城市有改变世界的未来科技,这里就有未来。

在合肥,这样的技术有三个: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

其中,受控核聚变在往年底实现了新的进展——***的“人造太阳”实现了千秒等离子体运行的记录。

往年1月,记者来到合肥北郊科学岛附近,这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中。这是合肥的第四个科学仪器。

这座由14栋单体建筑组成的科学仪器基地,形似“展翅的凤凰”,寓意凤凰***天飞翔。明年将有80家左右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入驻园区,使用设备开展科研工作。

"该项目的建设正在创造一个新的合肥速度."作为研究人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竖起了大拇指。合肥已斥资20亿元先行建设配套园区,使项目比国家整体批复至少提前6个月开工。

科学仪器是推动原始创新和前沿科研成果的“利器”。目前,合肥有10多台在建、在建和预研的科学仪器,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硬核”。

但是,硬核技术不是***练出来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就因为中科大成功引进了比较好台科学仪器同步辐射光源。本世纪初,合肥先后建成了所有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和稳态强磁场装置,成为***科学仪器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往年以来,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加快科学仪器、国家实验室、新R&D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

握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个“利器”,合肥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往年***十大科技突破,合肥拿下四席。

使命不止于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G60科技走廊城市,合肥和上海正联手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享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载体,联合攻关科技关键问题。

自2000年起,名为“巢湖岳明”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实施升级改造工程,争创国家超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的发起者,合富预计算中心业主单位负责人尤表示,产业联盟不仅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赋能,也是为未来打造***计算力。

一个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源头正在合肥孕育。

总策划:华福

策划:赵成、刘晶

制片人:张旭东

协调员:赵超

文字:杨玉华、马淑瑞、吴会军

新媒体文案:陈诺

编辑:熊、曲婷

视频:金健

视觉/海报:新华网安徽频道刘俊熙、张端、刘旭峰

新华社,内务部

安徽新华分公司

联合生产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科创之城”合肥往年开年观察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6915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