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往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往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字体:小中大分享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2021-12-21 09:45:24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2021年12月

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国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的监测指标数据和相关信息,对卫生、教育、福利、环境、法律保障等五个领域的《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最后的统计监测。结果表明,十年来,纲要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福利水平稳步提高,成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护儿童的法律体系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但儿童发展的城乡差距依然明显,相关领域的儿童权益保护仍有待加强。

一、纲要目标在各个领域的实现情况

㈠儿童与健康

1.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纲要实施以来,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出生缺陷防治成效显著,儿童死亡率不断降低,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重度残疾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10年的17.47/万下降到2020年的10.40/万,降幅超过40%。全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13年实现《纲要》中“低于10‰和13‰目标的基础上,连续7年持续下降,2020年分别为5.4‰和7.5‰(见图1),分别比2010年下降7.7和8.9个千分之一。

图12010-2020年全国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儿童疾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纲要实施以来,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儿童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适龄儿童各类疫苗接种率接近或超过99%(见图2)。2020年,麻疹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分别降至0.06/10万和0.02/10万。我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2012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中国已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图2020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

3.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继续改善。纲要实施以来,儿童营养改善行动扎实推进,更加注重婴幼儿科学喂养,儿童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改善。2020年,我国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25%,实现《纲要》中“低于4%”的目标。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发育迟缓率和体重不足率分别为4.51%、0.99%和1.19%,比2010年分别下降0.87、0.13和0.36个百分点,均实现了《纲要》提出的“低于12%”、“低于7%”、“低于5%”的目标。

4.儿童伤害得到有效控制。纲要实施以来,儿童伤害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儿童伤害预防工作网络不断完善,儿童伤害主动预防意识明显提高,儿童伤害死亡率大幅降低。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从2010年的22.41/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1.06/10万,下降50.6%,实现了《纲要》提出的“减少1/6”的目标。

(2)儿童和教育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纲要》实施以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三个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提升了幼儿教育质量。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面广、有基本保障、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将为85.2%,比2010年提高28.6个百分点,远高于《纲要》中“达到70%”的目标。全国共有幼儿园29.2万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2.4万所,民办幼儿园16.8万所(见图3),分别是2010年的1.9倍[2]、2.6倍和1.6倍。全国共有专职幼儿园教师291.3万人,是2010年的2.5倍。

图3 2010年至2020年幼儿园数量和学前教育毛入学率

2.普及义务教育。《纲要》实施以来,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义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20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见图4),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实现《纲要》中“达到95%”的目标。2010年以来,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7%以上,小学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2020年,我国将有21.1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029.5万人,比2010年增长12.6%;在校学生1.56亿人,比2010年增长2.8%。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中农民工随迁子女1429.7万人,占在校学生的9.1%,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4 2010-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率

3.高中教育[3]上了一个新台阶。《纲要》实施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规划(2017-2020年)》的颁布实施,高中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总体上实现了大发展。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2%,比2010年提高8.7个百分点,实现《纲要》中“达到90%”的目标。全国共有高中教育学校24457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896所。高级中等教育招生1521.1万人,在校生4163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44.7万人,在校生1663.4万人,分别占高级中等教育的42.4%和40.0%。

4.特殊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纲要》实施以来,先后实施了两个特殊教育推进计划。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244所,专任教师6.6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31.5%和66.9%。通过各种形式招收特殊教育学生[4]14.9万人,在校生88.1万人,分别是2010年的2.3倍和2.1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86.4万人,是2010年的2.1倍。

(3)儿童和福利

1.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建设稳步推进。《纲要》实施以来,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为儿童福利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儿童福利、救助和保护机构760个(见图5),比2010年底增加280个;机构床位10.1万张,比2010年底增加4.5万张。其中,儿童福利机构508个,床位9.1万张;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52个,床位1万张。2020年全年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3.1万人。

图5 2010年和2020年全国儿童福利、救助和保护机构数量

2.孤儿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纲要》实施以来,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孤儿保护工作的意见》得到全面落实。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各地孤儿基本生活费,孤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遗弃儿童大大减少,孤儿人数连续八年减少。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19.3万名孤儿。其中,集中抚养孤儿5.9万人,分散在社会上的孤儿13.4万人。2020年,集中抚养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611.3元和1184.3元,比2016年分别提高467.6元和391.4元[5]。2020年,全国登记家庭收养1.1万例,占孤儿总数的5.7%。

3.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明显改善。《纲要》实施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残疾儿童救助康复工程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目前,国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全面建立,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残疾儿童康复机构10440个(见图6),比2011年增加7300个。2020年,全国共有23.7万名0-6岁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2016年增加8.7万人[6],0-6岁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为2.2%。

图6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4)儿童和社会环境

1.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正在逐渐改善。《纲要》实施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儿童生活环境更加健康。2020年,全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42.1%、97.5%、99.7%,分别比2010年提高3.5、15.2、21.8个百分点。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88.0%,比2010年提高30个百分点。

2.孩子的社交环境不断优化。纲要实施以来,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城乡社区的儿童之家成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二家园”。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服务中心(站)44.8万个(见图7),是2010年的7.9倍;儿童之家(或儿童中心)32.1万个[7],是2012年的6.7倍[8];基层组织有持证上岗的专业社会工作者7.1万人,是2010年的7.8倍。

图7 2010-2020年基层组织中社区服务中心(站)和持证专业社工数量

3.儿童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纲要》实施以来,面向青少年儿童的优质文化产品不断增加,青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2020年,全国将出版初中及以下少儿图书4.3万种9亿册,期刊209种3.3亿册。全国3212个公共图书馆有1.5亿册儿童文学图书,是2011年的4.9倍。全国儿童广播节目、儿童电视节目和电视动画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28.8万小时、63.1万小时和44.6万小时(见图8),分别是2011年的2.1倍、1.7倍和1.6倍。全国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1.2亿人次。

图8 2011-2020年儿童广播节目、儿童电视节目和电视动画节目播出时间

(5)儿童和法律保护

1.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纲要》实施以来,中国儿童权益保护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以宪法为基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特别法为主体,以民法、刑法等一般法为重要保障的儿童权益法律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儿童权益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儿童权益保护法治化取得重要进展。

2.打击侵害儿童犯罪成效显著。纲要实施以来,持续开展“打拐”专项行动,采取多项措施寻找失踪被拐儿童。打击和防范侵害儿童合法权益违法犯罪的水平不断提高,拐卖儿童犯罪案件大幅减少,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成效显著提高。失踪儿童信息紧急发布平台自2016年建立以来,已发布失踪儿童信息4930条,成功找回儿童4858名,找回率98%。

3.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能力不断提高。纲要实施以来,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积极推进,法律援助申请渠道更加畅通,法律援助范围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接受法律机构救助的未成年人12万例,比2010年增加3.3万例,增长37.7%。2020年,县级以上妇联收到妇女儿童投诉18.8万余件。

4.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纲要实施以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不断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下降。2020年,全国未成年犯人数为3.4万人,比2010年下降50.5%;未成年罪犯占同期罪犯总数的比例为2.21%,比2010年下降4.57个百分点。

二。《纲要》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儿童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

2010年以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依然存在。2020年,农村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和8.9‰,高于城市3.6‰和4.4‰的水平。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9‰和10.6‰,高于中部地区4.7‰和6.6‰以及东部地区2.7‰和4.1‰的水平。

(B)儿童之家需要加强。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儿童之家数量大幅增加,但离纲要目标仍有差距。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32.1万所儿童之家(或儿童中心),未能实现《纲要》目标。中西部地区儿童之家建设相对滞后问题明显。在一些地区,有儿童之家的社区比例很低,在一些省份不到10%。

注意:

[1]本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2]文中数据总数或相对数可能因计量单位选择不同而造成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3]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等。

[4]包括特殊教育学校、附属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学生和送回家。

[5]2016年起,民政部发布孤儿月基本生活保障平均标准。

[6]2016年起,“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计量单位因人而异。

[7]数据来自妇联系统儿童之家数,下同。

[8]全国妇联从2012年开始建立相关统计。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往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85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