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同比涨1.5% PPI涨幅料已见顶

10月CPI同比涨1.5% PPI涨幅料已见顶

10月CPI同比涨1.5% PPI涨幅料已见顶字体:小中大分享到:10月CPI同比涨1.5% PPI涨幅料已见顶2021-11-11 10:16:04来源:***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求矛盾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和国内主要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的影响,10月份,全国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PPI的顶部已经出现,最快11月就会回落。与此同时,CPI迎来温和上行,上行幅度有限空。

诸多因素导致了CPI的上涨。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下行后,10月份,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上升。

从环比来看,鲜菜价格上涨对CPI总涨幅的贡献接近50%。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表示,10月份,食品价格由环比下降转为上涨,主要原因是鲜菜价格上涨。受降雨、夏秋茬变化、部分地区疫情蔓延和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当月鲜菜价格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近50%。从同比来看,在CPI 1.5%的同比涨幅中,鲜菜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33个百分点。

除了鲜菜价格,非食品能源价格的上涨也成为10月份CPI上涨的重要因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表示,10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略高于季节性水平,主要原因是能源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汽车燃油价格上涨4.7%,居民水电燃油价格上涨2%。“CPI环比上涨,与去年的低基数叠加,导致CPI同比上涨1.5%。”黄对说:

展望下一阶段CPI走势,黄预计,11月CPI可能继续小幅上涨。一方面,猪肉价格触底反弹,对CPI的负面拉动开始减弱;另一方面,去年11月CPI同比降至-0.5%,基数进一步下降。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猪价的阶段性反弹、鲜菜价格的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传导将带动CPI同比涨幅继续温和上涨。

PPI升顶或显现

10月份PPI进一步上涨,同比达到13.5%,为近年来的新高。“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和国内主要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董对说道。

董分析,10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导致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煤炭供应紧张,涨价较多。10月份,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03.7%,涨幅扩大28.8个百分点。八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80%。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此轮PPI的顶部已经出现,最快11月就会回落。

“10月份将是这一轮PPI涨幅的***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在国内煤炭、钢铁价格大幅下跌的带动下,11月PPI同比涨幅将见顶回落。但由于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预计年底前PPI同比涨幅仍将在“两位数”左右。

黄认为,10月底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钢材等多种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11月份,PPI可能转正。此外,11月份以来比较基数逐渐上升,预计11月份PPI将开启下跌周期。

也有机构认为,受国际能源价格高企影响,输入性因素增加了后续PPI走势的不确定性,同比涨幅回落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可能会推迟到12月份。

做好跨周期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物价运行可能呈现CPI小幅上涨、PPI缓慢收窄的态势。在此背景下,仍然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缓解物价上涨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压力。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当前PPI和CPI的上涨主要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微观方面,成本对企业利润的挤压;第二,宏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空约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建议,宏观政策应继续做好跨周期调整,加强政策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激发经济增长动力,缓解主要能源产品的供需矛盾,继续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等风险冲击。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长期来看,还是要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措施,推进市场化的供给侧改革,既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压力,也有利于经济增长。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10月CPI同比涨1.5% PPI涨幅料已见顶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59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