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文化:博大恢宏话无双

中轴线文化:博大恢宏话无双

中轴线文化:博大恢宏话无双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中轴线文化:博大恢宏话无双 2022-03-03 09:38:11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中轴线文化之旅: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

一套《北京中轴线文化游览守则》,16卷本黄煌,让人又喜又兴奋。对我来说,既熟悉又新奇。

我的籍贯不是北京。虽然出生在北京,但时代的户口还是按规矩填的。从小到大,我基本上都住在中轴线一侧的南池子金钩胡同和鼓楼前马场胡同。我上的幼儿园,就是中山公园的北京市第三幼儿园。北海、景山、什刹海等。都是我少年时就流连忘返的度假村,熟悉中轴线两侧的风景。

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分为应城、建筑、红色步道、胡同、园林、寺庙、古狮子、碑刻、商业街、美食、技艺、戏曲、名人、梅文、译著、传说,气势磅礴。古人云:“不懂事,自愧不如。”中轴线丰富的文化积淀,真的是一部无穷无尽的百科全书,令人印象深刻,印象深刻!

这套书的出版意义,李建平先生的总序已经阐述得精辟而简洁,读者自己的重要想法我就不赘述了。建平先生是专家。在CPPCC***调研视察和文史研究馆活动中,我经常听他的发言,受益匪浅。为了中轴线的申遗,CPPCC还组织会员考察了退役和修复的景山寿皇殿、大国轩殿、鼓楼、钟楼等。,与他并行,总会有收获,所以看了他的总序,有种亲切感。

《郢城》的作者朱祖熙先生是侯仁之先生的大老师,对京派历史地理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书虽然不是专业的学术著作,但是很容易把专业的学术进行分解和普及,很容易读懂。李约瑟称赞北京皇城是***科技史上“伟大的总体布局”。他指的是以皇宫为中心的中轴线。需要注意的是,中轴线建筑是典型的皇家文化,对北京影响深远,与士大夫文化和民间文化完全不同。读完《营城》,你会对大师们的中轴线一目了然,其简单的技巧使读者获得正确的知识领悟。

周家旺先生的《园林》,写的很生动,讲解了园林的历史,完全不是枯燥的景点描述。特别是他经常插入与园林有关的人物轶事,如在介绍天坛的章节中,他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末为保护天坛做出贡献的刘老人的故事,充满了热情和善意。上世纪80年代,刘是我报的上级***。书中的这种叙述,不仅增加了可读性,也使该书具有了文史价值。贾汪先生擅长旧体诗。书中每一篇介绍湖光山色、园林风光的文章都是一首七言律诗,极为典雅,显示了作者的别出心裁,吸引读者细细咀嚼。

春奇先生的寺庙也是相当迷人的。我经常看他在报纸上发表的关于北京轶事的文章,我比较擅长考证。我说话不油嘴滑舌。北京的寺庙与城市建筑和首都建筑的历史密切相关。宗说,1928年、1936年和1947年,北平当局三次登记寺庙,分别为1734座、1135座和783座。现在,他还不知道有多少。我想一定是远远低于1947年的登记数。他书中描写的寺庙大多是沧桑巨变。其他的早就没了,比如关帝庙。其实失落的寺庙也值得一提。比如书中没有提到的城隍庙,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分布很广。北京故宫西北角有皇家城隍庙。***所有城市的城隍都是忠臣义士,是守护一方平安的正义化身。比如北京的杨继绳,杭州的文天祥(文天祥曾经是北京的城隍),柳州的柳宗元等等。,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推崇。清代凡来京试举人,必拜杨娇山像。值得一说。不仅仅是讲故事,还有积极意义。总的来说,宗先生的书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在作品中展现了严谨的文学史和轶事。他的写作方法是“寻找藏在寺庙里的故事”,并在序言中特别注明“本书涉及的所有史实都有其渊源。对于一件事的不同记录,尽量客观陈述各种说法,供读者自行分析判断。”我非常欣赏它,它使读者既享受到正确的历史知识,又享受到正确的写作风格,其中包括石庙和于谦祠堂,其精神意义值得一书,但遗憾的是文丞相庙和山寺没有列入书中。

***自古以来就有编纂地方志的传统,国有正史,省、府、州、县四级地方志,文人也写各种各样的民间流放者,与官方正史方志相辅相成。《北京中轴线文化游览守则》可以说是继承了史记的优良传统,对“当今世界上最长、最伟大、最宏伟的城市中轴线”(用朱祖熙先生的话来说)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类编纂,贡献巨大!多年前,北京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古人写的老北京经典,包括民国时期的,具有重要的档案意义。这一系列轴心书的出版是现代人写的。不仅项目众多,而且作者都是擅长各个领域的专家,所以很有文献意义。

封建时代的地方志或书籍一般都有“官职”的范畴,包括正史和野史,如《太阳底下的老故事考证》等。这个系列其实还不如出《官署》这本书,因为官署的住宅和建筑是中轴线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中心运转的完整链条。自明朝建皇城以来,天安门广场东侧有吏部、鸿渐殿、秦院、太医院,西侧有五军总督署、太常殿、总政署、锦衣卫。清朝沿袭了“文东无锡”的习俗,大致如此。西侧的司法机构,如司法部、都察院、大理寺、宗仁院等。沿中轴线向北,还有明清时期的各种机构,如皇家内监、内务府、县***、缉捕办、北京旗***办、***学堂等。,甚至还有一个在小烟袋斜街管理宗教事务的和尚兼记录员...如果能写成一本书,人们对中轴线会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这一系列的每一本书都各有绝活,各领风骚,各显傲骨,带领读者走向宏伟、壮丽、厚重、精彩的文化殿堂!我个人很喜欢《铭文》和《古狮子》两卷,让我耳目一新,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再者,真心赞美策划人和作者。真是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夫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陈箓”,“夫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王充《论衡》)。

与李建平、朱祖熙和其他先生相比,我算不上真正的京派专家,所以我只是浅见。但是我就像老舍先生说的:我真的爱北京。我也很欣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是***人,我爱***。***现在条件很好,将来也会很好。”它是北京中轴线的脊梁,过去从未有过的好,将来会更差——它会更加壮丽、辉煌、繁荣,无愧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朱晓萍)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中轴线文化:博大恢宏话无双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18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