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院“样板间”打造十五分钟科普生态圈

社区书院“样板间”打造十五分钟科普生态圈

社区书院“样板间”打造十五分钟科普生态圈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社区书院“样板间”打造十五分钟科普生态圈 2022-03-01 09:54:07 来源:文汇报

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党建引领基层科协建设暨社区书院工作交流会”上,市科协公布了一批大众化、特色化、创新型的社区书院“样板间”。有的建在商圈,成为白领利用碎片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学习“充电”的地方;有的建在小区里,通过***厨房“你点,我送”的模式,居民可以自主“点”科普餐;有的干脆建在退休老党员的客房里,驻村***设立直播席,用手机开设“扫盲班”...

***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将“社区书院”建设纳入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范围。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推动下,上海市科协创新推出“科普管理师”制度,在市民家门口打造15分钟科普生态圈,旨在打造“社区学院”基层科普服务这一“党建科普建”新模式,以市民科学素养的提升,陶冶城市品格,助力城市软实力建设。

目前,上海已建成131所社区学院,覆盖全市16个区。近75%的社区学院配备了科技志愿服务队,400多支科技志愿者队伍、14000多名注册科技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去社区大学看、坐、玩、认识新朋友、学习新知识,正成为上海市民亲近科学的“新时尚”。

“你点,我送”,院里有哪些住院医生说了算?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活跃着一支由30名居民和基层工作者组成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两年来,他们利用听证会、协调会、理事会“三会”制度,为社区居民探索出一条“你点我送”的科普模式,成为“上海市社区学院***示范单位”。

为了支撑居民的“订购”需求,首先要建设丰富的科普资源库。五里桥街道社区书院充分利用遍布全市的科普场馆资源,与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航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博物馆、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博物馆等形成“五里科普朋友圈”。,确保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6场高质量的展会、12场线上线下活动、10场居民配送服务。

“建设社区书院,不仅是为百姓送科普,更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五里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易晓静说,科普让社区居民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相互包容、相互认同的观念,让相邻社区“似曾相识”。

“科幻风”学院开设科学图书馆,打造科学家摇篮。

在遍布全市的131所社区学院中,去年底刚刚建成的陆家嘴街道社区学院显得相当“年轻”。经过几个月的探索,被授予“上海市社区学院特色创新单位”。

创新在哪里?陆家嘴街道工作人员吴说,鉴于周边群众知识水平高,对科技兴趣浓厚,陆家嘴社区学院开设了科学图书馆,里面有很多人工智能和编程方面的书籍。学院整体设计也是“科幻风格”:一进门就有小I机器人指路,虚拟现实、热触摸点、3D投影等酷炫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想让社区大学成为科学家的摇篮。"吴昊说。为此,他们成立了专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空室,成立了“科学俱乐部”,邀请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科技老师传授科学内容,与辖区20多家单位组成了科学矩阵...针对双职工的“带娃问题”,社区学院还在探索可行的办法,为社区白领“减负”。

白领和老年人全覆盖,打通科普服务“***一公里”。

目前,上海社区学院建设正处于“点状探索”到“面状铺开”的阶段。继在社区建立社区书院之后,普陀区常征镇今年在“天地软件园”新开了一所书院,成为“***的社区书院”。普陀区常征镇副镇长沈燕说,园区500多家优质科技企业本身就是丰富的科普资源库。针对园区白领对保健和艺术的需求,学院将邀请专家团队为白领“上课”。

同样被评为“***社区学院”的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沪太区社区学院,主要服务于老年人。爆发后,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的需求激增。以此为起点,社区学院通过下载微信软件开始教学,开发了8-10个左右的培训课程,让老人们顺利地“亮”起自己的生活,与信息生活对接。

从田间地头的“水城学校”、“农会”,到楼宇商圈的“科学咖啡馆”、“科学社”,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社区学院不仅打通了科普服务的“***一公里”,也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记者沈)据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社区书院“样板间”打造十五分钟科普生态圈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19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