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装门面的“书”

瞭望 | 装门面的“书”

瞭望 | 装门面的“书”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瞭望 | 装门面的“书” 2022-02-08 09:59:13 来源:新华网

书香社会建设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社会机构自然不会缺席。公空室的书架上总有报纸杂志书籍,让每一个想学习的人都能得到满足。甚至一些宾馆、饭店、商场的大堂过道里,也堆满了几本新出版的报刊杂志或经典书籍,让路人停下来休息时随便浏览。商家用书籍装饰门面,用公共活动空营造文化氛围。在同质化中会另辟蹊径,在逐利中带着情怀追求,在差异化中出类拔萃。这生意不错。

对我们来说,就是用阅读拼读来填补碎片化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然而,这样的幸福有时也会失去。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书报,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扫描书架,找到想看的书,快速浏览,这已经成为多年的习惯。有一次,我在餐厅等人的时候,习惯性地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世界名著,却不知道那本崭新的“书”轻得不可思议。再一看,原来是一个书盒子,摸了摸书架上的“书”,全是表面的,让人觉得很诧异。和同事聊天后才知道,这是装修专用的书箱,只是为了营造氛围,装点门面。

去了很多地方,才知道这种整容书盒已经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自习室、餐厅、酒店的书架空空如也,实实在在。真书用在人够得着的地方,假书盒用在人看得见摸不着的地方。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人气很有意义。相应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还爱书吗?现在有些年轻人甚至不愿意把家装修在厨房里。他们还在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学习吗?

有识之士不会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将不遗余力地推动社会阅读习惯的养成。各种阅读分享会、读者沙龙、知识讲座、新书发布会等。来了一个又一个,但推广者还是觉得不尽人意,认为年轻人不学习,太可怕了。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改变知识的命运,现在的年轻人是靠学习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永远不会自我满足。职场的激烈竞争让他们不敢在学业上懈怠;时事政策的调整使他们在学习上不马虎;行业趋势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上无法放松。很多人一直在读,如饥似渴地读,动不动就读,一直读。然而,他们阅读的方式已经改变了。他们不再捧着一本书,泡一壶茶,或者坐在窗台上,或者斜靠在沙发上,而是用手机或者iPad,在一个屏幕上看世界。视听阅读已经成为这一代年轻人阅读的重要方式。

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称之为“浅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在他们看来,拿着纸质书,坐下来慢慢读,用笔写点东西,就是“深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什么样的阅读能更好更快的接收新知识,是一种好的方式。

人从有文字开始就一直在阅读,阅读的载体也在不断调整变化。对阅读载体本身的兴趣是少数专家的研究领域。普通人不会钻研甲骨文,也不会用竹简读书。迭代继承使得现代阅读载体的知识存储更加丰富、灵活、便捷。

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齐头并进,共同成长,共同壮大了阅览室空。阅读是社会的普遍追求。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改变命运,没必要以“老师”的姿态贬低嘲讽甚至干涉电子阅读。选择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阅读方式应该得到尊重。这也是出版社在出版纸质书的同时同步推出电子书的根本原因。网络和数字经济是一个大产业。电子阅读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再刻意建造一个书房来装点门面,更多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技能,抓住每一个读书的机会,为自己的人生充电,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读书有益”成为座右铭,让“种田读书传家宝”成为传家宝。

书的风格变了。手机或iPad是一个便携式图书馆。你的手指一滑动,书就会翻过一页。哪一段重要,截图容易保存,可以写任何颜色的文字,带感情评论,蘸电子墨水...现代科技造福人类,是福。在人人随身携带图书馆的时代,为了留住回忆,一些酒店、餐厅用假书做门面,但我更愿意善意地理解为:对文化的敬畏,做生意致富时营造读书氛围;文化传承,public 空提醒阅读习惯;随着文化的传播,整个社会滋养着阅读群体。(作者李广春是扬州大学文学院特约研究员)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瞭望 | 装门面的“书”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26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