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千年瓷都的文化“磁力”

特写:千年瓷都的文化“磁力”

特写:千年瓷都的文化“磁力”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特写:千年瓷都的文化“磁力” 2021-12-17 09:21: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12月16日电题:特写:千年瓷都的文化“磁力”

新华社记者雷蒙、郭

39岁的***朝鲜族陶瓷艺术家姜,一身白衣,守候在窑子旁,等待火把泥土变成瓷器;在***,日本陶艺家高柳徐灵穿着和服,用手工制作的天目灯展示日本茶道。***书法艺术家熊峰在瓷盘上挥毫写道:“心相交,日久生情”...

中日韩三国的艺术家,人生道路不同,却因为瓷器而走到一起。

12月13日至17日,2021“中日韩陶瓷文化艺术旅游周”在江西景德镇举行,再次以瓷器之名展现文化“磁力”。

回到10年前,姜从家乡韩国首尔来到景德镇。“我最初是从课本上了解这座城市的,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来学习的。”他说。

在过去的10年里,姜见证了一个越来越包容和开放的景德镇,从语言不通到一口流利的中文,从摆地摊到创办自己的工作室。“景德镇的吸引力太惊人了。”江说他可能会离开这里,去做一些自己不满意的事情。

四年前,姜带着妻子来到景德镇。“在景德镇,你总能找到你想要的材料,你想学的技术。”金铉洙说,这个城市的一切似乎都与陶瓷有关。虽然中文还不太流利,但通过陶瓷与人交谈,你总能感受到感同身受。

植根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陶瓷产业,回归于博大精深的瓷文化,这座充满“瓷”元素的城市,常年吸引着3万多名“山水漂泊者”聚集于此,其中“异域山水漂泊者”就有5000多人。

20多年前,高柳徐灵比较好次在日本博物馆看到天目灯时就被深深吸引了。八年前,刘高·徐灵和她的丈夫来到景德镇学习天目灯的制作。

“灯里的叶片和陶瓷是一体的,光影似乎能实现***古人所说的‘合一’的状态。”高对说道。

出于对景德镇的热爱,刘高·徐灵把她在这里看到的风景、植被、星星和花朵都画在了绿色的身体上。在她看来,身处千年瓷都,在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中,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创作。

对刘高·徐灵来说,幸运的是,近年来,中日民间陶瓷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我们的文化同源,可以相互借鉴营养。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互相交流。”她说。

往年8月,经***批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千年瓷被赋予新的使命——搭建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今年2月,书法艺术家熊峰在景德镇市浮梁县创办了景德镇东亚文化人才交流中心。他希望通过书法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陶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不仅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可以与之融合。”熊峰说,一个因瓷而兴的城市,也会因瓷而富。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特写:千年瓷都的文化“磁力”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55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