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沿线风光美,乡村非遗气象新

山东:黄河沿线风光美,乡村非遗气象新

山东:黄河沿线风光美,乡村非遗气象新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山东:黄河沿线风光美,乡村非遗气象新 2021-11-05 09:23:28 来源:***文化报

沂蒙革命老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黄河流经山东九个城市,到处都是风景。浩荡的黄河日夜奔流,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过去几年,山东将推进沿黄乡村振兴与活化地方非遗项目有机结合。一方面,系统挖掘和保护黄河两岸的非物质遗产,打造品牌;另一方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传统技能传承创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务实保护,使措施有的放矢。

68公里,这是山东黄河的长度。68公里的河道两侧,非遗项目如纪念碑,记录着沿线居民的生活史。为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山东继续开展黄河流域非遗资源调查,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充实农村非遗专业研究力量。

《聊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往年)》提出,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推进特色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依托刻葫芦、泥塑、剪纸等非物质项目,发展聊城特色文化产业。聊城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明确,梳理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农村非遗传承人,鼓励非遗传承人和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几年来,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进农村非遗展示学习场所建设,发挥广饶七壁、黄河口草编、杨面塑等传统项目资源优势,支持项目挖掘、技艺传承、专利申请等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多元化研究和创意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往年入选市级非遗项目40个,市级非遗项目总数达到84个。往年,28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入选。东营积极推荐***非遗项目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丰富了全市非遗名录体系。

菏泽出台《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台《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产、生活、市场。当地***要引导采取“项目+传承人+基地”、“公司+农户”等模式,吸引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强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同时,开展“乡村振兴十大典型非遗项目”评选,在全市非遗项目中遴选与乡村振兴关联性强的项目,在全市推广先进经验。

创新,概念改变世界。

有关专家指出,山东省沿黄非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转化率低、保护传承方式单一。

近年来,山东省沿黄城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非遗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将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保护文化传统,守住文化根脉。

临沂市结合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推进“非物质遗产加旅游”融合发展。临沂采取“旅游+销售”的方式,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培育沂南竹泉村、马泉创意休闲园、江油沟等30个田园综合体。,并在市内旅游景点设立工艺品展厅、展示厅或销售点。游客在购买无形产品的同时还可以体验产品制作,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

德州市引导非遗制造企业开拓线上市场,积极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销售融合,促进企业发展。目前,德州已有200多个非遗项目入驻JD.COM、拼多多、苏宁、淘宝等平台。近年来,德州亮子黑陶发展互联网销售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现场促销。往年,网络销售将占总销售额的57%,带动200多人就业。

淄博鼓励和引导***、省级非遗传承人到高等院校学习和培养。围绕从业面广、从业人数多、有助于增加就业收入、培育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淄博面向全市欠发达地区开展定向培训,以推荐来自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非遗传承人学员为重点,为欠发达地区有意愿、有一定基础的非遗传承人提供免费学习培训,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开阔视野、增加收入。同时,当地***还鼓励有技能、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鼓励欠发达地区传统工艺项目传承人与同行或跨行业对话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技艺水平,增强再创造能力。

向前看,增加收入不仅仅是眼前的事情。

吴堡霍大门景区位于泰安市肥城市孙波镇,是***传统古村落、AAA级旅游景区。本着“试点先行、典型引领、以点带面”的原则,当地规划建设吴堡团门“非遗作坊”示范项目,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保障文化扶贫的实施。

为有效拉动游客消费,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从往年开始,武夷团门景区陆续引导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入景区开展展示体验活动,鼓励周边村民通过学习非遗技艺、参与非遗产品生产销售等方式增加收入。往年,景区打造“非遗工坊”项目,对景区10余套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建设和特色装修,积极探索通过免租金、住宿等方式吸引部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入驻景区,为项目和传承人营造更好的展示环境和传承空间空。非遗传承人负责在景区开展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在“非遗作坊”培训学员,与游客交流非遗技艺,定期对周边村民进行公益培训,优先为周边村民提供作坊就业机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潍坊以非物质遗产融入现代产业为突破口,实现传统产业的新发展。比如以昌邑华宇丝绸公司为代表的本土丝绸企业,一方面大力购置现代化先进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通过对六团丝绸技艺的完整保护和保留,培养了20多名传承工匠。在促进生产的同时,进行技能传承,实现年产各类真丝绸300多万米,产值6500多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结合,为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元素,提供了新动力,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

日照市探索“非遗+扶贫工场”模式,依托市场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非遗项目,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扶贫任务重的莒县皮山镇重点建设“石场砚台博物馆”,让砚台经济活起来。此外,当地还成功建设了东港区三庄镇影雕作坊、莒县夏庄镇妈妈制造合作社、兰山区黄墩镇任家东王庄村草编作坊,创造了近5000万元的产值,带动周边2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实现了非遗传承和扶贫产业双丰收。(记者苏/图)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山东:黄河沿线风光美,乡村非遗气象新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70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