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 江南文化新地标精彩亮相

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 江南文化新地标精彩亮相

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 江南文化新地标精彩亮相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 江南文化新地标精彩亮相 2021-10-19 10:43: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宋代钧窑月白釉碗。图拉照片

现代弦乐器的小装饰品。外围摄影

走在苏州博物馆的西馆,随处可见灰色墙壁上阳光斑驳的光影。长长的玻璃长廊串联起10座箱形建筑,与苏州古城水陆并行的格局相呼应,将古典典雅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感融为一体。

9月底,位于江苏苏州狮子山脚下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始试运营。它的展览面积是这个博物馆的四倍,包括苏州历史展览馆、苏州工艺美术馆、国际合作馆、书画馆、苏州生活馆和探索体验馆等。展出文物2000余件(套),力图打造具有江南气质和国际视野的文化新地标。

亮金折扇。外围摄影

讲述吴的悠久历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姑苏,人就睡在江上”,这是很多人对苏州的比较好印象。但苏州不仅仅是温柔美丽,苏博西馆一楼的“纯江南”通史展展现了更丰富多元的城市性格。良渚先民手中的浑黑陶,魏晋名士口中的鲈鱼味,隋唐百姓耳中的运河橹声,吴派笔下的山水清辉.......................................................................................................................

苏州历史博物馆馆长李俊说,挑选文物有两个标准,一是它们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二是文物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吴钩·惠崇”这一单元,一把青铜剑闪着寒光,剑刃和剑格镀金,剑尖留有镶嵌玉石的痕迹。王武宇易的这把剑是先秦时期兵器中铭文最长的一把。剑上的75个字的铭文涉及寿孟、于吉和宇易以及吴越楚之间的三场战争。在古老的武器背后,多媒体设备上的刀光剑影和金属线制成的人物让人联想到吴国刺客的故事,如“颛顼刺”和“离弦刺”等,反映了吴人早期的武学传统。

几千年后,范仲淹在苏州创办了宋代最早、规模***的地方官立大学,为苏州文学运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付雪初开”单元展出了一只玉龟,配有新印章,印面为白色,并刻有“范仲淹印”字样,正确字体为和朴厚。梅花窗旁,有一幅五色花卷轴,是元三年(1088年)宋哲宗任命的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任命书”。本卷诰文为研究北宋官制诰文制度提供了范本,也是范氏家族人才库的见证。

展厅展示了苏州几十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如天宝墩汉墓、黑松林三国墓、张家港黄寺铺遗址、太仓范村井遗址等。自1997年以来,在黑虎松林地区发掘了许多三国墓葬,很可能是孙吴皇室的墓葬。黑松林墓出土的石兽窝、石匣、动态展示石刻屏风、孙坚孙策墓出土的石楣、石窗等。,一起还原一个东汉三国时期的生活空。往年发现的太仓范村井遗址出土了150吨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数量惊人,填补了苏南地区元代大型遗址的空白。在“海斯新证”单元,青釉八卦炉、白釉点点褐高足杯等外销瓷层层排列,证明苏州太仓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苏州书画——历代馆藏书画特展”中,苏泊镇博物馆的珍品《七君子图》时隔数年再次与观众见面。长卷上,由、柯、、顾安、、真武六位元代***画家所绘的七幅墨竹画,或盛或衰,一一铺陈,堪称元代墨竹简史。《七君子图》是苏州顾《云楼往事》的旧集。根据顾家人的考证,这部作品自清代以来流传有序,是江南绵延脉络的缩影。

春秋时期的王武于坚(局部)。图拉照片

呈现精致的苏州工艺。

走进二楼“极艺苏州”展厅,透过太湖石造型的雕花空隔断,一尊清乾隆时期的白玉大象映入眼帘。这是苏波收藏的一件名玉。通过运用浮雕、线雕、立体圆雕等多种技法,将一块巨大的和田玉籽料雕刻成一只体胖鼻长的大象。一个男孩蹲在大象身上,左手拿着树枝,右手拿着菊花。他非常天真。“戏象”的谐音是“吉祥”,有“繁荣、吉祥、平安、形象”的美好寓意。

“天工吴凯”云,“虽细玉聚京师,巧工推苏一”,可见苏州造玉技术引领时尚,明代流行的乌骨泥金扇也是苏州造的***。天蓝色的展览墙打开了一扇月亮门,里面展开了一把耀眼的明代折扇。是王希爵夫妇墓中出土的女棺。其竹骨纤细,涂黑漆,施雨金。扇子是黑色的,上面装饰着大小不一的金钻和三角形图案。数百年后依然光芒四射。

苏州制造“凡金、银、玻璃,五颜六色、金碧辉煌之物,极为精致”,“苏作”已成为高品质手工的代名词。苏作工艺馆分为三个部分:在“雕玲珑”单元,有陆子冈的玉雕、的竹雕、顾二娘的端砚等。,这说明这里有许多***的玉、竹、木、牙角雕;在“卓绮丽”单元,它简约如明式家具,华丽如桃花坞年画,典雅如镶嵌金丝鸟笼的紫檀,体现了苏州人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在“绣蔡华”单元中,苏绣服饰、缫丝轴和宋锦图案都展示了江南刺绣的美丽和精致。

琳琅满目的展品带来视觉享受。金银首饰的戒指,丝竹管弦乐的悠扬旋律,让展厅里的观众仿佛置身于熙熙攘攘的古街。

“我们特意挑选了一些民间文物进行展示。虽然水平不高,却能生动地反映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策展人徐杰说。由紫玉、莲石等材料制成的一套小巧玲珑、栩栩如生的现代弦乐器,是古琴、琵琶、锣、鼓等24种迷你乐器。这套摆件与虎丘牌红木二胡、三弦等乐器实物相映成趣,展现了苏州发达的***乐器制作技术。

苏州乐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与明清戏曲的盛行密切相关。那时候大户人家经常请“唐明”,也就是小清唱剧团来家里临时搭台,表演昆曲。舞台上拆下来的物件都装在箱子里,便于肩背,所以叫“唐明丹”。展厅内有一件由民国民间艺人制作的红色木雕“唐邓铭丹”,形似重檐,配以各式玻璃灯笼,集榫卯、雕刻、簪等技艺于一体。现在这种“唐明丹”已经不多见了,能做得这么漂亮的更是凤毛麟角。

千百年来,苏州工艺代代相传,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展示自宋元以来的古代艺术珍品,苏座工艺美术博物馆还展出了许多当代艺术的***作品,如***工艺美术大师姜的和邢伟忠设计的拙政园宫山,让人感受到匠心的传承和技艺的创新。

潘西峰雕刻竹根矩形天然印章。图拉照片

发挥娱乐功能。

国庆假期,苏泊溪馆的探索体验馆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博物馆里有一座“漂浮的姑苏城”。双塔、吴门桥、苏州织布馆由滑道相连。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穿梭,学习苏州话,听苏州童谣,玩榫卯组装,欣赏园林小品。

探索馆位于地下室,面积4500平方米。是3-12岁儿童的专属空房。在沙盘模拟考古现场,孩子们变身“小考古学家”,徒手挖出3D打印的“文物”;在好奇的柜子前,可以看到满墙的动物化石、标本、模型,感受不同学科、文明的碰撞。博西馆突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通过互动游戏,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播下学习历史、欣赏艺术的种子。

在二楼的国际合作馆,万神殿穹顶和罗马圆柱的复制品将观众带回到西方古典时代。“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作为特别开幕展,呈现了大型雕塑、手工艺品、绘画、金银饰品等267件古罗马文物。这是大英博物馆在亚洲***集中展出古罗马藏品。之后,两个博物馆将围绕“世界文明”这条主线展开一系列展览。

“站在江南,看世界”是苏州博物馆的全新理念。苏州博物馆党支部***、常务副馆长谢晓婷说,西馆与这个博物馆发展错位了。“这个博物馆位于姑苏区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展示江南文化,而西馆位于高新区,有更大的空间策划原创展览和引进国内外***博物馆的展览,努力成为世界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体验中心。”

博中宫博物馆区有一株古色古香的紫藤,是吴门画圈***文徵明在400多年前栽种的。2006年,建筑师贝聿铭(I.M. Pei)用手工挑选的紫藤嫁接“文腾”,为苏波茶室搭建了一个遮荫棚。现在,一株经过特殊处理的藤蔓被搬进了苏波西馆的展厅,与几何屋顶一起构成了极具设计感的景观,一脉相承,又有了新的古意。借助全新的场馆平台,苏州博物馆将继续立足自身特色,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外围)

《人民日报海外版》(往年10月19日第07版)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 江南文化新地标精彩亮相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80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