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山海间》:在雪域之巅仰望星空

诗集《山海间》:在雪域之巅仰望星空

诗集《山海间》:在雪域之巅仰望星空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诗集《山海间》:在雪域之巅仰望星空 2021-10-14 10:01: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读陈仁杰的诗,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咀嚼,细细阅读。有温度的文字,仿佛有一种宿命的力量,轻轻举起又放下,触动最柔软的心。从西湖到西藏,从钱塘江到山巅,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地理版图,用自己的思想书写了雪域高原的精神史诗。从援藏到被调到西藏扎根高原,十年光阴似水,留给他的不仅仅是头发突然变白,还有千帆一尘不染的纯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西藏让陈仁杰获得了成功。“我不知道我是梦里的客人,但我会以家乡为故乡。”一个诗人,只有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投入到这片土地上,才能俯下身子,用心去体会这里每一个温暖的生命,就像他的诗里说的:“你是我脐带牵出的名字/故乡,沉淀的月光/但只有西藏叫故乡,上面有故乡”。他把这里的每一座立体的山,每一条流淌的河,都变成了最美的诗句,让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我在西藏追山河/人如石化,为心梳理故乡的胃/隔天看海”。这片圣地同时也滋养了陈仁杰的内心世界,给了他敲开诗歌秘密之门的钥匙。在这片满天繁星空的土地上,在无数群山寂静流淌的深夜,一个苦涩的诗人审视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星夜为酒,以文字为暖,为一棵树哭泣。“一个人的生命线有多长/从杭州到西藏/甚至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村庄/从碧海到雪域/从浪花到雪花/从后现代到文明/从高冷、孤独、自省/一次又一次扩展内心领地”,追求灵魂的人总是孤独的,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没有在半夜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山海经》与其说是诗集,不如说是诗人半生的激情。经过无数年的沉淀、对梦想的追求和精神上的奋斗,诗人用心血浇灌着人们的心灵,用无尽的想象倾诉着对家园和国家的深深眷恋。

山与海相映,梦与幻或真或假,故乡与其他地方仿佛隔了一层,都在诉说着这个世界上无数的亲情与爱情。这种感觉就是对家乡的怀念。“雪是半壁江山/半壁江山/半壁人生/醒来/流浪,我爱的人都睡着了。”故乡是诗人眼中漫天飞舞的雪花。过了半辈子的惆怅,泪眼早已隔天涯。这种感觉就是想老婆的感觉。“只有我妻子的白裙/试图把握飞翔的命运/雪飘在寒夜的光影里。”诗人对妻子的爱是含蓄内敛的,如明月如水,是彼此相爱的最美象征。这种感觉就是对孩子的爱。都说陪伴是最长的告白,而远在西藏的父亲却只能通过诗歌带来最深的爱。“飞向学校的风筝/停在线间/血肉结出花朵,手指触到的地方/天空露出你小手的两端。”孩子在父亲眼里就像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空,但这条飞翔的线永远在父亲内心的最深处。一个7岁的孩子,如何知道父亲的眼泪,让岁月在戏里静静流淌,偷走藏在秋千下的悲伤?这种感觉就是对祖国的爱。就像他诗里写的“多少年来,夜被露水打湿/距离近在咫尺/缺氧被替换,边缘线被画上同心圆/恍惚,珠峰有一把回家的钥匙/开启了明亮、清澈/宁静的欢乐和天宇的灵魂”。是***诗人笔下的野坝村。脱贫致富的生动事迹,足以让人潸然泪下。是***诗人写的边境线。多少人站在这里像一座丰碑,为了身后的灯火,为了祖国的繁荣,一起画同心圆。

《山海经》既是感情的抒发,也是作者对诗歌本质的追求。诗人写道,“我的生命短暂/但痛苦更动人”“没有皮囊的灵魂算什么/仿佛被轮回之夜困窘/未完成的叹息换来天地”“谁在自己的小窝里/筑起觉悟之墙/走进轮回与远方”。正是这种反复的追问,在无数次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中,诗人悟出了诗的道,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就像故乡与异乡/半悬于天,半沉于身/以我为虹,架起了两天/神性与苦难的对话,都用闪电划出了诗的线条”。

钟嵘在《诗品》序中写道“动天地,感鬼神,不近诗”。读陈仁杰的诗,总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他用温柔的想象力描绘出西藏山水画最美的肖像——“扎曲河穿过家乡/流向何处/岁月的裂缝在哪里”;他用意味深长的短句表达了自己最深的感受——“小时候/每当看到空慈觉林上的那朵云/我奶奶就会把我叫进屋里/现在她走了/那朵云会回来/会在慈觉林待很久空/而我奶奶走了”;他用孤独的灵魂思索着人生的命运——“也许你和我,东海的波涛/只有雪域的羽毛/才能留在顶端/在物理的家园安家”。从一粒沙子里看到世间的种种变化,从一片落叶里看到生命四季的轮转,从Si 空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触摸到血的声音本身,我们庆幸有这样一位诗人在雪域高原仰望星空空,那是诗人用生命写下的文字!(叶延滨)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诗集《山海间》:在雪域之巅仰望星空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83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