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其麟研究》:高洁的为人 烂漫的诗意

《韦其麟研究》:高洁的为人 烂漫的诗意

《韦其麟研究》:高洁的为人 烂漫的诗意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韦其麟研究》:高洁的为人 烂漫的诗意 2021-10-12 10:38:24 来源:光明日报

钟世华主编《魏麒麟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在***当代诗歌史上,壮族诗人魏麒麟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独特存在。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除了十几年特殊时代的中断,研究界对魏其林的研究一直保持着热情,有数百篇不同类型的论文对他进行了阐释,40多部当代诗史、文学史著作也对他进行了专章论述。

一个

从历史上看,魏其林构成了一种可以讨论的诗歌现象。这位1953年还是高中生的早熟诗人,在《新观察》发表了长诗《玫瑰的故事》,从此步入缪斯殿堂。他从事写作多年,出版了十多部各种作品的合集。毫无疑问,他最***的诗歌是《百鸟服》,这不仅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叙事长诗取材于壮族民间传说,用感人的笔触演绎了一对壮族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奋斗故事。这首诗的主题、人物、语言和技巧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55年6月的《长江文艺》上,后又在1955年7月的《人民文学》上转载。1956年4月,***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各种版本100多万册的小册子。这首诗发表后不久,许多关于它的专著在《文艺报》等刊物上发表。后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当代文学史稿》(1962年9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和***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新文学十年》(1963年1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把《百鸟朝凤》收入了当代文学史。此外,百鸟服饰还被翻译成近十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可以说,《百鸟服》已经成为***当代诗歌尤其是长诗中的经典,奠定了魏其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正如评论家张艳玲所指出的:“魏麒麟...以其高尚的人格和辉煌的诗歌成就了广西文学60年的精神高度。”魏麒麟作为一种诗歌现象,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通过他的创作,展示了当代诗歌与***文化、民间资源的密切关系。比如《百鸟服》就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元素,他的其他诗作如《凤歌》、《莫戈之死》也是如此。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如当代诗歌的***性与民俗性、少数***诗歌在当代诗歌中的地位、魏其林本人对当代壮族乃至广西诗歌的意义等,都需要在信息和学术领域进行总结和探讨。钟世华先生主编的《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魏其林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往年10月)的新出版,正是满足上述期待的正当时机。

这部40多万字的研究文集,包括魏其林的生平、研究综述、访谈、自述、印象、评论文章选编和附录,全面立体地展示了魏其林60多年来的人生轨迹、创作历程及其与当代诗歌和其他少数***诗歌的互动,以及这些相关问题研究的总体格局和代表性成果。如果说,魏其林的亲历者角色和执着的创作,使他和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和见证了当代少数***的发展史,能够凸显当代少数***诗歌的某些特征,那么这本散文集就是对这些特征的全面把握和集中呈现,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研究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其林自述词中有许多珍贵的个人记忆和创作经历值得关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身份和以“***特色”为出发点谈诗歌创作的取向。他主张“从民歌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是因为“在民歌中,那种带有浪漫色彩的大胆夸张和那种丰富的隐喻、唤起和重复,是那样的生动、准确、具体、生动、恰到好处,给人的印象是那样的强烈、新鲜、清晰。重叠的章节和句子,反复背诵时,深得人心共鸣”;但他反对一些寻求***特色的偏颇做法,即“以一种猎奇的心理和态度,特别注重异域风情或注重服饰、饰品”。这显示了一种辩证的思维和更广阔的视野。

文集收录的代表性论文,为探讨魏其林诗歌提供了多种角度和方法,也反映了魏其林研究60多年来的变化和创新。从早期的主题和阶级分析到近年来的民俗学、神话学、修辞学和原型批评,魏其林的研究逐渐多元化。研究者最关心的当然是魏其林诗歌中对***文化的创造性运用和拓展。例如,韩方的文章《叙事诗《百鸟服》的美学探索》认为,《百鸟服》的独特意义在于“为***风俗、***精神、***教育的表达注入了生命气息”;莫琦的《重读百鸟服》注意到了魏其林诗歌基于***文化元素的音乐美学:“仿佛在我们眼前交替的不是迷人的劳动场景,而是回荡在我们心中的动人劳动歌曲。这些重叠和重复的诗句就像琴弦上旋转的音乐,波浪加剧了我们的兴奋。“这些都是闪烁着真知灼见的论述。近年来,编辑钟世华本人致力于魏其林研究,先后发表了《壮族认同中的族群寻根与文化守护》、《百鸟服的经典建构与影响焦虑》等论文。,并探讨了魏其林诗歌中***气质的寻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形式的创新。他还完成了《魏麒麟年谱长编》的初稿。这本散文集,花了很大力气编纂,一定会得到研究界的认可。

程光炜的《***当代诗歌史》提到,在20世纪50年代,一批少数***诗人作为一个群体引人注目,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与魏其林同时代的还有巴布林贝赫(蒙古族)、铁江(维吾尔族)、巴桑(藏族)、王成栋(土家族)、包玉堂(仫佬族)等诗人。他们的长诗如《百鸟衣》、《生命的烟火》、《雪莲》、《彩虹》等。绚丽多彩的少数***叙事长诗谱,构筑了当代诗歌史上独特的长诗创作景观。毫无疑问,这些诗人和作品是***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为***的***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延续和发展铺平了道路:将***文化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和资源。这些经典作品既传承了***文化,又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预计该领域会涌现出更多类似魏其林研究的作品。(作者:张,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韦其麟研究》:高洁的为人 烂漫的诗意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85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