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璐:有声读物创作机构应凸显自己的特色与长项

刘旭璐:有声读物创作机构应凸显自己的特色与长项

刘旭璐:有声读物创作机构应凸显自己的特色与长项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刘旭璐:有声读物创作机构应凸显自己的特色与长项 2021-09-16 17:17:21 来源:新华网

国家***出版署“往年全国***音像出版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新华网客户端将***呈现《往年全国***音像出版工程采访实录》,对话参与本次大赛的众多出版社代表和专业人士,畅谈音像出版行业的未来。本次访谈嘉宾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商务中心市场部主任刘。

刘外研社国际商务中心市场部***

新华网:今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参与国家***出版总署全国***有声读物出版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作品征集有多少次?请各位网友和读者介绍一下参与“工程”作品征集的初衷和思路。

刘:今年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第二次参与国家***出版总署的“全国***有声读物出版工程”。参加“工科”作品征集的作品有两部——《传统文化关键词》音频类和《大学英语专业名著必读系列》配套音频。

外语学习选题一直是外研社的出版专业。两部入选作品均与英语学习相关,“传统文化关键词”是“中英专业”的***资源,让用户和听众了解外研社在有声图书出版领域的特色。

新华网:选择这两部作品的原因是什么?作品有哪些独特的设计或亮点?

刘:“传统文化关键词”的内容来源于外研社承担的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这项工作开展了七年,产生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通俗读物。我们一直在努力将“术语工程”的成果转化为有声阅读作品,让它们得到大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通过这24节音频课,听众将了解许多***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故事,掌握***文化观念的英语表达,学会用英语讲述***文化。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经典必读系列》音频内容为世界经典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既能提高观众的英语水平,又能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这两套作品实现了纸质书、电子书、真人有声阅读、配套数据库、题库的立体化出版,帮助读者多渠道、多维度获取内容。

新华。com:视听书是全民阅读的新载体和新形式。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有声读物涌现出来。作为机构创作者,应该如何在内容筛选、制作、包装上创作出***的书籍?

刘:我认为,首先在内容筛选上,创意机构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外研社多年来一直深耕外语学习和外文图书出版领域。在“有声读物”还没有系统开发的年代,外研社积累了很多配套教材的音像资料。这些资料是外研社今天制作和开发有声读物的基础。“外研社之声”是外研社基于其经典教材和原创读物推出的全新音视频知识付费产品。

其次,在制作和包装上,有声书的质量越来越好,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受众的认可。因此,外研社在开发和录制有声书时,一直坚持“专业特长”的理念:内容的研发由专业作者和有声书编辑共同完成,邀请播音专业人员录制(配)音,再进行专业的后期剪辑。***,还要进行多轮的审理和听证,才能保证做出质量标准的作品。

新华网:对于外研社来说,有声读物等产品的比重是多少?未来你对有声书有什么样的布局安排规划?

刘:在外研社,虽然有很多配套图书的音频文件,但真正作为“有声读物”来营销的产品并不占总产品的很大比例。近两年,外研社在有声读物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目前我们正在根据外研社出版的社科双语丛书《博雅双语大师名著》系列开发有声读物,相信根据这套丛书改编的有声读物将来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前面提到的“外研社之声”,是外研社整合全社会数字资源(尤其是音视频内容),开辟数字化服务领域新战场的一次重大布局。

新华网:你对有声读物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刘:首先是整个行业的标准化。目前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作品版权几乎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其次,希望有声读物行业能够更加多元化健康发展,尤其是基于***出版内容的有声作品,为读者提供丰富便捷的阅读方式。(整理:李雪芹)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刘旭璐:有声读物创作机构应凸显自己的特色与长项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93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