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必须破除“唯流量论”

文艺创作必须破除“唯流量论”

文艺创作必须破除“唯流量论”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文艺创作必须破除“唯流量论” 2021-09-10 10:07: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不道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高价片酬,坚决对“流量至上”现象说“不”,让主旋律、正能量充满文艺创作、视听空室,彻底正本清源,净化行业生态。

明星的产生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以牺牲文化艺术质量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我们将追求最终目标。一段时间以来,行业有时过于依赖和追求流量明星,体现在电视剧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综艺是为他们打造的,网络平台是为他们打造的热搜榜,滋生了“作品为个人服务”的错误倾向。如果任由这种“阵容无内容、颜值无价值、热度无深度”的倾向泛滥,就会导致创作抛弃文化艺术的逻辑和规律,偏离正确的轨道。

其实,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吸收炒作明星,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造星。以电视剧为例。《闯关东》、《士兵突击》、《潜伏》等现象级作品的诞生,提高了部分演员的知名度,证明了演员“出圈”靠的是用心、用情、努力的创作态度,以及精湛的演技。“对口型台词,靠身体替身拍戏”的流量明星一旦作品爆满,必然拉低作品质量,损害演员声誉。

所以以流量明星为中心的作品生产机制必须整顿。流量明星是商业逻辑运作的产物。如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横行,影视剧的制作就很容易演变成彻头彻尾的市场炒作。盲目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取流量和利益。,只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的审美风格。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

透过“流量明星”现象,我们更加意识到加强青年演员艺术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德双馨是我国培养文学人才的优良传统。傅连成被誉为“京剧第一班”,其内部座右铭是:“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学习。将来会名扬天下,基于年轻。”明星再大,他的事业也是属于演员的,新人多的演艺圈尤其需要年轻演员严于律己。正所谓“台上演戏,台下做人”,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营养和思想启迪。演员名气越大,责任越大,光环越多,训练越多。作为一名演员,只有自觉按照示范者和引领者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增强表演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构建廉洁健康的社会文化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达成合作共治的共识。“人”的问题尤为重要。一旦解决了“人”的问题,就万能了。德行不足以立业,更不用说立业了。“沽名钓誉而不修身”,注定是妄想和徒劳。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投入创作心态,摆脱“唯流论”,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奉献高品质产品,用明德引领时尚,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同时,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作者:魏延,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朱斌,陕西师范大学)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文艺创作必须破除“唯流量论”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96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