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赏”上博“盛世芳华”展

“云赏”上博“盛世芳华”展

“云赏”上博“盛世芳华”展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云赏”上博“盛世芳华”展 2022-03-22 08:59: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宋王安石《楞严经要则》(局部)。上海博物馆供图

近日,上海博物馆携手上海广播电视台看***,推出特别节目《盛世繁华——云赏上海博物馆天赋文物展》。节目中,主持人跟随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走进最近开幕的“繁荣——上海博物馆赠文物展”,带领观众欣赏展览中的精美文物,讲述捐赠人与上海世博会的感人故事。

上海博物馆70年的发展,与无数捐赠人的善良和爱心息息相关。截至往年底,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社会各界捐赠文物88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3000余件。捐赠物约占馆藏文物总数的8.6%,占馆藏珍贵文物总数的23.6%。

“史圣芳华”展览是继去年举办的“繁荣与未来”展览和“山地观光”展览之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又一次捐赠文物展览,也是今年上海博物馆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展览汇集了195件/组文物,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捐赠的重要文物,涵盖绘画、青铜器、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多个类别。国家一级文物只有11件,包括商代晚期的牛骨铭文、西周成王时期的一个小大臣的单幅铭文、战国时期的《商鞅记》和北宋王安石所著的《楞严经》。

走进展厅,一幅展开的书法长卷引人注目。杨志刚介绍,这是王安石的《楞严经要》,1985年赠给王南平、方。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书法作品被评价为“苍劲陡峻,飘飘不凡”。本卷摘自《楞严经》“关印石法妙二门”一节。主书中间有行书,用墨淡,笔画快。虽然笔画比较紧,但是很少有空白,但是没有炫目感。他的笔看似随意,却有闲情小三的韵味。根据卷后自签文字来看,本卷写于王安石去世前一年(1085年),笔力依然苍劲。

伏羲,春秋时的吴王。上海博物馆供图

文鹏的“七十二峰深处”牙牌,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尚波捐赠文物中的珍品。他是明代文彭画家文徵明的儿子。此牙印是文鹏的代表作之一,是***文人篆刻史上的名品。印字匀白,线条细圆,典雅大方,牙印左侧有“文鹏”二字的草书。“七十二峰深处”牙印是抗战时期发现的。它曾经是杭州高罗园的老藏品,后来归还给了杜华安。1983年9月,华明芬夫人根据段华的遗嘱,将1500多枚明清印章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这是其中最珍贵的一枚。

王夫茶是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中的“网络名人”文物。1996年洪章为什么要捐?肩上有12个铭文,描述的是吴王夫差用青铜作为女人的铸造工具。据杨志刚介绍,王武茯茶现存的文物大部分是兵器(剑、矛)和刀剑,过去没有流传过,弥足珍贵。缸盖和缸腹布满相互交织的细龙,雕刻的空吊梁相互辉映,形成华丽繁复的视觉效果。雕空吊梁采用失蜡法铸造,器盖和器物上的装饰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印模技术,体现了春秋晚期吴越地区(今江浙一带)高超的铜铸技术。

《谢涂山轴》是“明四家”沈周仅存作品之一,一幅大轴青绿山水画,由翁于往年捐赠。这幅画是沈周54岁时画的。是浙江画家戴进的《谢安东山图》摹本,描绘了东晋名将谢安隐居东山时游历的情景。沈周的山水画家,元代学黄、真武,五代上溯到东元、巨然,南宋戴进学、夏圭。风格上,一个是南方山水水墨画传统,一个是北方山水宫廷画传统。画面色彩明快清新,融合了南北方山水画的特点。沈周的画多是模仿元人。这幅画在他的作品中是***的,也是一件孤本。

周玲珑剔透的犀牛角雕赤壁画像杯,庄重典雅的景德镇窑黄帝三色双龙鼓凳,独具特色的宜兴窑陈洪寿“延年”题字茶壶...展览中有许多精致典雅的古代手工艺品,让***饱眼福。

杨志刚说,展览将持续到今年9月。等疫情稳定,博物馆恢复,欢迎大家再来观展。(记者邹雅婷)

《人民日报海外版》(往年3月22日第07版)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云赏”上博“盛世芳华”展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393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