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2022-03-30 14:26:47 来源:光明日报

影展韩摄/光明图片

雄伟的蜈蚣风筝,可爱的彩色塑料娃娃,精致的剪纸窗花...为期一个月的“国风有形——***美术馆虎年春节民间美术精品展”近日落下帷幕。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民间艺术作品。这次展览展示了***不同***和地区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精神诉求和审美表达。民间艺术鲜艳的色彩、朴素的形式、精湛的制作,讲述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构成了中华***原始文化的基本内容,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记忆。

然而,当我们转向艺术史时,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记住的是皇帝、将军、学者和艺术家,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的民间艺术家往往很难留下自己的姓氏,因此他们只能作为“百工”和“工匠”生活在历史的角落里。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民间艺人的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美育离不开民间艺术的赋能,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重新发现民间艺术的价值,还要思考如何激发民间艺术的活力。

重新发现民间艺术的价值

民间艺术是在长期的民间生产生活中孕育出来的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农耕生活中,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教育功能。比如刺绣钱包,不仅造型美观,还具有很好的收纳功能;一个雕花木凳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且具有***的使用价值。这些物品上的图案和造型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传统小说、地方戏曲等,传达着仁、义、礼、智、信、忠、孝、诚、容、忍的价值观。今天,剪纸、农民画、刺绣、编织、印染、风筝等民间艺术形式仍然很受欢迎。它们装点、美化、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历史上看,民间艺术的创作者都是普通劳动者(很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有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思想和偶尔的创作过程,直接表达所见所想。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民间艺术一直在本土状态下自由生长。迄今为止,可以说它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研究民俗文化心理和传统民俗的重要“窗口”。我们今天欣赏那些充满“土味”的民间艺术造型,其实是与祖先的一次“对话”。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许多专家和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民间艺术,甚至有人投入大量资金收集和整理民间艺术作品。

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搭建了一座与祖先“对话”的桥梁,还在于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和灵感。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看似相距甚远,其实有相通之处。民间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的。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是手工创作,融入了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这种纯粹不做作的感觉,正是现代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目前,民间艺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诸多领域。比如***联通的logo“***结”,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的长结。

农村剪纸艺人在教小朋友剪纸。

正视民间艺人的生存困境

从古至今,专业艺术机构的艺术家大多由国家扶持,而民间艺术从业者只能自己“挖墙脚”。在现代工业生产出现之前,从事民间艺术的人可以靠自己的技能赚取生活收入。当机器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这些人被逼到了历史的角落,陷入了生存困境。

以皮影戏为例,手工制作一个50厘米高的皮影戏人物,一般要经过选皮、制皮、画图、过图、雕刻、涂色、发汗熨烫、装订等八道工序。雕刻人物造型只需要3000多刀,完成所有工序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可以使用机器,只要进入程序,启动开关,只需30分钟就可以雕刻出一个皮影。即使加上上色和绑线,完成所有工序也要三四个小时。而且机器制作的皮影戏线条流畅,没有刀差,制作成本只有手工制作的十分之几。所以皮影戏艺人无论手艺如何娴熟,都很难通过制作和销售皮影戏来解决现代社会的生存问题。有许多民间艺术从业者,如剪纸、刺绣、泥塑等。他们和影子艺术家面临着相似的处境。

生存永远是比较好位的。当从事民间艺术工作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时候,老艺术家就会转行,年轻人就更不愿意进来了。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大量老艺术家去世后,民间艺术将陷入“人死”的困境。

当然,仍有一些民间艺术爱好者进行相关创作。但这些人只是把民间艺术当作自己的爱好,而老一辈的艺术家却把民间艺术当作毕生的事业。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事业,不同的定位,肯定不同的付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作品大多是复制前人的作品,未能创造出适合新的时代环境和现代人生活的新的艺术语言。这些都导致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困境。

民间艺术家正在制作彩绘葫芦。韩摄/光明图片

激发民间艺术的内生动力

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抢救乃至发展民间艺术,最重要的是找到民间艺术与现代人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探索如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从而激发民间艺术的内生动力。

如前所述,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有参考价值。如果能将民间艺术的艺术精华有效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就会为其找到重生之路。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绘画、剪纸、雕塑、纸装订、编织、刺绣染织、服装裁剪等。,其中每一个都包括几个子类别。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成功地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嫁接起来。比如一些地方大胆创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艺术精髓融入当地特产包装。他们之间的“相遇”产生了新奇有趣的火花,从而促进了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再比如,一些设计师将传统扎染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艺术化的家居产品,不仅获得了国内外奖项,还将产品销往国外,千年扎染改头换面。

总之,通过现代设计手段,深入挖掘民间艺术的艺术潜力和商业价值,拓宽民间艺术的应用领域,打造民间艺术的艺术品牌,是激活民间艺术生命力的***途径。在实践中,制约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应用的一大瓶颈是,懂民间艺术的人不懂现代设计,而懂现代设计的人往往不懂民间艺术,缺乏能成功对接的“通才”。因此,笔者建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深入民间,向民间老艺人学习。

虽然民间艺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社会有所弱化,但它仍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现代社会,人们不是靠卖风筝来学做风筝挣钱的,学剪衣服也不一定要当裁缝。但通过学习这些民间艺术,他们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提高审美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艺术还是有广阔的发展空。笔者建议大学、中小学将民间艺术纳入美育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民间艺术家担任美育教师。此外,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甚至民办教育机构都可以开设一定数量的民间艺术课程,尤其是陶艺、剪纸等动手课程,让孩子学习民间艺术,一方面提高审美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动手能力。

(作者:杨小玲,临沂大学教授,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4 cwyj 06]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往年3月30日第13版)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954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