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卡脖子”问题?看看美、英、德高校如何布局前沿学科

解决“卡脖子”问题?看看美、英、德高校如何布局前沿学科

原标题:解决“卡脖子”问题?看看美英德大学是如何布局前沿学科的。

本文是通用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先鹏副教授原发表在《重庆高等教育研究》上的文章:《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现作者对原文部分内容进行了删除和补充,并授权给读者初读和发表。

前沿学科布局是助力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在全球经济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反全球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和挑战下,世界各国都把前沿学科布局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进科技创新的基本战略支点,纳入国家创新战略支撑体系。

往年5月,******、***印发《十五期间推进教育强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加强急需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加快破解‘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事实上,在“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下,以万物互联、智能制造、量子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学科布局和调整,回应科技发展的诉求,引领全球创新变革,成为***大学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挑战。

01

我国前沿学科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沿学科布局不仅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问题,也是与国家科技创新高度相关的战略问题。为克服“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优化前沿学科布局,虽然我国多次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但从实践研究角度看,相关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一)学科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人才匮乏

学科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连接载体,学科结构决定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又决定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结构。目前,我国学科人才培养的种类和规模越来越多,但结构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规模结构,学科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呈现一定程度的盲目跟风,造成部分学科人才培养供需失衡;

二是门类结构问题,学科调整过度市场化和功利化,导致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失衡,具有滞后价值的基础前沿学科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第三,层级结构的问题。高层次学科人才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特别是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二)低水平重复学科建设造成的学校资源浪费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明显加强,学科设置规模不断扩大,但与美、英、德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科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低水平重复设置普遍存在。根据软科和ESI的相关排名,美国大学在各科排名中仍然占据***优势。据调查,许多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定位不明确,缺乏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另一方面,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机制比较扎实,办学资源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行政主导倾向,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有效的良性竞争和对学科发展规律的充分尊重。

(三)学科调整滞后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更新速度。

从发展演变的角度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必然伴随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变革。经验和科学研究表明,学科布局与科技创新呈现出相互支持、协同增效的紧密互动关系。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学科布局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科技创新的生产实践。从近40年的发展来看,我国重大科技突破大多发生在高等教育体系之外,大学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在下降,呈现出被动适应科技创新的倾向;

二是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但学科布局的调整相对僵化,需要众多的审批和程序,缺乏应对科技创新需求的敏锐性和敏感性。

三是学科布局局限于高等教育体系,政策开放和协调程度不够,缺乏国际比较和战略深度的视野。前沿布局的背后,是科技的竞争,是技术的突破,是利益的竞争。面对激烈的科技创新竞争、技术变革巨大的产业市场和未来的国家利益,相关政策应形成合力。

(四)学科边界固化造成的科技创新障碍

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单一学科视角的局限性和应对困难,而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领域的细化,这种局限性和应对困难会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日益增加,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参与和共同研究。科技创新不仅是单一维度的技术问题,也是与学科布局密切相关的跨学科知识生产问题,需要在不同学科思维和方法的协同创新中不断进步和拓展。

另一方面,以院系为中心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不同学科交流融合的壁垒。从特点和属性上看,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和学习,但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科束缚在一个系的单一学科框架内,开拓和吸收各种资源和思想的能力略显不足。

02

边缘学科布局的国际比较

在全球范围内,以美、英、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于前沿学科的布局,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项目组在政策文本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美、英、德三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动前沿学科布局方面的战略图景和政策取向。

(一)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共同特点

美、英、德三国在前沿学科布局上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体现了政策目标的前瞻性、政策内容的共同性和政策工具的综合性。

一是他们把基于前沿学科布局的科技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希望通过前沿学科的布局推动科技创新,进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表1: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相关政策目标对比

二是在“高等教育强国”和“科技创新强国”双重目标的指引下,三国均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了国家未来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领域和前沿技术,即前沿学科布局的方向和领域;

表2: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相关政策内容对比

第三,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和实施政策规划,三国都提出了直接或间接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从工具类型来看,不仅有财政和行政政策工具,还有社会支持和政治外交政策工具。

表3:美、英、德基于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工具选择

第四,从重点发展方向来看,除了民生、国防等传统关键技术领域,人工智能、新材料、环保技术、量子技术等新领域成为美、英、德前沿学科的共同重点。

(2)美、英、德前沿学科的个性特征

美、英、德三国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领域各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在进行前沿学科布局时,基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产业优势、R&D实力、区位和综合国力,存在一系列的个体差异。

首先,根据符合我们自身发展现实和未来愿景的政策目标,制定差异化的战略规划。美国更具全球视野,在学科布局上强调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从而确保美国在主要产业和技术上的全球***地位;英国更多立足于***,强调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学科,重塑制造业等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进而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德国以地区为重点,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和在欧盟框架下加强合作,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保持德国在欧洲和世界的工业***地位;

二是将传统优势领域与竞争力提升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确定差异化的学科领域。美国更全面,不仅涉及人工智能等六大学科,还涉及它们的应用领域和支撑它们的相关学科;英国更基础,更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数学、数字、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德国更应用,强调以六大领域为核心,围绕工业生产和国民生活的应用学科;

再次,基于科技创新与学科布局的互动与协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美国更全面,既采用“增加***R&D预算”等财政手段,也采用“减少抑制创新的繁琐法规、政策和官僚程序”等行政和外交手段;英国更经济,更社会化,使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支持工具;德国更注重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运用国家立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手段,以学科为基础推动技术发展和人性化应用。

03

完善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建议

从某种程度上说,前沿学科的布局决定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能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快速迭代和激烈竞争,课题组认为我国在前沿学科布局上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1)规划先行:将学科置于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双重战略规划中,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延展性。

学科布局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要根据内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反映未来的战略需求和发展趋势。

一是立足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加强基础学科布局深化,科学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功能定位,克服学科建设急功近利的问题;

三是完善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外延,通过专家学者等相关主体的参与,促进规划的科学性,理性对待所谓的“***”和“焦点”,避免频繁更新学术布局和盲目跟风;

三是改变学科布局的被动适应倾向,充分发挥前沿学科布局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扩大高校学科调整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要通过预测性研究,及时判断科技创新的方向和趋势。

(2)科教联动:立足本土化现实,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促进学科布局和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要摆脱学科被禁锢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视野,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学科布局的联动机制,促进教育与科技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将协同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制定中,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介入,还需要科技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协同参与,努力构建学科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良性互动生态;

二是针对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提高前沿学科布局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避免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看待学科布局,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逐步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联动机制;

三是通过资金流、知识流、人才流的有机融合,构建促进学科发展的联合R&D平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运用行政管理、金融政策、社会支持等多种政策工具,推进学科布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重点突破: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学科布局对关键技术的支撑和引导。

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正在加速推进,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挑战不断涌现。学科布局需要借势发展。从知识创新体系的重点突破中,可以找到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新科技革命的***优势。

一方面,在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学科布局中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体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整体需要和竞争发展的需要,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布局;

另一方面,推进高校学科布局分类管理机制优化,以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快速占领学科建设发展制高点,促进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类型学科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D)交叉融合:推动基于跨学科的知识生产体系创新,构建具有世界共识和***特色的学科话语体系。

跨学科整合和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的主导范式,并日益成为新兴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一是跨学科前沿学科布局要致力于回应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促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协同研究和融合发展,形成***特色的学科话语体系;

第二,知识生产的跨学科创新要体现世界性关注的重大技术需求,致力于解决人类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避免狭隘的***主义和学科主义;

第三,跨学科人才培养应尊重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和趋势,致力于推动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和深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特色的独特贡献。

资料来源:徐琳田贤鹏。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J].重庆高等教育研究,2022,10(01):21-33。

作者:

田贤鹏,战略研究院江苏研究分站研究员(江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温馨提示:近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定期阅读订阅号,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所以,如果你不想错过“初读EDU”这篇文章,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进入“初读EDU”微信官方账号→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设为明星”

文章不错,点击“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解决“卡脖子”问题?看看美、英、德高校如何布局前沿学科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8054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