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下一个“贵阳”会是谁 | 新京智库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下一个“贵阳”会是谁 | 新京智库

原标题:“东算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谁会是下一个“贵阳”|新景智库

▲位于宁夏中卫的西部云基地全景(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数字经济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项目,“算东算西”于两个月前正式启动。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同意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个国家计算枢纽节点建设,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至此,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系统总体布局设计完成,“东算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数”是指数据(大数据),“东数”是指国家东部地区的应用数据;“算”是指计算能力,即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计算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计算设施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有测算显示,计算能力指数每提高1%,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0.33%和0.18%。

从8个枢纽、10个集群的选址来看,西部地区成为了这个项目的***亮点。

“东算西算”作为重构***数据中心产业秩序的项目,也将对一些西部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什么会选择这四个西部省份?

事实上,数据中心产业链的位置对地理位置非常敏感。

基于业务部署、容灾隔离、网络时延等因素,长期以来,数据中心选址***东部一线城市,然后选择环周边一线城市。

根据***大数据中心平台的数据,“北上广”的数据中心目前约占全国份额的26%。

***数据中心工作组(CDCC)数据显示,截至往年10月31日,全国数据中心规划新增机柜约99.15万个,现有机柜总数达到约415.06万个。仅往年,75%的新增橱柜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如张北、廊坊、怀来、燕郊、昆山、南通、南京、扬州等。

然而,随着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日益短缺,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变得越来越困难。本市对数据中心建设的政策限制越来越严格。例如,北京市将数据中心的新建、扩建列为禁止类和限制类;明确禁止在上海市中心区新建数据中心,综合PUE(能效)应严格控制在不超过1.3;原则上,广州和深圳只能建设中型及以下的数据中心,承载边缘计算和低时延业务。

与东部一线城市的限制不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面积空,气候适宜,风、光、水、煤等自然资源丰富,电力、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远低于东部。

同时,西部地区的布局也关系到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数据中心带来的上下游计算产业链,将产业链的重要产值放在西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西部地区已经成为高延迟和存储数据中心的优质选择。

比如“云上贵州”就吸引了苹果、腾讯、华为等公司。往年,贵阳贵安成为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数字经济占比34%;内蒙古“草原云谷”乌兰察布,吸引了华为、阿里、Aauto等知名企业更快在此设立数据中心;宁夏田芸中卫建设了亚马逊、美丽云、***移动、***联通、田芸网络、创客超算六大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

然而,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为什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这四个省份成为国家计算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所在地?

首先是能量因素。众所周知,电力成本已经占到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50%以上。这四个省份都在国家“十四五”九大清洁能源基地的辐射范围内:贵州水资源丰富,是全国水电重镇之一;内蒙古、甘肃和宁夏是风电和光伏产业大省,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基地。这也符合***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

其次,区位策略。贵州位于广东和成渝之间,承担着建设“粤港澳黔渝”新数据走廊的重任;内蒙古毗邻京津冀地区,主要可以服务首都经济圈的实时计算需求;而甘肃、宁夏枢纽更多的是基于能源优势和东西部协同发展的考虑,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城市群的计算能力需求。

第三是工业基础。所选城市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数据中心行业基础。贵州从往年开始布局大数据产业,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全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宁夏中卫搭上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便车”,成为互联网时代北京、上海、深圳等网络节点城市的“数据郊区”。

▲西部云基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联通数据中心机房。图/新华社

贵阳是***西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样本。

互联网时代,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样本无疑是贵阳。

贵州大数据产业起步于往年,现已有5000多家企业入驻,包括苹果、华为、阿里巴巴、联想等龙头企业。贵阳成为全国大数据领域试点示范数量最多的城市。

互联网时代数据中心行业的另一个发展样本是宁夏中卫。

中卫的大数据产业比贵州早一年起步。当时,中卫以“前店后厂”的创新模式,规划建设了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部云计算产业基地,成为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产业的“明星城市”。

中卫是全国***也是比较好一个“双中心”城市(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全国枢纽节点)。

与互联网时代只是以脱媒的方式对待传统行业的上下游不同,数字经济时代更注重传统行业的底层改造,以及基于这种改造的重构和再造。这也决定了数据中心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环境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

数字经济时代下一个“贵阳”是谁?

在“算东算西”的项目提出之前,国内数据中心行业被称为“南贵(贵州)、北乌(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是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林格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乌兰察布的发展与贵阳并不在一个量级,尽管前者往往是华为等企业布局南北数据中心的北方***。

贵阳的大数据产业之所以能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除了当时的前瞻性布局外,主要是因为贵阳是全国较早的高铁枢纽,高铁拉近了贵阳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空距离。此外,贵阳作为省会,在政策、人才聚集、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中卫、乌兰察布等其他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

但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高铁里程的普及和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以往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限制,如交通、信息等,都逐渐淡化。这给了很多中小城市重塑定位的机会。比如距离北京仅300公里的乌兰察布,或许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下一个“贵阳”。

随着张沪高铁的开通,乌兰察布至北京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缩短至仅1小时50分钟,乌兰察布已全面融入北京1小时经济圈。乌兰察布是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全国有17个这样的节点城市,除了乌兰察布,都是省会城市。乌兰察布中欧班列的车次一直排在全国前10,这是基于乌兰察布靠近首都经济圈的区位优势。

正因为如此,乌兰察布的定位是服务北京。其发展数据中心产业的口号是“把***放在乌兰察布”。

目前,本市通过设立工作专班、加强大数据产业绿色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建设了新型计算基础设施,并积极参与“东西计算”工程,为京津冀高实时计算需求提供支撑,为长三角等地区提供非实时计算保障。

当然,与贵阳相比,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乌兰察布的产业结构还不完整,人才匹配相对匮乏,其数据中心更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外包形式。

不过,乌兰察布当地***对大数据产业的扶持是有决心的,当地***也在积极行动。这意味着乌兰察布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突破值得期待。

撰稿人谢(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李潇潇

李丽君校对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下一个“贵阳”会是谁 | 新京智库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9073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