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就业新变局:“海归优先”职位减少,大厂吸引力明显下降

留学生就业新变局:“海归优先”职位减少,大厂吸引力明显下降

原标题:留学生就业新变化:“海归比较好”岗位减少,大厂吸引力明显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洁实习生何夏怡广州报道

往年,正在找工作的留学生发现自己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公司的工作机会减少,导致大家开始‘打滚’。在英国读研究生的黄静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她发现很多人都在竞争一些普通的工作。

毕业于***大学、拥有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的胡艺(化名)说,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自己之前喜欢的职位已经被“锁定”了,招不到人了。

4月26日,智联招聘发布《往年比较好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指出,在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往年比较好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为0.71,为往年疫情爆发以来的***点,明显低于全国1.56的水平。与往年比较好季度(1.34)和第四季度(0.88)相比,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环比有所下降。

“现在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必须在高素质人才中选择。”某大型私企HR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不会给出国留学和国内留学的人提供不同的薪酬,除非他的经历非常加分,与我们的职位相匹配。例如,如果我们从海外业务部门招聘会使用英语、西班牙语等的人员。作为工作语言,或者留学时有跨境业务部门实习,工资会高一些。”

“返回者优先”职位减少

今年春天,很多找工作的留学生发现就业形势变了。

黄静燕说,她打算先尝试在国外找工作,但她也考虑回国就业。但有一个消息让她有些担心:同样是留学生的表姐,今年回国找工作,发现本科毕业后可以进入一些***的工作,但出国读研后连比较好份工作都进不去。

智联招聘《往年比较好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指出,自往年比较好季度以来,1月份供需基本持平;进入2-3月后,企业招聘需求和输送的毕业生数量均有所增长,但毕业生的增幅更为明显,使得3月份的CIER指数降至0.58。

对于2-3月供给的明显增加,除了春季求职旺季外,可能的原因有:应届毕业生求职基数较大;结果疫情的线下求职活动受阻,毕业生不得不转战线上;一些考研失败的同学转投求职队伍;国外疫情严重,留学生回国求职。

留学生找工作难除了供求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留学人员,他们都表示,目前海归的优势正在减少,仅凭一次海外留学经历很难拿到比国内本科和研究生更多的薪水。

黄京燕发现,留学生和在国内读大学、读本科的人差距并不大。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而且,我的一些本科毕业后找工作的同学,在本科期间都会不断实习,***都会进入一个好的单位。海归教育已经不是一件很受欢迎的事情了。”

胡艺说,他希望留在香港的金融行业,因为在***,学历和机构之间的竞争很大。“我参加过广州某券商实习生的面试,发现海归的优势不是很大,部门***更看重本科学校。而且留学之后发现国内的金融市场和国外不一样。如果想回国找金融方向的工作,还是要考CPA(注册会计师)。”

智联招聘《2021***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指出,受全球疫情影响,往年海归来华求职总人数同比增长33.9%,其中近期留学生人数猛增67.3%;往年海归来华求职总人数和应届留学生人数与往年基本持平。

同时,平台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海归优先岗位数量持续减少,往年、往年和往年同比增幅分别为-25.4%、-23.5%和-0.4%。回国的海归越来越多,海归优先职位越来越少,加大了海归在国内求职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留学生降低了薪资目标,但大部分还是希望薪资能够支撑自己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生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张震表示,广州可接受的月薪为7000至10000元,而在深圳,工资预计为8000至12000元。

“我会选择回国工作。我在国外只有一年的硕士经历,这比我回国找工作有更大的优势。”张震说,“我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咨询业或社会智库。我了解到咨询公司和智库招聘应届毕业生。本科生起薪在7000到8000元左右,研究生会更高,所以我的工资就按这个定。”

黄静燕希望自己的税后工资能达到一万元以上,因为她觉得在大城市生活,如果不到一万元,很难保证相对有质量的生活。

“我也有留学经历。很多留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要求很高的工资。他们反而更关心工作空的成长和团队的氛围。换句话说,心理上要满足。但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会担心留不住这些留学生,他们的稳定性不够强。”上述HR表示。

她指出,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很多海外大学降低了留学标准,一些以前不合格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进一步调查,看看是否为国际学生选择学校更好。“如果有QS100(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肯定不会选择QS200。而且只能给应有的工资,不会增加招聘留学生的人力成本。”

据智联招聘《往年***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往年的调查显示,45%的海归认为自己目前的薪资低于预期,25%的海归认为远低于预期。此外,认为自己薪资高于预期的人数比例也从往年的5%下降到往年的2%。

寻找一份更“稳定”的工作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避免“过度竞争”成了很多留学生找工作的心态。不止一个留学生告诉记者,他们“不着急找工作”,“今年找不到,明年找”,“不想压力太大”。

这给留学生找工作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往年,更多留学生开始选择新一线、二线城市;其次,压力太大的“大厂”已经不是很多留学生就业的比较好目标。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留学生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大工厂实习是很多学生的想法,但她想快速找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成长。

黄说,体面的工作、好的薪水和高的社会认可度是大工厂能带来的东西。“之前有机会去大厂,但是在大厂,前后可能要好几年,才能接触到有价值的工作。”

目前,黄已成功加入一家创业型公司。她之前实习过的这家公司,现在已经转正了。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王一诺(化名)说,据她观察,还是有很多留学生想去大厂,而她不想去。“我一些去大厂的同学,很多都遇到了裁员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业务能力差而被裁,而是整个业务链条被切断了。这些事,我在最近一年里听说过几次。”

智联招聘《往年比较好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指出,分行业来看,受“互联网大公司裁员”、“双减”政策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长期青睐的互联网和教育培训行业招聘需求减少。

黄经纬明确表示,不想去大厂的原因是不想卷入“加班文化”。“工作很重要,但不能占用生活。必须有一个平衡。”

上述智联招聘《2021***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指出,留学生比往年更看重三个因素:对工作内容是否感兴趣、工作与生活能否平衡、通勤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可以看出,除了薪资,他们越来越注重工作经验和与生活的平衡。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求稳”成为很多留学生的心态。智联招聘往年的调查数据显示,30%的留学生期望在国企就业,59%的留学生认为海归中存在“公考热”,其中38.3%的人认为最近两年“公考热”明显升温。此外,从企业类型来看,往年向国企投简历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7%。

如何打通「信息鸿沟」?

还有一个阻碍留学生找到心仪工作的“拦路虎”,就是国内外信息不畅。

一些留学生承认,他们出国留学后可能会与国内就业市场“脱节”。

黄于往年底回到***。由于疫情,她没有回澳大利亚,所有课程都是在网上完成的。相比一些刚回国求职的留学生,她更早在国内公司实习,接触国内就业市场。相比之下,她认为澳洲的市场环境与***不同。“如果我在悉尼三年后马上回国找工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去了解国内的市场环境,否则会有很大的信息落差。比如悉尼没人做团购,但***的团购很普遍。”

黄京燕也认为,在国外留学一年,对国内就业情况和相关行业的刚刚发展不会太了解。“离职一年,与国内信息脱轨。”

在一些HR看来,对国内行业不了解是留学生的“通病”。上文提到的某大型私企HR表示,很多留学生没有相关的国内实习经历。有些同学把实训项目作为实习经历,但还是不符合HR的要求,“因为他没接触过就业市场,不知道职场是什么样的。”

此外,受访留学生表示,毕业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与国内春秋招聘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并不完全一致。王一诺认为,由于疫情,国际学生可能会错过国内招聘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国内毕业生三四月份参加校招,七八月份准备入职。但是留学生的毕业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不一样,有一个隔离期。回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七八月份。如果参加第二年的校招,中间会有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差,会浪费一些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

上述私企的HR指出,有些公司更看重留学生的毕业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跨度较大,可能对留学生就业不利,但这并非不可逾越。

“留学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他们要提前了解学校招聘信息,把握各行各业招聘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节点,避免错过***工作机会。另外,要抓住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尽快办理学位认证。”上面提到的某私企HR也建议留学生如果想回国求职,要尽可能丰富实习经历,比较好有国内实习经历。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留学生就业新变局:“海归优先”职位减少,大厂吸引力明显下降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9591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