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到职校李华的回炉之路

从大学到职校李华的回炉之路

我是行动派

在川北教育学院,李华学的是广告设计,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欠缺”,源于大二寒假的实习经历。在遂宁蓬达广告公司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里,李华学到了很多,也发现“自己不会的确实很多”。

如果没有那次“出丑”,如果没有那半年的支教经历,李华说,她可能还是那个不爱说话的腼腆女孩。而今,对于在别人眼里“经历丰富”的她来说,选择回炉,就是选择未来。

这个出生于1992年还不满20岁的遂宁女孩,其实对“大学生回炉”现象早有了解。在李华看来,大学里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实际动手机会较少;而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实践,是对大学教育的有益补充。

李华:我是一棵开花的树


“有想法就要行动。”李华说自己属于行动派,并滔滔不绝地谈起她如何加入行动派。

支教回来后的李华,在同学们眼里“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语文课上,当李华朗诵完诗歌《我是一棵开花的树》后,老师和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肯定。

  我是一棵开花的树

7月10日,李华拎着行李,第三次来到成都五月花高级技工学校。在前两次到校参观了解后,李华“终于决定了”,成都五月花将是她“弥补技能缺陷的地方”。

一次普通话课上,老师让李华上台讲个笑话。台上的李华憋了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急得哭了起来。“当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天大的笑话,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李华说,这次“出丑”告诉她必须改变。

李华是川北教育学院大三学生,往年毕业。“大四没什么课,主要是找工作、准备论文,所以空闲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较多”。当大多数同学努力抓住大学时光的尾巴,进行***疯狂的“happy”时,李华却选择了到职校学习,“以弥补大学里学不到的技能”。

 

实习结束之时,李华心里萌生出一个想法:回炉,到职业学校进行技能再培训。“我这叫未雨绸缪,自我救赎,为明年找工作投保。”李华坚定地说。

未雨绸缪,自我救赎

眼前的李华,外向,健谈,落落大方,普通话标准。而事实上,一年前的李华,内向,不爱说话,“上课总是坐在角落里”。

“回炉”在李华眼里,与勇气无关,顶多只能说明“我知道自己缺什么,想要什么,并且稍微比别人认真一点”。

有了“回炉”的想法以后,李华开始物色“能够真正学到技能”的职业学校。在成都几家职业学校对比之后,李华选中了四川五月花技师学院。“我必须谨慎,因为所有的学费是我自己找老师、朋友还有亲戚借来的。”李华说,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大学学费也是自己找学校贷款的。

大学就像一座玻璃温室,花朵们如李华,一边为之神往,一边张望外面的世界。

我将以一棵树的坚韧,追寻我想要的生活,终有***,我这棵树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对于每年拿国家奖学金的李华来说,广告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那是烂熟于心”,而真正动起手来,“却有点找不到方向”。

于是,李华报名参加了学校学生会组织的支教活动。“比较好节课其实上得不好,但是后来孩子们都很喜欢我的课。”李华说,半年支教结束后,孩子们联名写信给校长,请求她留下。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从大学到职校李华的回炉之路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995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