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黄山的N个理由 】陈佐凡:结庐画黄山 泼墨促振兴

【我喜欢黄山的N个理由 】陈佐凡:结庐画黄山 泼墨促振兴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座黄山,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徽州,每个人心中都流淌着一条新安江。”“黄山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令人爱不释手;黄山如同一本博大精深的厚重史书,令人百读不厌;黄山犹如一处别样乡愁的梦里老家,令人流连忘返。”见识有异,感受不同,每个人喜欢黄山的理由可能有所差别,本报推出“我喜欢黄山的N个理由”专栏,展现“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的无限魅力和澎湃活力。敬请关注。

喜欢理由

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多年前,我就有在黄山结庐作画的念头,但一直未找到梦中的怡情山水之地。往年,我通过拍卖方式拍得黄山区焦村镇陈村村委会旧址,加以改造并命名为“啸晚堂”。这里更真实、更接地气。作为一名新乡贤,我将继续发挥艺术创作专长,播撒文化种子,活跃乡村文化,同时促进更多项目在“家乡”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陈佐凡:结庐画黄山 泼墨助振兴

关好宅门,载上老伴,驱车去镇里的木榨油厂参观。下了车,走到厂子的门口,陈佐凡看见肉摊边正忙着的摊主,便热情地走过去打招呼:“老卢!”老卢是土生土长的焦村人,他循着声音,转过身来,一看是陈佐凡,赶忙抓起案板上的抹布,擦了擦手,满脸堆笑。“老陈,你来了?”两人熟络如同村的老哥俩。

陈佐凡是上海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1969年起师从任政先生习书法,1971年起师从康济先生攻山水,1983年起师从唐炼百先生治篆印,1999年起师从郭若愚先生鉴字画,现为上海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他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六上黄山采风悟道,在艺术创作方面独辟蹊径,所作泼墨写意山水笔力雄健、墨中有骨、张弛有度、幽韵深邃,得到专家、学者、藏家的高度评价。

“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陈佐凡说,自古以来,黄山与***山水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黄山结庐作画的念头,多年前就驻在他的心底,但一直未找到梦中的怡情山水之地。往年,他通过拍卖方式拍得黄山区焦村镇陈村村委会旧址,加以改造并命名为“啸晚堂”。在屋顶平台上远眺,九龙峰、翠微峰、石门峰等诸峰云雾缥缈、若隐若现,让人激发创作欲望。“我比较好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我喜欢这个地方。”

大厅里,16米长、2.4米宽的巨大画案令人惊羡,几占半墙的吸铁板上的巨幅画作让人惊叹。院子里,鱼形池里成群的鱼儿悠闲自在,各色花草树木竞相生长、尽显生机。对陈佐凡来说,啸晚堂是一个书画工作室,更是一个寄托余生的家。平日早起,他就在院子里修修枝、拔拔草,早餐以后就开始工作,下午休息一会儿,晚上工作到九十点钟,基本上很有规律。有空就和老伴出门爬爬山、遛遛狗,日子过得闲适自得。

陈佐凡说,以前定居在上海的时候,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用作书画工作室,但在书画创作时,总觉得不比现在这般的恣意放纵。“在上海的画,大概两三米长。现在不一样了,一张画能画到七八米长。”他说,和上海相比,这里更真实、更接地气。这种变化在他的画作中也有所体现:以前比较抽象,现在则比较具象,近景、中景、远景交待比较清楚,视野更开阔。“现在画山水更有底气了,有一种创作***的感觉。”

在陈村的一些村民家里,中堂挂的是陈佐凡的画作。在他们的眼里,陈佐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焦村人。“村民家的孩子结婚,他们说请陈老师来证婚;夫妻之间吵架了,他们也说请陈老师来讲讲理。经常一大早就有门铃响,等我去开门的时候,人已经不见了,却在门口留了好些菜。”陈佐凡说,女儿结婚,在法国和上海都办了婚礼,还特地来村里办了酒席。“我们委托村里人主持婚礼,婚礼按照徽州的风俗举办。”

陈佐凡说,女儿的酒席连吃了几天,总共摆了20多桌,客人有来自上海的亲戚朋友,也有焦村本地的村民,还有前来投资创业的外乡人,其中几个是他牵线搭桥引进的,在当地有较大的投资项目。作为一名新乡贤,他将继续发挥艺术创作专长,播撒文化种子,活跃乡村文化,用翰墨传播黄山故事;同时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服务招商引资,做好商会协调工作,消除投资者顾虑,促进更多项目在“家乡”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许晟

编辑:胡晓苗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我喜欢黄山的N个理由 】陈佐凡:结庐画黄山 泼墨促振兴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2224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