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0后”海归:她在深圳写字楼里开画廊

深圳“90后”海归:她在深圳写字楼里开画廊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明达

图/受访者提供

无论是美术馆、画廊,还是艺博会、拍卖会,北京和上海拥有的艺术行业的角色,如今深圳一样也不少。这座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已然孕育出自己特有的文化艺术。深圳“90后”海归南楠创立的EDA艺术空间,作为一张鲜活的画廊面孔,展现着这座年轻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

位于深圳写字楼里的EDA艺术空间

EDA艺术空间创始人南楠

从艺术家到画廊主

在深圳长大的南楠十六岁时到美国留学,后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从大四开始,她一边创作一边在纽约的画廊实习工作,心里由此埋下一颗想在深圳开一家当代画廊的种子。

往年本科毕业后,原本留在纽约工作的南楠决定去其他的国家体验不同的艺术环境。之后的两年,她先后前往日本和英国游学深造,遍访美术馆、画廊和艺术空间。在感受到每个国家的不同文化下的艺术氛围后,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及身份。对她而言,开一家画廊除了最基本的硬件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建设。最让她担心的问题是,如何平衡艺术家与画廊主这两个不同的身份。

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反而令她拥有更广阔的眼界。无论是从创作还是收藏上,她可以从更多的维度感受艺术与人的关系。往年,她在一座写字楼里找到一个400多平方米的空间,并将过去一年中测试了无数次的EDA艺术空间beta版本,升级为一家正式的画廊。在这个空间里,除了展厅、办公区域和仓库之外,还有一间工作室以及拥有可移动墙壁的多功能厅。画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不同区域的大小。

带着深圳“城市DNA”开画廊

与早在艺术圈“摸爬滚打”的南楠不同,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另一位画廊合伙人Yana,一直专注品牌和设计。相似的教育背景,和不同专业方向,潜移默化中为EDA艺术空间展览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或许是因为同为深圳女孩,南楠和Yana骨子里带着“这座城市的DNA”。她们崇尚脚踏实地做事,对想做的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曾经听人说起,只有在深圳这座城市,你才可以听到年轻人一周七天都在“搞钱”。在她们看来,“这并不是一种贬义,大家都非常热爱自己在做的事情,愿意将所有的精力倾注其中。就像比较好批来到深圳拼搏的人一样,充满活力。”

随着海归艺术家和千禧一代年轻藏家的崛起,她们更了解这些年轻力量对艺术的态度与看法。尽管资历尚浅,EDA艺术空间的上升空间同样很大。“我们会保留对未来的未知,因为它给了我们不断创新的空间,以及持续学习和沉淀的机会。如果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开始,那就不是真正的开始。”她们说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校对 | 何绮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深圳“90后”海归:她在深圳写字楼里开画廊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4321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