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科院发布幼小衔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涉及十个学科

北京教科院发布幼小衔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涉及十个学科

原标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幼教衔接学科指导意见,涉及十门学科。

意见涉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10门学科,每门学科的指导意见由学科指导要点、教学策略、典型案例三部分组成。

新京报讯(记者杨飞飞)5月20日,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连接幼儿,我们在行动”。当日,在北京市幼小衔接阶段教育成果经验交流会上,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市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涉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10门学科,每门学科的指导意见由学科指导要点、教学策略、典型案例三部分组成。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表示,梳理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实施建议,可以有效支持教师实施“零起点”教学。

其中,学科指导要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往年版)》中一年级的相关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连接幼儿的发展目标》中“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在教学策略部分,联系了四个改编中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点,从课堂教学的实施层面提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路径和方法。典型案例为教师教学提供直观参考,包括常态教学案例和主题活动案例。

在《意见》中,项目组有两个基本认识,即年轻连接和“零起点”教学。一些家长对“零起点”教学这个术语仍有疑问:这是否意味着孩子在一年级之前不用准备任何东西?

《意见》提出,“零起点”教学是指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在幼儿衔接发展过程中坚持幼儿主体地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不提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学龄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零起点”教学的内涵是让教育回归本源。“零起点”不是***的“零起点”,也不是大脑的“零准备”,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超前教育和畸形教学。孩子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积累作为入学的条件和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零起点”教学?

《意见》提出,教师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具体的学习条件开展教学,不得以部分儿童的先进知识水平为教学出发点。教学要以新课改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积极实践以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在实践、体验、探究等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

在项目组专家看来,幼幼与课堂的连接是核心。适应阶段的教学应根据过渡时期儿童的发展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以儿童经验的完整性为学习出发点和逻辑归宿。在考虑儿童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尊重儿童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以教学的“游戏化、生活化、融合化”帮助年轻的、科学的学生连接课堂。

编辑苗陈霞

刘军校对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北京教科院发布幼小衔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涉及十个学科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5634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