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刷题(第3天)

答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刷题(第3天)

原标题:回答!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初三)刷题

1.【答案】b .解析:心理咨询兼具预防和发展功能。预防功能是首要功能,而发展功能是高级功能。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是预防和促进。

2.【答案】a .解析: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智慧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发展规律。他们认为,人类智能的本质是适应,而适应主要是由于生物体内同化和适应功能的协调,从而导致生物与环境的平衡。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3.【答案】d .解析: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抑郁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抑郁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

4.【答案】b .分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8个月到3岁的儿童面临的发展冲突是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孩子们最初试图***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探索,孩子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积极***的性格。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或责备孩子,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的害羞和怀疑会让孩子感到羞愧。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能力差异。能力的质的差异体现在能力类型的差异上。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的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上。

6.【答案】c .解析:守恒是指儿童意识到物体在外观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独有的属性不变。思维的可逆性是守概念产生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高级心智功能,即随机心智过程,并不是人类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并受到人类文化历史的制约。

8.【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个体心理是在低级心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功能转化的,有四种表现:(1)随机功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泛化功能的提升。(3)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变化和重组,形成以符号为中介的间接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9.【答案】c .解析:趋同认知风格的定义。

10.【答案】c .分析:动觉型学习者对自己能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

11.【答案】d .解析:男女智力的差异可以体现为智力分布的离散度不同,男性离散度较大,即特别聪明和愚蠢的男性较多;女性分散性小,智力分布集中,都在中等智力左右。虽然男女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不同,但平均值是一样的,所以不能说男性比女性聪明。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动机,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的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学习需求包括学习兴趣、爱好和信念。其中,学习兴趣是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力。

13.【答案】c .解析:激励的条件中,内部条件是需要,外部条件是诱因。

14.【答案】b .解析:Jaecks-Dodson定律表明,激励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

15.【答案】b .解析:Jaecks-dodson定律表明,激励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激励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当激励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

16.【答案】c .解析:同样是80分,有的学生会高兴,有的会难过,说明学生的志向水平对学习需求的形成会有一定的影响。

17.【答案】d .解析:调整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纠正和调整认知策略。

18.【答案】ABCD。解析:埃里克森说,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成年前有五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期(自主对羞耻)、学龄前期(主动对内疚)、学龄(勤奋对自卑)和青春期(角色相同对迷茫)。

19.【答案】ABC。解析:自我意识是我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知。自我意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个体意识的发展要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在青春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前期形成和发展。

20.【答案】ABCD。分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各个方面。

21.【答案】ABCD。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同时具有稳定性和多变性。他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2.【答案】ACD。分析: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好,从服从别人的评价到有一定的主见,***性随年级增长。第二,从一般的评价,到对自己个人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的评价。第三,最初评价内在质量的倾向开始出现。第四,自我评价处于从具体到抽象,从外显行为到内心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23.【答案】ACD。分析:学习策略训练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内化原则、生成性原则、特异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和个人效能原则。

24.【答案】ACD。解析: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说是获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举一反三”、“类比”等。其中,B项属于原型启发,A、D项属于正迁移,C项属于负迁移。

25.【答案】ACD。解析: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说是获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举一反三”、“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由表及里”只能说明学习的顺序。

26.【答案】AD。分析: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有更强的情绪体验。

27.【答案】CD。分析: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水平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和自我中心。学习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切身利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答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刷题(第3天)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7473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