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非遗巡礼:纳西族东巴画

丽江非遗巡礼:纳西族东巴画

原标题: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纳西族东巴画

原标题: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1。纳西族东巴画

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展厅主题墙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纳西东巴画

(刘小燕整理)

纳西族东巴画主要流传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金沙江流域的所有纳西族地区,其中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所以东巴画也是两地的主要分布区。

在丁超巴什罗的仪式上,给上帝送去一张路线图。

(刘小燕摄)

关于东巴画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源于纳西先民巫术祭祀的原始图画,一方面发展为纳西象形文字,另一方面发展为东巴画艺术。

隋唐以来,纳西族原始信仰受到藏传佛教、佛教、道教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东巴教。东巴绘画艺术与东巴宗教仪式密切相关。随着东巴宗教的发展,东巴绘画艺术逐渐成熟,并由历代东巴祭司传承至今。2006年,纳西族东巴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郭尧画东巴卷轴画谷物偶像。

(刘小燕摄)

东巴绘画主要描绘了纳西族所信仰的神灵、传说中的祖先和动物,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着东巴文化的发展,东巴绘画在继承古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汉、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艺术形式和绘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民间绘画艺术品种。迄今为止,东巴绘画主要以卷轴画、木排画、卡片式画和卷轴画的形式出现。许多画面还用文字描绘,保留了丰富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是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平头祭祀部木画(刘小燕摄)

东巴绘画具有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动态表现特征的摄入等艺术特征。

东巴绘画的主要形式:

1.木排画:分尖形和平头形。上面的祭坛前插着通常描绘上帝形象的尖头木签画,下面的鬼村插着描绘鬼魂形象的平头木签画。

尖头形纪念板画(刘小燕摄)

2.经典绘画类:经典涵盖装饰画、扉页画、题绘和谱《冬款》等。

东巴画东巴画(刘小燕摄)

3.接龙画图:画五位战神(东、南、西、北、中)、沈鹏的《停歌》、《斗恶》部、金色巨蛙、孔雀、优马、五冠、各种占卜占卜用画等

东巴卡画麻友偶像(刘小燕摄)

4.卷轴画:每幅画主要描绘的是一位大神或战神,表现的是某个神的祈祷及其所居住的神的世界。

河宝画东巴卷轴画丁巴什罗像

(刘小燕摄)

5.神之路图:用于葬礼和穿越死者仪式的大型垂直连续卷轴。

东巴画内容丰富,各种形象能以更规范的方式在东巴画中表现出来,有赖于画谱的“冬模”。画谱“冬模”在东巴绘画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使东巴绘画保持了自身的规律、特色和宗教内涵。

神图(丽江博物馆提供)

东巴画的绘画技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形成了多种风格,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保持原始宗教的传统画法;如东巴画谱、木排画、经书画等。,大多是用竹笔和矿物颜料画的。单线平画,简单古拙,简洁概括,夸张变形,线条粗犷流畅,率真、大胆、灵活、简单。

第二,吸收融合汉藏绘画方法;比如一些卷轴画,神路线图,还有一些精心制作的卡画。这种画通常用毛笔和颜料作画,将东巴画传统的古拙风格与外来的细美风格有机融合,形成一种细而密的风格。其构图严谨,画面简繁,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线条工整,造型准确,技法有所突破和发展。

东巴画主要以木屑、东巴纸、麻布等为载体,蘸取松烟墨自制的竹笔勾画轮廊,再涂上各种颜色,色彩斑斓,历经数百年不褪色。他的绘画形象不讲究事物的外在比例,而是朴素、生动、离奇、野性,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多用原色,鲜艳醒目,许多画面还绘有文字,保留了丰富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这也是早期人类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

东巴绘画中使用的矿物颜料、竹笔和毛笔

(图片由何提供)

东巴绘画作为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纳西族艺术的精华,也反映了纳西族的天文、立法、哲学、历史、地理、医药、生产知识等。对研究纳西族的社会生活、宗教哲学、民俗风情、科技医学、艺术形式等具有重要价值。

截至目前,东巴画有影响的传承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尧、何国伟、贺振文、秀东等。回搜狐多看。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丽江非遗巡礼:纳西族东巴画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38698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