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孩子这四种能力,家长一定好好培养|海淀家长学校

俞敏洪:孩子这四种能力,家长一定好好培养|海淀家长学校

原标题:余:家长必须培养孩子这四种能力|海淀家长学校

随着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孩子”的时代。

近日,北京教育圈将携手海淀教科院,共同推出“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系列讲座,帮助家长了解“依法带娃”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本期,海淀家长学校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余来谈谈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讲座中,于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作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故事。围绕“让孩子快乐成长”的主题,从让孩子更有上进心,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四种能力,好父母的三大特质,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如何面对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今天摘录一下这个讲座的内容,分享给圈内的朋友。

01

让孩子更会自驾。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轻松快乐的成长,但也希望孩子考试能拿高分。这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如果孩子把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都花在学习上,他们会不开心,但是如果孩子不把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花在学习上,他们就考不到高分。

这背后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包括两个方面。

孩子是自驾吗?

任何人做一件事的驱动力,如果只是外在的驱动力,也会起作用,但内在的驱动力是最重要的。你告诉孩子你考了高分,我给你买礼物。孩子希望考个高分,上***比较好的大学,上世界比较好的大学。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机。

你给孩子的礼物,远不及孩子内心的自我驱动能力。只要他有内在的驱动力,他愿意去奋斗,去努力,这件事就会特别好解决。如果他心中有一个目标,愿意靠自己努力,即使遇到阻碍,失败,他也不会屈服,因为他知道他必须达到那个目标。

举个个人例子;我能上北大,是因为内在的驱动力,和外在的驱动力无关。我只想上大学。我爸妈说:“孩子,你现在不学习,以后就要和我们一样天天努力了”。整个地区只有我一个人坚持学习。我整个高中的300个农村同学,没有一个是为了高考复习的,全部安心当了农民。我是比较好一个坚持学习三年的人。***的结果是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这是内在驱动力。

儿童的自我成长能力

比如***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培养,很像在沙漠里种一棵树。我们给他无数次的校内浇水学习,校外培训,24小时给孩子浇水,孩子的自我成长能力可能就没了。用各种外力给他雨,给他阳光,给他水。这棵树在沙漠里一定会长大,因为你天天给他施肥浇水。

突然有***,孩子进了大学,父母觉得大功告成,不用再给他浇水施肥了,却发现树开始枯萎了,因为孩子没有形成自我成长的基础。

可见,家庭教育要给孩子一片自我成长的沃土,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环境氛围,并终生为自己提供养分,扎根沃土,成长自己。

02

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美德是孩子的品德,是孩子的行为能力,是真诚、诚实、善良。

聪明不在于学习成绩,而在于对知识的综合理解、深度和广度。

身体,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身心健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有非常强的从困难和挫折中恢复过来的能力。

美是孩子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想象、审美能力和感知。

劳动,不仅体现了劳动能力,更体现了最重要的劳动背后的***生存能力。除了让孩子***打扫房间、做饭、洗衣服,还可以让他们养植物,学会***、负责。这就是通过家务来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方法。

03

认真培养孩子的四种能力。

个性能力

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爱自己未来的发展,这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做两个极端的选择:你是愿意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没什么文化,性格极其乐观,每天都觉得世界很快乐的人,哪怕他没什么钱,还是成为一个北大的忧郁症患者?如果选择这两样,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比较好个。

我宁愿我的孩子没有文化,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的生活。怎么过一辈子都不够。最重要的是玩得开心。

道德能力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底线的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愿意为别人做好事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你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遇到学校的“欺凌”事件。遇到这类事件,父母的解决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处事方式。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善于合作和分享,善于解决与同学的矛盾。

学习能力

让孩子成为一个喜欢读书学习的人。考试成绩好的人不等于会学习的人。每年高考完,很多人把课本撕了,你也看得出来。

学习能力指的是随时随地喜欢读书的人,专注于阅读,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研究。学习能力是指终身学习能力。

到现在,我每年至少读100本书。新东方这么忙,娱乐的种类这么多,让我担心的事情也很多。我完全可以不看书了。谁在乎我不读书?阅读不再是一项任务。读书成了一种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如果***不碰到书,晚上真的睡不着。我要闻着书香,睡前看半个小时书才能入睡,这成了一种习惯和内心的需要。

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他自己开始喜欢阅读之后,阅读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他内心的需求。你还担心这个孩子长大后一文不值吗?不用担心,所以还是很重要的。

团队能力

让孩子更***地认识世界。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冲”出来,让他自己玩,加入各种团队,背着背包旅行。

对孩子来说,自由选择朋友很重要。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不要按部就班的给孩子压力。到了青春期,家里什么事都比较操心,孩子会烦得要死,活不下去,一问问题就给警告和建议,说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允许。结果孩子根本不会告诉你任何事情。为什么?我告诉你这是不允许的,那也是不允许的。我会告诉你怎么做。和孩子制定共同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我儿子可以随时用电脑写所有的作业,打游戏,但是我有一个要求,你的门必须随时开着。

04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如何面对?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父母应该这样想;每个孩子都是***的,成绩只是一方面。要发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锻炼自己,过度保护对孩子是有害的。其次,你要对你的孩子有信心。你对孩子的失望可以立刻感觉到。你根本不需要任何语言。

女儿成绩一般。只要成绩没达到5名,老婆就会生气。相反,当我女儿考第15名的时候,我会对她说:“你班有40个同学,你后面有25个人。你多牛逼啊!”如果我批评孩子,不仅会伤害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是应该鼓励的,但不是不理孩子的问题。孩子要理解父母的心理。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比聪明精于算计更重要。

其次,以我自己为例。孩子4岁的时候,我说好好坐在那里,认真看一看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坐在对面,开始看它。我打开电脑在这里工作。他说,爸爸,你为什么要我学习打游戏?我说,爸爸不是在玩游戏,爸爸是在工作。因为孩子不懂,他还小。我马上意识到,一个4岁的孩子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只好关了电脑看书,他立马安静下来。因为读书是明确的示范,我在学习。父母经常在那里打麻将,说,你个狗娘养的,快点学习。我们打麻将不关你的事。怎么可能不重要呢?父母整天在那里玩。

***,从国际教育的角度看待青春期的孩子;鼓励孩子一个人去旅行,离开家和家乡去看一看。正确的社会观和世界观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成绩和竞争。平等对待孩子,最重要的是给孩子高质量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

新时代父母比较好的出路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再学习再学习,再成长再成长。信息社会有很多“后喻文化”的特征,即在某些方面,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所以学习孩子的优点成为强势父母的新特征。

编辑|景娇君

内容|海淀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圈”进行内容补充和编辑。

“北京教育圈”

政策分析、深造指导、发现价值和分享新知识。

关注更多教育资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朋友圈:回搜狐多看。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俞敏洪:孩子这四种能力,家长一定好好培养|海淀家长学校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8748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