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千年古城求索智慧转型

苏州:千年古城求索智慧转型

原标题:苏州:千年古城寻求智慧转型

从“一张网管”到“城市大脑”,从AI识别到自动驾驶,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农业……苏州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融入城市肌理,智慧苏州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千年古城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场景多样,有深度,有温度。

比较好次来苏州相城区的人,常常会惊讶地发现,很多穿梭于此的车辆都有着奇怪的外形:出租车顶部有一个凸起的圆形装置;在一些公交车上,司机“脱把”开车;路边清洗车辆,驾驶舱“消失”...其实这些都是自动驾驶车辆。

往年,相城区启动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比较好的5G新基础设施车联网建设,建设高等级智能网联道路60多公里,安装感知设备400多套,打造车路协同应用场景近50种。智能网联道路实现区域5G全覆盖。如今,早上坐自动驾驶公交车上班,中午在写字楼门口从无人配送车上取外卖,这样的智慧生活场景逐渐成为新常态。

相城区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是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之一。走进苏州姑苏区中街路社区“车道管家”调度指挥中心监控室,智来5G安全云平台上的数据实时更新,负责人张明泽正忙着接电话、指挥调度。张明泽说,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这里实现了整个服务区的日常监控和应急调度,能够比较好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发现和处置燃气泄漏、杂物堆放、乱涂乱画等隐患。

城市间的合作可以支持和维持

国内广泛使用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主要分为四类:为市民提供智慧的城市生活方式;发展智能产业;应用智能技术和设施;建设创新型城市。苏州的上述四大战略与城市禀赋紧密结合,形成了产业支撑、智慧反哺的可持续产城协同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苏州以纺织、钢铁、机械和各种OEM企业为支柱,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苏州加速变轨,率先布局数字产业发展。在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逐步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首批5G网络试点城市、央行首批数字货币试点城市、江苏省首批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

智能应用场景层出不穷,源于苏州高度发达的数字经济的硬核支撑。统计显示,相城区聚集车联网企业150余家,吸纳产业人才约3000人,产值近200亿元。是国内少数几个覆盖“车”、“路”、“网”全产业链的地区,也是国内车联网产业集中度***的地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截至往年底,已聚集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近千家,产值超过600亿元,成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城市的智慧反哺行业的发展,二者共同构建可持续的良性生态。

往年1月,《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发布,旨在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打造城市数字化治理标杆,推动数字产业发展。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任金俊智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推动苏州智能城市建设和产业协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

文化赋能向未来展现特色。

技术的迭代更新加速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智慧城市的探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技术因素趋于淡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一位接受采访的当地官员表示,当地的历史文化是提升智慧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苏州智慧城市建设未来的探索方向是将城市文化融入科技,展现自身特色。

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主任、博士生导师宋宇认为,带有江南文化标识的智慧旅游有望成为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底蕴丰厚,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苏式生活方式,对游客极具吸引力。但如何凝聚江南文化的IP内核,打造深度体验江南文化的数字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情境艺术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仍有待突破。

业内人士建议,可以探索数字赋能专项行动,将现有城市资源全面转化为数据,打造苏州智慧城市品牌。金俊志认为,苏州也可以将水韵的文化内涵注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他说,苏州水网密布,在国内外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可以依托高度发达的自动驾驶技术,引入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型水运系统等。,赋予水韵文化智慧灵魂。

作者:□记者刘威葳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苏州:千年古城求索智慧转型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8963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