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悄现“海淀现象”

家校共育,悄现“海淀现象”

原标题:家校共育,悄然呈现“海淀现象”

随着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孩子”的时代。

往年11月,海淀区教委发布《创建海淀家长学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海淀家长学校正式成立。

该方案界定和完善了家庭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区、学区、学校为三级,建立多维度、多主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网络,建立各级开展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责任清单,为学校、家长、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切实的支持和帮助。

专家表示,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承担着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家庭事务成为国家大事。北京首家区级家长学校“海淀家长学校”的成立,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双减”政策的落实。这是对社会关切的准确回应。

“海淀家长学校”作为一个虚拟机构,挂靠在海淀教科院,以辅导服务为切入点。它将研究与培训、辅导与交流、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稳步发展。

01

“家庭教育大讲堂”开讲,百万家长受益。

海淀区积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联动机制,汇聚合力,根据家庭教育的痛点、难点和家长、孩子的需求,遴选、购买、培育一批优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设丰富多样的优质课程资源库,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以课程推动家庭教育的宣传与实践,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去年12月,海淀教科院联合永定路学区管理中心于12月举办了“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首期讲座。***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详细讲解了“家长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第二场讲座与西三旗学区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知心姐姐陆琴老师给家长们做了一场“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的精彩讲座。

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大讲堂”家长培训作为海淀家长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由海淀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实施和管理。这项特殊工作结合了服务和培训、咨询和交流、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自往年12月以来,不断推动全区中小学青少年家长培训工作稳步发展。

此外,海淀教科院启动的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项目,是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水平、夯实家庭教育指导核心力量的重要工作。海淀教科院动员整合本地区学校、家庭、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开发发布《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课程大纲》,系统构建海淀区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科学普及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提高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12月24日,海淀教育学院的巫迪文·应晖率先开讲,主题为《家庭教育概论——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建立而奋斗》。

02

赋能家长学校和学区“各显神通”

据了解,海淀家长学校以德育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统筹完善区校区校“三级家长学校体系”,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探索家校社区共育运行模式,构建三级联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着力推进五大目标六大行动,形成区域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合作、深度合作的区域家庭教育新格局。

为推动海淀家校共育新格局的形成,海淀各学区“各显神通”—

紫园学区

紫园学区位于紫竹院街道和甘家口街道。往年3月9日,率先在北京成立了比较好个校级家长***会。6月14日,该学区“学校-家长合作指导中心”正式揭牌。

朱元学区采用“互联网+”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大班培训与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传统家长学校的跨越式升级。线上家长学校由6个模块、14个一级指标、72个二级指标组成,实现了1-12年级的全覆盖。

永定学区

海淀区永定路学区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庶人为引领,积极探索学区的共育体系,在市德育研究项目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线下家庭教育大讲堂、班主任培训、家长沙龙等活动,重点推出了“家庭教育线上微课”。学区的微课项目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往年,先后被评为“海淀终身学习品牌”和“北京终身学习品牌”。

“家庭教育在线微课”是学区统筹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家庭、学校、社区提供教育指导服务的系列课程。从往年开始,学区连续三年开发了三季主题课程,每季度36节,共计108节。本课程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和性格塑造,旨在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家庭微课的受众群体逐年扩大,覆盖了学区内外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多位家长。目前阅读点击量已达3万余次,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中关村学区

往年起,海淀中关村学区启动“家校大讲堂”项目。往年,中关村学区家校大讲堂成功举办了11场讲座。3500多名家长亲身参与,满意率达95%以上。

往年共举办11场讲座,惠及10所学校4000余名家长,家长满意率接近100%。

在往年疫情背景下,该学区创新家校大讲堂模式,采用网络直播形式,6个公益微讲堂,13546余人参与学习。

全面复课后,学区利用互联网+推出“中关村学区家校云讲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内容,举办了8场家校云讲堂,惠及65185名家长。

往年“双减”背景下,家校(园)云大讲堂活动仍在大力开展,培训受益人数达8万人,创历史新高。

万路学区

往年成立万寿路学区***会,每学期组织一次资源协调会,与驻地单位、社区***沟通实践活动的安排和保障,开发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每年9月,学区教师节表彰大会都会对家校共育的模式进行表彰。该地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与共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海淀学区

海淀学区管理中心位于海淀街道,先后成立了“海淀学区家校社会合作教育***会”、“海淀学区家长志愿者小组”、“海淀学区家长学校”。

目前,海淀学区开发的“聚享”资源课程体系,以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依据,从内容、服务主体、资源类型三个方面构建三维模块,分为“滋润修身、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强身健体”四大领域,形成“京西大米、隔壁工坊、成长护航”三大课程体系。

苏家坨学区

苏家坨学区由原温泉学区和苏家坨学区合并而成。往年,劳动教育校外活动将有20多项,包括稻香湖种稻、果树疏果修剪、非遗城市志愿服务、大溪山红色之旅……..

今年,为了更好地实施“五育”,学区推出了《温泉苏家坨学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指南》和《西山好少年评价手册》。

03

“促进家校共育,学校在行动”

海淀区教委要求,强化学校的主阵地功能,指导中小学每学年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计划,科学组织、策划和实施家庭-学校-社区共育活动。每个年级至少组织6次家校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1-2次专题培训或讲座),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地实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很多学校都亮出了“大招”。以下是一些典型学校做法的摘录:

北京国庆学校

据了解,十一中一直重视家校共育,推出了“原点家长营”,学校通过该营设计了一系列家长课程,为家长提供亲子沟通、自我成长、和谐家庭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支持。并根据家长的需求,研发沟通培训课程,例如,高一新生课程,毕业年级心理自助课程。“原点辅导中心”开发的心理自助工具操作简单,家长可以使用。

于颖学校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只有孩子的***动机才能让这个愿望成为可能。

基于对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了解,学校老师精心设计了《自我驱动成长》读后感日常亲子沟通的建议。围绕“建立压力控制模型”、“让孩子成长取决于父母给予的控制感”、“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内在动机”三个方面,共设计了38个问题。为了让家长固化这些关于亲子沟通的建议,学校连续12周重复了这38个问题,并设计印制了家校沟通手册。要求家长每周填写量表,完成建议后打“√”,并让孩子评价亲子沟通方式。老师也会每周留言,关注家庭亲子互动和学生的变化。

tpl小学

太平小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传统学校。

往年春,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增加了专家团队,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正学科顾问、智之花心理顾问等担任家长学院特聘专家。家长学院既有基于性格问题的大众讲座和沙龙活动,也有每月一次的讲座和不定期的论坛。现在,学校组织了40多项家长学院的活动。

国防大学幼儿园(复兴公园)

如果说幼儿园教育是“阳光”,那么家庭教育就是那风窝的“土壤”。

对此,幼儿园成立了家委会小组,成员来自一线老师和各班家长。

此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专题家长讲座等。主要内容有:针对新小班幼儿家长的培训课程,缓解家长入园焦虑,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顺利入园。

***专家表示,“海淀家长学校”三级体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整体协调,引领协同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提升基础教育模式的实质性转变,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让家庭回归正确的道路和生活,让区域家庭教育改革成为撬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支点,构建适应区域发展、满足家庭和孩子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让家庭成为孩子人格完善和信仰培养的基础。

文|景娇君

内容来源|海淀教育学院

“北京教育圈”

政策分析,入门指导,发现价值,分享新知。

关注更多教育资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家校共育,悄现“海淀现象”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9161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