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门可罗雀,旅游业春风难度

张家界门可罗雀,旅游业春风难度

原标题:张家界门庭若市,春风旅游业举步维艰。

张家界到处都是游客,春风的旅游业很困难。

文/王春晓

往年4月13日,湖南张家界,缥缈的云朵穿梭在满是绿色的山峰、森林、沟壑之间。图/视觉***

张家界被誉为***的旅游胜地。然而,清明假期,这位56岁的***导游却没有接待一个客人。

疫情爆发后的这几年,旅游业明显萎缩,张家界也难以独善其身。今年前几个月,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倒春寒”。这也是他做了30年导游后万万没想到的。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往年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数7541.9万人次,同比下降26.2%。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下降30.9%,往年同期回升至39.2%。

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导游的收入。往年过去了近4个月,只接待了一单三个游客,收入只有1000元。很多游客无奈转行,开直播,送外卖,跑滴滴。

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变量。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旅游市场短期和局部可能出现波动,但长期复苏不可逆。另一方面,近两年的旅游消费呈现出高品质、重体验的新趋势。旅行者不再期待传统的打卡拍照,而是更关心自己在旅行中的独特感受,即如何玩比去哪里玩更重要。

疫情过后景区有多冷清?

上一次尝试接待游客是在3月初,这是他今年比较好的一笔订单。游客是老顾客的亲戚。他们从外地开车到张家界。三个人玩了五天,逛了市里的各大景点。这一单,他赚了1000元。

“原来三五天就能赚1000多,差不多***300块。如果看一场演出或者其他活动,会更高。”

以往三四月份,张家界的游客越来越熙熙攘攘。在用力的印象中,天门山这样的景区一票难求,游客经常排队。

官方数据也可以支持他的说法。往年清明期间,张家界旅游接待总量125.08万人次。而往年同期只有67.54万人次。今年各大景区游客寥寥无几。

十里带三个游客上山的时候,不用担心排队的麻烦。“四公里的旅游线上只有我们几个人在玩。而且速度非常快。五天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大大小小的景点都给他们安排好了。”

空山中不见一人,连景区的工作人员都很悠闲。他们不需要疏导人群,也不需要维持秩序,甚至咨询电话也少了。景区环保车(观光车)运行正常。但是,以前是人等车,现在需要车等人。我和游客一起等了15分钟,没看到其他人上车。即便如此,司机还是启动了。

因为湖南长沙、邵阳、岳阳、怀化等地的本地病例,依靠旅游业拉动经济的张家界不得不有所行动。3月18日,当地***发布经济通告,全市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特别照顾期,要求减少跨城流动,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同时严查外来车辆人员。

这项政策也减少了当地游客的数量。“一个多月前,有多少游客来咨询。现在疫情没有缓解,外地人来不了,其他城市也有限。”用力。

疫情发生前,张家界的几项旅游指标一直是连年增长。往年,张家界全年接待游客8162.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90.85亿元。全国范围内,张家界往年接待游客、入境游客、旅游收入与海南省接近,两地游客人均消费仅相差50元左右。

受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张家界接待游客量锐减,为4949.2万人次。往年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

上市公司张家界在投资平台上表示,景区实时游客人数由***专门机构统计,一般不对外公开。但受疫情影响,目前游客并不多,大庸古城的核心业态——遇见大庸演艺和飞行影院也未对外开放。

这一说法得到了武陵源景区一名工作人员的证实。“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我可以告诉你,景区的游客没有工作人员多。游客也是本地人。”

张家界旅游业的“低迷”也是国内大部分旅游城市的情况。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的安徽易县,清明小长假三天实际接待游客988人,同比下降98.17%;门票收入51599元,同比下降98.48%。其中,西递古村仅接待游客93人。

游客消失了,那些没钱赚的行业

张家界因旅游业而繁荣。往年,旅游专业人员超过30万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旅游业为支柱的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78.3%。游客消失,与之息息相关的所有行业都命悬一线,涉及无数以此为生的个人和家庭。

李实家族90%以上的亲戚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

他的弟弟在城里开了一家旅馆。疫情前房费100多元,黄金季节涨得更高。现在就算降到几十块钱,也没人能留下来。为了减少开支,弟弟辞退了雇佣的服务员,停掉了所有房间的水电。

我侄女在景区工作。往年网上订单爆满,她经常忙得没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按时吃饭。现在她大部分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都“太闲了”。他的侄子投资了酒店、餐厅、房地产等生意,现在他也将面临贷款违约和破产。李丽说,侄子曾经是家里长得最快的亲戚,现在却是长得***的一个。

靠山,发力,你的家人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他女儿在旅行社工作,原本一年有五六万的收入。春节过后,单位发不出她的工资,她请了长假。我女婿是做旅游包车服务的,疫情把他的生意赔了。他之前去找施工队装修,后来疫情控制升级了。他已经回家两个多月了。

往年,女儿在市区买房,每月房贷2000元;两个孙子要上学,上学和兴趣班费用1500元左右;一家六口住在一起,各种开销都算在内。全家每月支出差不多七八千块钱。

经常怀念疫情前的那几年。张家界的旅游业高速增长,家庭收入也高速增长。光他一个人每年就能赚10万。“这***没问题。”他说去年赚了差不多3万,今年前4个月几乎没有了。

失踪的游客去了哪里?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清明节本地休闲、短途度假成为假期“主基调”,位置大数据监测显示,省内游客占各地接待游客的94.9%。这意味着几乎没有人在清明节跨省旅行。

天堂苏州也是死气沉沉。3月30日,苏州市国际旅行社协会、苏州市国内旅行社协会、苏州市旅游创新研究会等五家旅行协会联合发出行业援助呼吁,称五家旅行协会183家会员单位中,超过90%已无力支付4月份员工工资、社保基金和房租。

苏州旅行社行业往年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99%以上。“企业不经营,员工靠***收入维持生计,已经两年多了。旅游工作者如何吃喝成了问题……”呼吁书中写道。

在苏州之外,各地的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都向社会发出了公开的求助信。安徽酒店业提到,今年一季度,不少酒店将徘徊在微利、亏损、倒闭的边缘;深圳B&B协会也表示,春节以来相当一部分B&Bs出现“零客户”、“零订单”、“零收入”。

旅游业的跳槽、自救与共救

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如何生存成为目前面临的***问题。直播,卖特产,送餐,跑滴滴,甚至去工地,那些在旅游业没有工作的人都转向了他们认为可以赚钱的行业。

苏州一家旅行社的老板张莉告诉《******周刊》,自2月份苏州疫情爆发以来,当地所有旅行社基本都倒闭了,不再接省内或省外的旅游服务订单。

张莉不愿意主动解雇旅行社的员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人。为了赚钱,他率先做了电商,卖当地的特产。这也是很多旅行社采取的措施。一些做国际业务的旅行社也利用自己的海外资源,通过物流将海外土特产运回国内销售。

在安徽黄山,当地一家导游服务公司选择转行采茶,已经有几十人报名。根据招聘启事,基本工资170元/天,包含车资。建设期结束后,建议去附近的工厂上班。

李实的家庭也在改变职业。春节过后,弟弟带着女儿和侄女去浙江的工厂打工,但一切都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反复爆发后,工厂出现了一些问题。货带不进来,产品送不出去,老板宣布暂时停工放假。

我也尝试过出去找工作,但是56岁成了不可逾越的坎。无论工地还是私企,我都觉得他太老了。

老婆做了很多年家庭主妇,现在也选择出去工作。前段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附近一家物业公司招了女清洁工,一个月1800,管一顿午饭。虽然只是临时工作,但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至少可以补贴家用。通过面试后,她把照顾孙子的任务交给了丽芙。

没钱赚,只好精打细算的花每一分钱。他喜欢忙碌。前几年旅游黄金期过去,他总会约朋友出去“撮一顿”。现在,他连买菜都要选几个比较;做了几十年导游,习惯了每天出去爬山,舍不得“花钱去捅喉咙”。如果他进不了景区,只能望山兴叹。

他有点羡慕一些年轻同龄人的直播。在各种视频平台上,导游会选择某个景点,走自己的路线,向外界介绍张家界的风景。

一名导游说,直播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名气,方便以后接待更多的游客。“一些粉丝被我的视频吸引,以后可能会直接联系我”。

值得注意的是,张家界将举办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据此,从3月到年底,张家界将举办近30场国际国内“旅游+”、“+旅游”活动。***拨出2亿元财政配套资金,推出十项政策措施,支持旅游市场主体的恢复和发展。

事实上,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落实救助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下发后,救市已经成为各地的统一行动。

苏州日前发布通知,旨在有效减轻旅行社现金压力,激发旅行社活力;厦门出台措施解决问题,其中明确旅行社组织游客赴厦门旅游***可获200万元奖励;云南多部门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分阶段落实当地旅游企业缓缴失业保险政策。

在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宁看来,一系列政策释放了三个积极信号:“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资金紧张的痛点,减税降负成为政策纾困的首要出发点;完善旅游企业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活动的实施细则,有望为旅游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准确的防疫政策将得到更有效的实施,并帮助旅游业复苏。”

同时,“跨省团队游熔断机制”有望适时调整。今年以来,调整“跨省团队游熔断机制”的呼声逐渐高涨。省内一个地方出现疫情,全省团队游瞬间融化,从供需两端冲击市场复苏的信心。

对于这一点,文化和旅游部在相关通知中也给出了承诺: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领域疫情防控措施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疫情情况及时研究调整相关措施。

张志宁说,大胆预测,当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得到全面控制,黄浦江、松花江畔再次出现熙熙攘攘的景象时,或许“省际团队游熔断机制”将调整为“市际团队游熔断机制”,往年更科学、更***的防疫政策将在旅游行业推广应用。

疫情过后,旅游业转型升级。

4月6日,***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在相关发布会上表示,二季度,城乡居民仍将保持较高的出游意愿,消费决策将更加谨慎。局部暂时回调的可能性存在,但旅游市场的波动和复苏趋势不会改变。如果疫情在4月中下旬得到全面控制,过去27个月积累的旅游力量,可能会让旅游市场在3月走出“春末寒”,带来一个预期的“小春”。

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他预测,往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9.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1万亿元,同比将有小幅正增长,分别回到往年同期的62%和61%。预计上半年的入境和出境旅游将与去年持平。

其中,未来三个月,本地及短途旅游和跨省旅游意愿分别为52%和34.7%,郊区旅游将大幅增长,同比增长8.5个百分点。

事实上,短途旅行、城市周边游和当地休闲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动上升,这也是疫情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

在旅游行业内人士李佳看来,每一次危机都伴随着新的变化和机遇。疫情过后,游客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持续一周以上的长途“旅行”被拆分成了几个两三天的“出去玩”。周末游和周边游的“微度假”正在成为旅游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不久前,旅行社交平台马蜂窝发布的报告也提到,在旅行半径有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探索旅行的“深度”。如何在“老地方”玩出“新花样”,成了他们争相追求的目标。基于兴趣和社交的趣味体验在今年空之前获得关注。观星露营、滑水、飞钓等。,这些受欢迎的游戏正在成为旅行者的追求。

“玩得新潮、技术娴熟,比到达一个目的地去品尝更能吸引年轻人。”李佳表示,疫情一方面影响了国内外的长途旅游,另一方面也明显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升级,使得近两年的消费呈现出高品质、强调体验的新趋势。旅行者不再期待传统的打卡拍照,而是更关心自己在旅行中的独特感受,即如何玩比去哪里玩更重要。

事实上,旅游从业者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趋势。比如李佳,有的民宿根据当地特色,衍生出了美食寻物、田园采摘、手工制作、非物质体验等项目。红色景区通过丰富的沉浸式体验,贴近年轻人的喜好,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一些导游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跟团游,他们开始通过自己的技能来适应中高端消费者,比如对博物馆的深入讲解和登山、潜水方面的专业知识。

对于***的旅游行业和从业者来说,如何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务,如何深入研究疫情后市场,打造个性化的产品和体验,也是未来值得思考的问题。据李佳分析,对于一些旅游互联网平台和相对较新的旅游玩乐平台来说,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但对于那些依赖传统旅游活动的企业或从业者来说,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文中李佳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张家界门可罗雀,旅游业春风难度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9744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