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摄影418】广州这座千年古村落:端午节 千人扒龙舟,万人共享龙舟饭

【张艺摄影418】广州这座千年古村落:端午节 千人扒龙舟,万人共享龙舟饭

原标题:【张毅摄影418】广州这座千年古村:端午千人扒龙舟,万人共享龙舟饭。

周晓村古称“瀛洲”,是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这是一个传统的***村庄,位于海珠区的东南部,四面环水,形状像一个岛屿。村庄面积4.3平方公里。

周晓村的历史

元代开设周晓村,明初简氏从河南新乡迁至周晓村。周晓村保留了完整的水乡格局,享有“北有周庄,南有颍州”的美誉。村内有许多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其中天后宫、玉虚宫、古桥、巴登古码头和岭南水网地带独特的“蚝壳屋”都反映了古老珠江口村落的历史证据。

传说周晓的龙舟在南汉时曾名为“瀛洲飞龙”,所以只有周晓村的龙舟是黄底红边的旗。周晓村是一个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它也是艺术家最喜欢的居住地,被称为周晓艺术村。周晓村聚集了大批文艺人士,“北有七九八,南有周晓村”的说法由此产生。

传说广州赛龙舟起源于南汉,后汉大师刘智在广州西部疏浚“玉液池”。每年五月的第五天,帝国的官员们都会参加比赛。明代诗人张旭写道:“龙船赛过玉液池,神醉君常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很少有人知道龙舟的起源。

周晓村是广州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生态环境优美,但如今却被经济大潮席卷。很多房子租给人后都拆了重建,那种宁静已经不在了。然而,周晓村仍然保留着端午节爬龙舟的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一到端午节,这个村和其他村的年轻人划着各种龙舟,敲锣打鼓,沿着水路互相拜访。每经过一个村庄,他们都会停下来喝龙船茶,吃一块龙船饼。晚上,他们可以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乘景龙舟

与其说广州人喜欢龙舟,不如说广州人喜欢龙舟游的刺激。春节走亲访友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点对点的情感交流,端午是村落与宗族之间的密切交流。

往年端午节前,天河区猎德村、车陂村、珠村、海珠区土华村等大村都会给兄弟村、老表村发请柬,说:“我想邀请你们村的龙飞五月来我们村,一起过端阳节,不胜荣幸。”这是一个“风景名胜”,被邀请的村庄会准时派人乘龙舟走亲访友,他们还会在沿河的村庄表演,直到到达目的地。

这时,在河的两岸,会有围观的人群,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男女老少沿河观看龙舟表演。这就是“借景”。

100多条河流串起了天河、黄埔、白云的村落,也渗透了龙舟文化的历史脉络。对于今天的老广来说,龙舟文化更像是村落与宗族之间的凝聚力。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冲击下,几代人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紧密地生活在一起。只有那一次次的龙舟赛,那一次次震撼人心的龙舟鼓,才能把散落的乡愁重新聚在一起。

龙舟缺席

今年是闰四月,端午节来得稍微晚一点。但节前龙舟水很强,暴雨雷电频繁光顾。前几天广州出现了被淹的街道,有网友发微博,说“龙主,今年的龙舟赛停了,不再好玩了。”

受疫情影响,广州市的猎德、塘厦、珠村、大塘、荔浦等多个乡镇已宣布取消今年的龙舟活动,今年夏天的“起龙舟”、“探亲”、“龙舟饭”等景点将全部缺席。

本来渴望等待“启龙”通知的我,却只能收回焦躁不安的心,继续重复着枯燥乏味的每日收租。虽然今年没有大型的龙舟景点和比赛,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龙舟活动都消失了。据说,位于广州天河区的黄村在农历4月15日迎来了新龙舟水君。传统的昆典木心龙船,经过长辈的目送和香火的供奉,由黄村老少村民从番禺上浦船厂接回天河。

往年的周晓村龙舟赛

这是端午节期间其他村庄的龙舟来周晓拜访亲戚和朋友的日子。清晨,周晓码头已经非常繁忙。村民们正忙着装扮这条数十米长、百年以上的黑色昆典木龙舟。这种木头又轻又结实,非常适合赛龙舟。一般都是埋在水底的淤泥里,端午节前挖出来。洗完后,水草挂在船头。在第二天的第二天,它装饰着一条龙尾。

大部分水龙头都是全木质的。水龙头染成红色,称为“红龙”,有的漆成黑色或灰色,称为“黑龙”或“灰龙”。一般都是赛前安装,船首摆放水生植物,意为离船前采青,寓意一帆风顺。

划龙舟时,一人站在船头,跳着口哨,指挥全船;这个船头指挥,俗称“跳头”,在船头的指挥台上做出各种鼓舞士气的动作,指挥桡手,推动龙舟前进。

在周晓村烧烤龙舟的村民

村外探亲的龙舟进村。离码头五六十米的地方,鞭炮声不绝于耳。一群能干的人喊着歌,划着漂亮的龙舟来了。当时码头上的村民和游客都欢呼起来。

百席千人分龙舟饭。

龙舟饭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当地农民的大餐是传统社交宴会的延续。酒席经费主要是村里普通村民捐赠,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赞助,其次是龙舟零件拍卖所得。

周晓村的高架桥下有数百个龙舟宴会。

龙舟饭是用糯米,腊肉丁,虾,墨鱼,蘑菇做的,特别饱。据介绍,最早主要是为龙舟手准备的,使他们在划船时有很大的力量。后来,所有的客人、观众等。一起吃,***演变成端午前热闹的仪式,包含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祝愿和祈祷。这一习俗还有凝聚人心、维护团结的作用。

周晓村在祠堂里摆好了百饭,上千名村民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闹的端午大餐;龙舟去乡下和村子里走亲戚,他们都互相邀请,以请柬和龙舟饼作为回报。古老的互惠之风在小村庄之间传递。

往年,周晓村的传统是在祠堂里设立100个座位,成千上万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闹的龙舟饭。如今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吃龙舟饭的地方也从祠堂搬到了村边外环高架桥下空的地方,在那里取灶。在外面餐馆请来的厨师和他的团队的帮助下,以及村里妇女的帮助下,100个座位的龙舟餐在早上就开始准备了。

据村里的老人说,传统的做法是从村民中挑选若干业余厨师当师傅,向每家每户借炊具和菜,然后炒大锅菜。大鱼肉是一定的,鸡鸭鱼肉都有,名字也以吉祥喜庆为主,比如吉祥烧腊、红烧大虾、腰果糖衣、烧菜烤鱼丸等等。

过去,有些地方有特殊的做法。他们的龙舟饭是在烤龙舟之前吃的。材料是糯米,配以培根丁、虾、墨鱼和蘑菇。它非常“充实”,使人们在划船时更有活力。后来很多人也去村里找吃的,才发现还是端午节更有味道,不过大概是心理上的困扰吧。

现在条件好了,村里都请外面的饭店提供饭菜。在户外用大锅做菜不容易。粤菜必须满足色、香、味的要求。广东天气炎热,靠近火堆的厨师们挥汗如雨,挥舞着炒菜勺,在锅里煎着。

广东名菜——烧腊

周晓村被评为最有书卷气的村庄,持续几天的龙舟饭非常受欢迎。当地的习俗是吃龙舟饭,来年更兴旺。所以来参观吃饭的人不在少数。

一批吃不完,就分几天吃。村里的老人,赞助龙舟的村民,村里读书的男女老少,一波一波,一个都不会落下。大家会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图为村民在周晓村立交桥下享用龙舟饭。

据说有一次“千人龙舟宴”,吃了100只鸡,260斤猪肉,2000斤冬瓜,800斤蓬蓬,500斤大米!周晓按照传统习俗举行龙舟饭仪式。1000多名村民聚集在一起,享用140多个座位的龙舟餐。他们不仅赛龙舟,而且非常重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张艺摄影418】广州这座千年古村落:端午节 千人扒龙舟,万人共享龙舟饭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40447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