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肃在思贤讲坛讲长沙老建筑的故事,探寻建筑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柳肃在思贤讲坛讲长沙老建筑的故事,探寻建筑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原标题:刘苏在圣贤思想论坛讲述长沙老建筑的故事,探寻建筑背后的深刻内涵。

“古城长沙的特点是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以来,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原址上不断建设和发展。地下文物非常丰富。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主动接受西方文化。”这是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刘苏教授5月28日下午应邀在陆丰论坛、思贤论坛举办主题为“长沙老建筑的故事”讲座时的开场白。

建筑承载着历史和文化。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年没改名。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独特,素有“屈家故里”、“楚汉名城”、“潇湘竹丝”之称。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见证了长沙非凡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按照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顺序,刘苏展示了上世纪初以来长沙众多老建筑的大量历史图片,讲述了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深度挖掘了建筑背后的文化、经济、哲学、宗教、民俗等内涵,吸引了线上线下数万名听众。

刘苏认为,建筑不是简单的“盖房子”。长沙的每一座历史建筑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文化。清末民初,长沙开埠。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长沙出现了办公楼、医院、银行、火车站等新建筑。在外来文化的传入过程中,各种文化观念不断交流碰撞,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在建筑中也有清晰的反映。

据刘苏介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南大学从岳麓书院向外发展,标志着古代书院向现代大学的发展。湖南大学第二学院和科学馆是这段历史的代表。

长沙国货陈列馆(中山路百货大楼)是20世纪30年代长沙商业发展和商业建筑的标志。刘婷芳公馆和一批名人公馆体现了这个时代上层社会的文化思想。长沙大宅建筑是民国居住文化的典型代表,通常具有西式外观和***传统的平面结构。

抗战爆发后,长沙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闻喜大火和长沙会战是举世闻名的事件。现存比较好与抗战有关的建筑是湖南大学老图书馆、天心阁、朝鲜临***府旧址等遗迹。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相关的建筑是国家***礼堂。可惜后来被拆了。目前,只有程潜府尚存。

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口号是“***形式+社会主义内容”。长沙河东***代表性的建筑——供销社大楼被拆除,湖南大学的礼堂,包括一个专用厕所,在河西得以保留。

1966-1976年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革命年代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的有长沙清水塘展览馆(当时叫万岁堂)、长沙一师范火炬楼、长沙火车站。

三十多年来,刘苏参与了岳麓书院、刘婷芳公馆、爱晚亭、望城习字、长沙古城墙等长沙古建筑的保护、维修或修复工作。

在他心目中,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生动的“历史档案”。长沙建筑在***建筑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独特风格。现在,长沙城市的文化、特色、个性都体现在这些长沙的历史街区和建筑中。

在讲座的***,刘苏强调:“一座城市的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温暖的情感记忆。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保护这些历史建筑。”

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刘苏回答了线上线下听众关于“长沙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名称?”“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古建筑保护作为一项事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精彩的回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特殊链接:

刘苏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原******、副院长,岳麓书院首席顾问,***科技史学会建筑史专业***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会***。

长期从事古建筑和历史村镇修复保护的教学和研究。承担了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和40余项***、省级重点文物古建筑的修复保护设计。担任央视百家讲坛古建筑栏目主讲嘉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柳肃在思贤讲坛讲长沙老建筑的故事,探寻建筑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45740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