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程序教学法是谁提出的

【分析】程序教学法是谁提出的

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行为可以运用逐步强化的方法,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引入人的学习行为,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作出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

程序教学法是谁提出的

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选择答案,回答问题(反应),回答问题后立即就知道学习结果,确认自己回答的正确或错误。如果解答正确,得到鼓舞(强化)就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不正确,就采取补充程序,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

程序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程序教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为课题的开展做好理论准备。

调查法:通过调查学校的师资情况与自身发展需求,调查学生需求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制定课题研究内容。

行动研究:在具体的实践反思活动中加强课题开发研究,提高能力。

合作研究:教师之间或与校外研究教师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分析】程序教学法是谁提出的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5899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