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所!哈罗北京更名礼德,国际化学校为何纷纷更名?

北京第二所!哈罗北京更名礼德,国际化学校为何纷纷更名?

原标题:北京二院!哈尔滨改名为北京立德。国际学校为什么要改名?

昨天,哈罗北京在给家长的邮件中宣布,因教育部政策指示,将正式更名为“北京朝阳立德学校”。

目前有多少国际学校改了名字?为什么最近国际学校频繁更名?更名会对学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国际学校在线今天带大家盘点一下~

01

哈尔滨北京正式更名。

继清华附***际学校更名为清森学校(详情请戳国际学校网上往期报道:清华附***际学校更名为清森学校,北京“公参民参”学校改革拉开序幕)之后,北京又一所知名国际学校更名。

就在昨天,哈罗北京的家长们收到了学校发来的“关于学校更名的通知”邮件。

邮件内容显示,往年4月18日起,“你好北京”将正式更名为“北京朝阳立德学校”。

家长最关心的是“学校名字变了,会不会对学校有影响?”对此问题,校方表示,学校更名对学校运营和学生校园生活没有直接影响。

图片来源:嘉延汇湾区择校

至于为什么更名,哈罗北京也在邮件中明确给出了原因。受教育部政策指示,国内所有民办学校不能再使用国外教育机构的专有名称。

邮件中提到的“教育部政策指示”,特指往年5月******办公厅、***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的通知。

《意见》明确指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01

不允许使用“***”、“***”、“国家”、“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

02

不得含有公办学校的名称或简称;

03

未经授权,不得收录其他学校名称或简称;

04

不得含有外国文字、外国国名或外国地名;

05

不得以外国教育机构的专有名称命名;

06

不得使用可能对公众造成误解和歧义的内容和文字;

07

不得利用公办学校的品牌开展商业活动。

要求各地按照审批权限逐校检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名称。对不符合命名标准的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更名。

从官网对哈罗北京的描述可以得知,“哈罗北京”,全称北京哈罗英国学校,是哈罗系在北京的一所私立双语学校。

此次更名是因为原名称使用了母校“哈罗公学”的名称,因此不符合《意见》***家规定的“民办学校不得以外国教育机构专有名称命名”的命名标准,需要更名。

“你好北京”是众多更名的私立或国际学校之一。此前,受政策影响,全国很多学校都有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更名。

02

有哪些学校改了名字?

据国际学校网上不完全统计,国内部分学校(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学校)近6年(2017-2022)的名称变化如下。如有错误,请指正。

03

改名的原因是什么?

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国际学校改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往年,上海就有大量国际学校更名。往年才爆发改名,一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引起热议。

总结一下,学校改名主要有五个原因。

01

受政策法规影响

教育部关于做好外国人子女学校工作的意见

早在往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命名进行了规范:

外籍子女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译名应与中文名称一致;

外国儿童学校的名称应反映不同国家普通教育的性质、水平和类别,不得冠以“***”、“***”、“全国”、“世界”、“世界”等字样。

“外国儿童学校”必须用作学校名称的后缀。

为落实《意见》,上海有外籍学生的学校在往年集体掀起了一股“改名”潮,在学校名称中加入了“外国人子女”这一特定名词。

往年底到往年初,深圳、广州很多有外籍学生的学校开始规范外籍人士子女的学校命名,就像四年前的上海一样。

关于规范发展民办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

往年,***审议通过《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民办学校名称不得冠以‘***’、‘***’、‘***’、‘世界’、‘国际’、‘全球’等字样。

很快,全国各地的民办学校也掀起了“改名”的热潮,往年底达到高峰。江苏、河南、陕西、广西、山东、天津、河北等地的很多民办学校都去掉了“国际”二字。比如天津华英国际学校更名为天津华英实验学校;天津翔宇国际学校更名为天津翔宇弘德学校。河南5所带有“国际”字样的学校更名,河南枫叶国际学校更名为洛阳枫叶双语学校;洛阳欧亚国际学校更名为洛阳欧亚学校等等。

“十四五”发展和促进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往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学前教育“十四五”发展促进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前促进计划》)。

各省(区、市)均部署清理幼儿园名称,包括带有“***”、“***”、“***”、“全国”、“世界”等字样的外文名称、外国名称、地名,以及使用片面强调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课程特色和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民办园等。

上海泰德勒国际儿童中心更名为泰德勒儿童中心是学前推广计划的典型理。

学前推广计划只是对幼儿园提出了要求,未来是否会涉及中小学还有待观察。毕竟,目前中小学带有“双语”二字的学校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他们以后会不会改名,国际学校在线会继续关注。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最近几个月,学校更名最常见的原因是受往年5月14日***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民促法)的约束。

《民促法》明确规定,地方***:严禁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实施义务教育民办教育。同时还规定,不得将公办学校转为民办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以输出品牌的方式由公办学校开办民办学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内,知名公立学校通过品牌授权或品牌输出的方式,成立教育集团举办各类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获得了大量收益。虽然这些学校为一些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但与公立学校相比,高昂的学费也影响了当地的教育公平,加深了当地的矛盾。

因此,《促进法实施条例》对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的约束最强。

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往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要么转制为公办学校,要么终止,转制为民办学校的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的校名或简称。

《通知》把监管的大锤抡到了公众参与学校的头上。在肯定了公众参与学校的积极影响之后,再次以官方的姿态指出了公众参与学校的未来。

往年1月7日,昆山华二国际学校理事会在学校官网发布了一则重磅通知。江苏省昆山市上海华二学校正式宣布更名为昆山迪邦华耀学校,校名从上海四大名校之一的华师大二附中分离出来。

在学校的公告中,校务***会回顾了学校与华二联合创办的历史,并强调了华二对学校的影响。并解释称,更名是为了落实***的要求,公立学校的名称或简称不应包括在内。因此,它不得不告别在一起1775天的“上海华二”。

以前有名气的学校很受家长欢迎,瞬间让一个学校的学位或者周边的学区价值翻倍。因此,学校非常不愿意放弃“上海华二”的称号是可以理解的。

从去年开始,类似的公参学校逐渐摘掉了名校光环,广州一口气更名了50多所公参学校。

其中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直接由民转公,一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引起业内热议。民办学校有下列四种情形的,转为公办学校:

01

公立学校单独或与其他公共实体合作举办的“公众参与”学校应转变为公立学校。

02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合作举办的“公众参与”学校,条件成熟的可以通过协商转为公办学校。

03

支持现有居住社区建设的“公参民参”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转为公办学校,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04

公立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合作举办的“公众参与”学校,不符合“六***”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可酌情转入公立学校或终止。

目前全国很多知名民办学校还是有公办教育资源或者知名民办学校挂靠在公办教育集团。可以预见的是,往年,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学校摘掉名校公立的帽子。

另外,往年新开办的学校中,义务教育段的公参和民学校已经不见了,原计划今年开学的公参和民学校也没有动静。也许以后再回头看,往年新建的公参和人民义务教育学校的审批将被***叫停。

02

学校重组

学校的重新设立通常是指由小学或中学改为九年制学校,或学校性质的改变(公立改为私立,私立改为公立,双语改为外校等。),所以校名需要调整。

比如往年12月9日,据深圳南山中英文学校太子湾实验部校方透露,学校将于明年并入蛇口国际学校,以获得更好的教学场地和设施。根据爱德华王子湾实验部发给就读家长的邮件:

01

爱德华王子湾实验部将于2022-2023学年并入蛇口国际学校,由教委授权。

02

从下一学年开始,蛇口国际(SIS)将负责太子湾实验部校区的整体运营。

03

蛇口国际(SIS)小学也将于往年夏季搬迁至海湾学院(太子湾实验部)现校区。

04

本学年,爱德华王子湾实验部将继续正常运作,所有设施、设备、人员和教师都不会改变。下学年,也就是明年暑假,蛇口国际就要搬进太子湾校区了。

深圳南山中英文学校太子湾实验部发给家长的消息称,根据***今年4月7日颁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原则上不得批准新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九年制学校、十二年制学校、完全中学),现有民办学校不得开办分校。

众所周知,太子湾实验部实际上是南山中英文的分校,而南山中英文是私立学校,按照政策将无法开设分校。所以太子湾实验部拿不到资质,只能被安排并入蛇口国际学校。

学校改制的另一个典型是上海张江集团学校,被上海浦东人称为浦东比较好牛校初中。创办于2006年,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上中学”成员之一(与华宇、上堡、上海中学东校一样,都是与上海中学的合作学校)。独特的优势使张江集团成为上海市中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每年都有20多名学生通过预录取进入中学。

往年3月,张江集团学校获准转制为公办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张江集团中学。

03

名校托管

近年来,很多地区的一些差学校会委托给优质学校,以平衡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差异过大的现状。

比如在上海,世外、平和、谢赫等***名校都托管过很多学校,托管过的学校都引起了家长的关注。

上海市松江区宋林幼儿园更名为上海市松江区世外教育附属宋林幼儿园;上海青浦体学幼儿园更名为上海青浦平和幼儿园;大华新城学校更名为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中环实验小学;中心实验小学更名为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中心实验小学,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是学校背景发生了变化,新的教育资源的引入也会导致学校名称的改变。

如上海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创建于2001年,是一所以芭蕾为特色的市、区艺术教育学校。往年3月,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更名后的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合作。从2020学年开始,昌黎校区的新生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积极参加各类舞蹈表演和比赛,努力成为尚熙舞蹈学校人才储备的摇篮。

同样,上海市延吉第二初级中学更名为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上海高桥东路学校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

04

资本变化

通常私立学校背后都有资本集团在运作,所以在校名中经常可以看到名校的集团名称,比如碧桂园、万科、协和等等。但一旦学校背后的管理发生变化,校名中的组名可能就不能再用了。

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是上海柯灵。上海柯灵在创办之初,因为没有***办学资格,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原校名为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直到往年,柯灵教育上海校区获得***办学资格,才更名为“柯灵教育上海校区”。

05

学校集团化

在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一类学校并入优质学校成为分校区,这在公立学校中较为常见。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金彩实验中学南校是一所由上海中学更名而来的公立初中。学校更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金彩实验中学南校后,将依托金彩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在金彩实验中学管理团队的***下继续办学。

上海和田中学于往年7月纳入市北初级中学紧密集团办学项目,往年3月正式更名为市北初级中学北校。

04

学校更名会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会好奇学校改名的影响。根据国际学校的网上统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01

没有影响

民参学校更名后家长***的疑问是,学校摘掉名校的头衔后,是否意味着学校失去了名校所加持的教育资源?

以江苏昆山华尔为例,学校在公告中特别说明,华二的支持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选拔、学生培养等方面保持不变,学校仍属于华师大教育集团。也就是说,除了改名,一切照常。

如广州市海珠区华海双语学校(原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珠双语学校)明确表示更名后体制不变。学校在国内仍定位为国际未来学校,未来不会转公。虽然学校名称不再带有“华府”二字,但学校仍将传承华府特色,开设具有华府特色的课程。

在其他区教育局出具的民办学校更名批复中,我们不难发现,更名学校的校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范围都保持不变。

可见,对于大部分公众参与的学校来说,获得名校称号并不影响学校的正常办学。

02

培养“孩子”

对于重新设立的学校来说,原私立学校更名表明与公立学校脱钩。没有了名校公立的加持,再加上“摇号招生”,基本上断绝了锐路。为了保证生源,九年一贯制私塾的“兵”培养成为关键。

往年9月,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开学,意味着原白云广雅实验学校,现已更名为云雅实验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于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广州有直接教育的相关政策。从小学到初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能留住相当多的好学生。

番禺执信中学在往年招生问答中也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广州番禺执信中学(小学)是一所直属中学,要求学生连续就读小学近三个学年(即4-6年级)(以学籍信息为准)。这也意味着学校注重培养“军人”。

虽然***为了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对民办学校直接招生做出了限制,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规定客观上促进了民办学校培养自己的学生。不可否认,相对整齐的生源质量是民办学校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

03

闵砖宫

就像上海张江集团学校和广州广雅实验学校一样,未来公众参与学校向公立学校的转变也会稳步推进。

附张江集团中学过渡方案:

01

现有学生,学籍不变,民进民出,公进公出,两校一址公民。

02

区教育局和和佳集团承诺,学校继续由和佳集团管理,现有教学模式、管理团队、理念不变。

03

区教育局承诺将陆续安排现有教师转岗。不愿或不能转编制的教师,在三年过渡期期满后,由和睦家部门委托。

04

和佳集团承诺,华宇将支持转型造成的教师流失。

学校地址、教室、硬件、管理都没变,师资继续有保障。同时,新生将享受公费待遇,不交学费,这对对口地区的家长来说是个好消息。

由于国际学校在小学的占比已经从往年的5.89%上升到往年的8.64%,初中的占比也从往年的7.98%上升到往年的10.31%,义务教育阶段在民办学校中的整体占比并不是很高,在所有学校中的占比更低,所以由民办转为公办对现有国际学校的影响不大。

04

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其外籍子女学校。

这类学校比较特殊,不是直接受更名影响,大多是因为申请办学资格受到了影响。因此,它将停止无资格办学,今后将重点发展其外国人子女的学校。

比如去年年底在国际学校家长中引起轩然大波的哈罗学校。

12月7日,哈罗国际学校正式通知家长,哈罗双语学校将停止招收1至9年级学生,表示哈罗深圳校区暂停申请私立执照。

这一调整不会影响深圳前海哈罗外国人子女学校的学生及其家庭。前海哈罗外国语学校将继续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国际教育。

目前,哈罗公学在***属于三类学校,分别是哈罗国际学校、哈罗立德学校和哈罗小狮子幼儿发展中心,都是哈罗在***授权的学校。

罗小石的学前教育是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针对2-6岁的孩子。哈罗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或港澳台学生,哈罗不限国籍。

哈罗国际和哈罗立德***的区别在于学籍和课程设置。哈罗立德属于双语学校,学生拥有***学籍,需要接受9年义务教育。哈国际没有学籍,课程设置更接近正统的英国教育。

无独有偶,深圳南山的坎特伯雷国王学校也在12月6日召开了家长会。会上透露,南山国王学校计划的私立双语资格将改为纯国外国际学校资格。***如果转为纯国外国际学校的资格,那么也许学校的名字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会加上“外籍子女学校”的字样。

05

标签

往年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对未来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往年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名称实现标准化。

对于国际学校来说,改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WLSA上海学校,一所位于上海的国际学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初它被命名为“WLSA复旦国际课程班”。当时在沪上国际教育家长圈还不太知名,只能借助复旦大学和WLSA名校联盟的资源和光环获得一些知名度。

离开复旦大学后,更名改姓的WLSA上海学校于往年获得了上海哈佛大学早期申请阶段的比较好offer,随后成为***比较好所收“Hayepsma”的国际学校。从此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国际教育圈站稳了脚跟。

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不管改成什么名字,真正用心做教育的学校,还是会是行业和家长传下来的好学校。

参考资料:

万佳辉区择校“你好北京”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立德学校,民办学校迎来“更名”潮!》

Nandugz“广州30多所学校,改名!》

学精英的吃瓜!上海双语学校要改名,国际学校要“集体变天”?》

哪里学来的好消息!2020上海这12所学校获批更名!一些对口地区也发生了变化!“返回搜狐多看。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北京第二所!哈罗北京更名礼德,国际化学校为何纷纷更名?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619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