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浏阳:网红打卡地 小河乡里的“新画卷”

【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浏阳:网红打卡地 小河乡里的“新画卷”

原标题:【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浏阳:小河乡的一幅“新画卷”,网络名人。

央视网消息:看完了绚烂的烟花,再来看看距离浏阳市区70多公里的小河乡。这里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曾是红军的“后勤基地”。仍然有几十个革命遗址,如医院和铸币厂。

如今,小河乡利用绿色环境和红色资源,发展农民工作室、乡村旅游等产业,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本台总记者李此刻正在小河镇。我们会马上联系她。

台总记者李:这是红18军创建的小河革命历史陈列室。介绍小河乡,我想先说三个数字。

比较好个数字:3000。1930年,红军后方医院进驻小河乡贾凡祠堂。这是医院里的铜锅。用来烧水浸泡绷带,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两年多来,在药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后方医院救治了3000多名病人,支撑了革命的力量。

第二个数字:342。1933年,红军第十八军在陈列室对面的山上成立,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份长长的名单只是小河烈士的一部分,共有342人。

此外,许多红军队伍一直在河中活动。这里有红十六军临时指挥部、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湘鄂赣造币厂等40余处革命遗迹。小河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之一。

3000多人,342人,40多个名额。三个数字的背后,是小河作为红军“后勤基地”的光辉岁月,孕育了不朽的革命精神。

延续着赤子之心和拼搏精神,现在的小溪已经从一个革命老区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的“网络名人打卡地”。

走出展厅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棵千年罗汉松。今天,许多孩子背着画板来到河边。他们有的在画这棵松树,有的在画红十八军创建地对面的山头,描绘“绿色生态”,追求“红色足迹”。现在的老师都很有名。都是小河乡的农民,也都是“***”画师。

从镜头中可以看到,位于罗霄山脉的小河乡,山高林密。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利用这里的险要地形,英勇对敌。过去几十年,因为高山深谷交通不便,这里的工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一度陷入深度贫困。

近年来,小河乡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引进油画、国画,手把手教农民。目前,小河乡有6个村级画室,400多名农民经过半年的培训成为了画师。他们放下锄头,拿着画笔,画着身边的美景,画着新的时代,画着美好的日子,甚至画着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新产业。

这个城镇是以流经它的那条小溪命名的。我身后是小溪。上游不远处,有一个鱼鳞坝,是村里***的。高高低低的“鱼鳞”涓涓而下,组合成一块块半圆形的花瓣。就像鱼鳞一样,成为亲子互动的天堂。“五一”假期快到了,现在村里的民宿、农家乐都快订满了。

依托“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和客家民俗,小河乡的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去年吸引了30多万人参观钟卡,全年创收5000多万元。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浏阳:网红打卡地 小河乡里的“新画卷”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634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