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必知的10大营销心理学原则

营销必知的10大营销心理学原则

营销必须知道的十大营销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一方面试图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的基本行为和心理功能,同时也试图解释个体心理功能在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机中的作用。此外,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讨论的生理或心理效应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智。事实上,许多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的心理活动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以下是边肖为你整理的10大营销心理学原则。它们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营销必须知道的十大营销心理学原理。

1.参照效应

博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发现,刚刚孵化的幼鹅深深依赖于它们比较好次看到的生物(尽管一般来说,那个生物是它的母亲)。但是事情的转折点来了。有一次洛伦茨在一次实验中被刚孵出的小鹅偶然看到,它们跟着他一直到长大。

由此,洛伦茨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出生时的比较好个发现做决定,而且一旦形成就坚持下去。洛伦茨将这种现象称为“印记”。(说白了就是比较好印象)

这种效应在经济中是显而易见的。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锚”,大致意思是,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某种商品,你最初对其产生印象的价格(或者我们最初决定以某种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时的价格),会对这种商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这个价格就是“锚”。

2.互惠原则

在《影响力》一书中,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引入了“互惠”的概念。我们必须以类似的行为回报他人的某种行为。

西奥迪尼在书中写道,服务员把账单递给顾客时,不会给薄荷糖,顾客会根据服务水平主观给小费。如果服务员给一块薄荷糖,小费会增加3.3%;如果给两个,比较好次小费会增加20%左右。

在市场营销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利用互惠原则。不需要送什么贵重的东西,送个小礼物就可以了。运动衫、电子书,甚至一张手写的便条这样简单的东西都可以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不要把免费的商品送给别人,要考虑相应的回报。

“拒绝-让步”策略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策略,实际上是对等原则的延伸:如果比较好个要求和第二个要求提出得当,对方会认为第二个要求是你做出的让步,因而觉得有义务做出相应的让步。

3.社会认同原则

大多数营销人员都意识到了这个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认同是指人们会采取自己喜欢或信任的人的观点和行动,这就是从众效应。

比如一个集资的地方,我们看到里面有钱,就更有可能把钱放进去;如果里面没钱,我们就更不可能往里面放钱了。

这背后的心理活动是:当里面有钱的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别人觉得这个东西应该捐,我不如也捐;里面没钱的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这个东西不是别人捐的,不靠谱。

4.诱饵效应

这种效应常见于价格模型中,其中一个价格故意吸引人们选择最贵的价格。丹·艾瑞里曾经做过一个***的TED演讲:“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决定吗?”其中,有一个《经济学人》杂志订阅的广告案例:

①电子订阅:59美元。

②纸质订阅:125美元。

③电子和纸质订阅:125美元。

订阅电子和纸质杂志的价格和只订阅纸质杂志的价格是一样的。他们为什么提供这样的选择?这正是艾瑞里所想的。他联系了《经济学人》的内部人士,但没有得到他们的直接回答。所以他决定自己实验一下,找出答案。他向100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上述价目表,并询问了他们的购买选择。当三个选项都可用时,学生选择混合订阅;当125美元的纸质订阅选项被取消后,学生们选择了***的选项。

这意味着中间选项并不都是无效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他们会通过比较发现混合订阅非常划算,从而刺激他们花更多的钱订阅杂志。

就价格而言,相对百分比比***数量更有可能诱发行动。这是我们消费行为中常见的相对性,根据相对因素做决定是我们自然的思维方式。

5.稀缺原则

西德尼提出的稀缺原理概念:机会、内容或产品越少,其价值越大。

机会越少,价值越高。有些东西可能会丢失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害怕失去某样东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样东西的想法更能激励人。

短缺原则在商业中应用更广泛,比如告诉顾客某种商品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永远有。值得注意的是,“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也是一种资源,因此“截止日期”、“抢购”、“秒杀”等销售方式也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6.束损失原理

为什么经常看到很多商家说“买3999元电脑,送耳机,***鼠标垫,送免费一年上门维修”,而不是把耳机和上门维修的价格都包含在3999元里?还是那个3999买了这堆产品和服务。为什么有些部分要说成“免费”?

这是因为人对得失的感知不是线性的。假设你得到100元就能得到某种幸福,可能要花400元而不是200元才能得到双喜临门。同样,损失100元所遭受的某种痛苦,可能需要损失400元才能感受到双倍的痛苦。

7.妥协效应

如果买橙汁,有两种橙汁供你选择:一种橙汁,600ml,12元;b橙汁,600ml,25元。结果显示,分别有50%的人选择A和B。

再看下面另一种情况:一杯橙汁,600ml,12元;b橙汁,600ml,25元;c橙汁,600ml,58元。这个时候选择B的***大增加了,大概70%选择B,20%选择A,10%选择c。

这种现象就是“妥协效应”。当人们更倾向于在不确定性下做出选择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中间选项,因为中间选项看起来更安全,也不会犯严重的决策错误。

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喜欢选择中间价,因为太高了,自己的消费能力有限,太低了,又看不上。这就需要你控制好自己的人群,准确定价。

8.预期效果

我们对事物的现有印象会使我们看不到问题。而对一个事物的期待,会影响我们对它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样东西是好的,那么它通常会是好的,反之亦然。

国外有个实验证明,同样的咖啡放在***器皿和普通器皿里,人们普遍感觉***器皿里的咖啡味道更好。产品的包装形式和设计也会影响人们对包装中产品质量的认知。

另一项研究是加醋啤酒的实验。当参与者被提前告知葡萄酒中添加了醋时,他们从未因为自己的预期而认为啤酒是美味的。另一组喝了之后觉得酒很好喝。被告知酒里加了醋后,评价还是正面的。事实上,事后知道真相的参与者和完全不知道真相的参与者一样喜欢醋啤酒。

9.避免损失

避损是指人一旦拥有了某样东西,就非常不愿意失去它,每个人都害怕失去。这是因为我们更在意失去带来的不快,而不是得到带来的快乐。

应用损失避免原则可以增加人们对免费产品后续增值服务的使用。比如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内免费开放一个产品的特定功能。到期后,客户已经对这个功能产生了依赖,***只能通过付费来享受这个功能。

比如通过抢购和限时优惠造成的“稀缺性”,让我们觉得如果不参加这个促销活动,就失去了一个机会。而这种“失落感”促使我们想尽办法快速下单。

10.心理账户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当你想让别人买东西的时候,你其实要给他一个买的理由,来满足这个账。首先可以分析了解目标用户主要有哪些心理账户,愿意在哪些账户上花钱,然后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也就是给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花钱,从而减少花钱的心理罪恶感,促进购买。

比如一件标价2000元的衣服,如果是给自己买可能太贵了,但是如果是给亲人的生日礼物,可能会毫不犹豫的买。这是因为用户将这两种费用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给自己买的衣服是“日常衣物支出”,但给亲人买的会被归为“人情或情感维护支出”。显然,大部分用户会更愿意为后者花钱。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营销必知的10大营销心理学原则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665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