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奖榜单“汕头元素”日增

科技大奖榜单“汕头元素”日增

原标题:科技奖励名单“汕头元素”越来越多

汕头超声波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获得往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项目获得往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余丹摄

“每一次创新几乎都是对过去手艺的推翻,背后有太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汕头市超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朱在谈到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感言时,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中标者是由汕头超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高性能汽车中控电容式触摸屏项目..该项目经过几代R&D、改进和应用,最终在全球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使得***触摸显示产业在技术封锁和“瓶颈”制约的激烈国际竞争中,更好地依托本土资源优势,提高抗阻塞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近日,往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汕头两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除了超声波公司的项目,另一个获奖项目是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今年年初刚刚得到科技部支持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汕头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的进程中,科技创新正加速为“工业立市、工业强市”赋能,为重塑城市发展引擎添柴。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

技术成果突破行业瓶颈。

“这是汕头市委市***重视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的结果。也是广东大力推进产业应用引领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汕头大学工学院教授、汕头轻工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双喜说。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是广东省在科技成果奖励方面的***荣誉,主要授予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汕头获奖项目中,科技含金量相当高,项目成果和技术处于国际***水平。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仍有不少“汕头元素”,包括广东汕头超声波电子有限公司、汕头超声波显示(二厂)有限公司、汕头白沙蔬菜种子研究所、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公司、广东金铭精机有限公司、汕头大成环保精机科技有限公司、汕头轻工设备研究所、广东何山工业有限公司等等。

以汕头超声为例,朱告诉记者,智能化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触摸屏是汽车人机交互的关键部件。目前已经经历了从比较好代重点产品、第二代电阻式触摸屏到第三代电容式触摸屏的演变。随着新一代智能驾驶舱的发展,车载设备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如人机交互信息内容增加、电子设备数量增加、大屏幕和多屏化等。常见的电容式触摸屏由于精度和灵敏度低,在复杂环境下可靠性和安全性差,成为汽车驾驶安全和驾驶舱智能的痛点。

围绕这些痛点,汕头超声在材料、设计、工艺、设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经过与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等单位近十年的“产学研”研究。由此获得49项专利技术,成功研发出高性能汽车中控电容式触摸屏。目前,该产品已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项目成果使我公司实现了从手机触摸屏到汽车触摸屏的全面转型升级,也成为汕头超声显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朱表示,该获奖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主要围绕汽车第三代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灵敏度、准确度、使用寿命、安全性等痛点展开。通过自主研发单片结构,创造了独特的精密蚀刻显影材料。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填补了国内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空白。在车载触摸屏领域,汽车电子元器件由欧美、日韩主导的历史已经结束,***产品开创了国际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先河。

同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还有广东光华科技公司牵头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作为校企合作项目,光华科技与北京科技大学创新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克服了传统湿法工艺存在的瓶颈问题。该项目已获得15项发明专利,完成3项团体标准,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被***有色金属学会成果评价为“整体技术处于国际***水平”。

汕头大学牵头的项目成果“开放式架构产品适应性设计方法及其在典型设备中的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多家企业得到应用和推广,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负责人张健介绍,这一成果是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普遍面临的产品多功能、性能可靠、价格低廉、效率高的需求和挑战。***提出开放式架构产品自适应设计方法和自适应结构单元性能优化设计技术,开发自适应设计软件平台,用于塑料成型、印刷包装、木工五金等行业典型设备的设计开发。在原有生产加工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关键指标的适应范围和性能质量显著提高,增强了相关设备的市场竞争力。该项目已发表原创基础研究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注册软件1个。专家鉴定结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开放式建筑产品适应性设计方法为国际首创。

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评价指标体系中,2021省科技奖提出以企业主导的重大科技成果为重点,鼓励企业率先自主创新。

汕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两个项目都是企业牵头的。除了汕头超声和光华科技,很多耳熟能详的企业名字赫然在列:金铭精机、大成环保、何山实业、合力农种业...这些都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在汕头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汕头有悠久的超声波研究和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史。朱表示,本次获奖项目在细分专业领域有很大创新,解决了部分关键材料受限的问题。没必要从国外买,一些关键设备可以自己研发使用。他自豪地说,汕头超声波已建成高性能车载触摸屏生产线,产品应用于国内外汽车品牌数百款车型,包括奥迪、大众、丰田、红旗、比亚迪等新一代智能汽车。

他还提到,随着未来5G万物互联逐步步入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高性能触摸屏可以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工业控制设备、智能家居、医疗设备、导航等高端领域,前景十分广阔。“这也将激发我们研究团队的创新热情,继续攻克新一代电子信息的关键问题。”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光华科技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动力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往年成为首批符合工信部颁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和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是广东省首家“白名单”企业,完成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闭环的关键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光华科技近三年累计投入科研创新资金2.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电子化工院士工作站等***、省级创新平台的发展,光华科技在专利技术方面取得了优异的转化成果。截至目前,光华科技已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重点项目30余项,申请专利208项,其中授权专利136项,发明专利108项。

光华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谭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获奖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在广东很多地方显现,并开始向全国辐射。自往年1月实现技术整体产业化应用以来,光华科技生产的电池级产品和电子级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和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

依托该技术,光华科技在汕头建设了年产1万吨报废锂电池生产线,在珠海建设了年产6万吨报废锂电池生产线,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化推广模式,将助力粤东新能源产业升级,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报废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建设,并逐步在全国推广示范。

“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增强。

去年以来,汕头确立了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道路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从今年1月起,由***设立的每月一次的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在汕头连续举行,已成为汕头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企业“联姻”的一种常态形式,为汕头“三新两专一大”产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这个科技获奖项目,也可以看出“产学研”形式的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例如,光华科技与北京科技大学的紧密合作,是本次获奖项目成功研发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退役后的动力锂电池处置成为当务之急。本刊围绕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院士工作站院士的指导下,联合拥有近十年电池回收技术的北京科技大学团队,开展“产学研”探索。往年,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单位获批广东省***锂电池回收R&D重点项目。

在行业内锂的回收率普遍为80%时,项目组通过开发碳酸化水浸优先提取锂的技术,将回收率提高到95%以上,不仅大大提高了锂的回收率,也极大地帮助了锂电池后续的提取、吸附、提纯等工艺,提高了技术经济性。

汕头的获奖项目也是产学研成功案例的代表。王双喜说,近年来,汕头整个产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企业与高校合作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日益增强。过去很多“产学研”都是利用高校成熟的成果直接转化的。现在更多的是由高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攻关形成的。

“以我们的项目为例,汕头大学在这里做了两个方向的工作,一是新材料的应用,二是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王双喜说,合作过程中的很多成果都是边做边做形成的,其中企业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的技术在与超声波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企业也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让我们一起实现这个需求,产业应用的引领作用尤为明显。”

此外,让王双喜印象深刻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学研企业都是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中高端人才,懂得在与高校对接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他说,任何科技成果的发展,一方面要有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企业***的自觉,这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汕头举办了一场专门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对接会。其间,汕头65家企业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伟伟教授等11个研究团队进行了交流。48家企业与12个研究团队交流,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小溪教授。

截至目前,光华科技、仙乐健康、东风印刷等企业已与中山大学专家教授初步达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等合作意向;光华机械、华兴冶金等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专家教授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线故事

“产学研”项目

在基层开花和结果

随着“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持续推进,汕头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发展格局。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正朝着***对接、深度合作、实效突出的方向发展。

汕头大学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汕头大学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地方重大发展需求。其中,由汕头大学和区***共建的汕头轻工业装备研究院,获批成为往年广东省首批新增R&D机构。截至目前,研究所已开展技术研发项目近百项,为汕头、粤东、粤港澳大湾区地区7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开发新产品300多套(系列)。

广东旭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受益于产学研合作的本土企业。汕头大学工学院教授、汕头轻工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双喜还记得,旭日电气最初是托普村的一家小公司。虽然产品定位很好,但是研发能力弱。后来,在区***和汕头市科技局的帮助下,汕头轻工业装备研究所与该企业达成了产业合作。研究院为企业做“诊断”,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

“可以说,近年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可,还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的认证,产品也逐渐进入了高端用户领域。”王双喜表示,校企合作是一个产学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企业通过与汕头大学的合作,提高了科技能力和产品水平。另一方面,汕头大学的师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实践锻炼。“在企业的指导下,大学老师也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更多的参与到行业中来,让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

旭日电器总经理黄认同“产学研”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早在2010年,黄就成立了旭日电器,并与高校合作,自主研发多项金属罐行业智能生产设备。

“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我,觉得我积累的财富可以用来养老。这时候我怎么还能再折腾?”当时,黄的变压器厂在业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很多人并不看好他跨界的行为。

然而,黄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智能自动化设备将逐步取代人工技术,因此他致力于研发。

历时4年研究,旭日电气***智能设备问世。黄说,从四大罐头厂之一赢得一个企业订单花了两年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黄看着对方公司把进口设备换成旭日电气的设备,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截至目前,旭日电气已与高校联合开发十余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多种设备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并顺利通过了欧盟CE认证。去年公司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一季度的订单也在满负荷生产。

从生产企业到开发企业,旭日电气的案例体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王双喜认为,企业不仅要意识到R&D投资对企业的长远影响,还要清楚产学研合作的规律。

“不要以为产学研就是用高校成熟的成果。当然这也是有的,但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来提高成绩。”他说,企业要充分把握“产学研”合作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产业合作的成功率才会越来越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科技大奖榜单“汕头元素”日增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92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