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济南人,到兰州学做拉面,开亮亮面馆35年,很多人一家三代吃

我,济南人,到兰州学做拉面,开亮亮面馆35年,很多人一家三代吃

原标题:本人济南人,去兰州学做拉面。我开亮亮面馆35年了,很多人吃了三代。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1个真实故事。

讲述|罗亮

记录|楠木

来源|楠木商业故事

我是罗亮。16岁去兰州学拉面。说到拉面,大家马上会想到拉面,兰州,三江源,总之就是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然而,在我完成学业后,我回到了济南。我没有做牛肉面,而是用猪肘子和肘子骨做汤,创造了猪肘子汤面。

从1987年开第一家店到现在已经35年了。从一家店到六家店,三代人都吃过我的面。很多济南90后都是吃我的面长大的。很多去外地甚至出国留学或工作的人,回到济南都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吃一碗我的拉面。

当时没想到能持续这么久,更别说这么受欢迎了。中间有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波折。比如我当初为什么不做牛肉面?英雄山的商店已经搬了五次家。

很多人应该已经猜到我的面馆叫亮亮面馆,我叫罗亮,是亮亮拉面的创始人。

1.为了吃好的,16岁去兰州学美术。

我出生于1971年,济南人。父亲是东方红水泥厂的工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是厂里的技术能手。我父亲对我影响很大。从在兰州学做拉面,到回济南开创猪肘子汤面,坚持了35年,都离不开他的指导和支持。

我爸爸业余时间爱学习,爱读书,爱读书,爱做饭。每次看完一本书,给我讲,教我。虽然我不喜欢读书,但父亲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崇拜我的父亲,非常感谢他。

所以,我想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说法是真的,我和父亲都很好的证实了。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的爸爸妈妈

1986年,我初中毕业,再也没上过高中。那时候家里很穷,吃肉是奢侈的想法。我父亲告诉我,要想吃到好吃的,就要跟厨师学。厨师一辈子都在吃美食。现在的父母经常用各种原理来教育孩子。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他们的兴趣。父亲不小心击中了我的“痛点”。

还有一个巧合。我二叔,50年代来兰州,回来探亲。知道我想学一门手艺做厨师,他对我说,你想学做厨师,去兰州吧。兰州的拉面不错,吃起来很好吃,济南没有。学好了可以回济南开店。

还有一个原因。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拉面大师的表演,很好玩,也增加了我学习做拉面的兴趣。

几个原因加起来,我兴致勃勃的去了兰州。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到达兰州的那一天是1986年7月6日。

用现在的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到兰州,我的热情就被泼了一盆冷水。那时候我还没满16岁,很瘦,身高不到1.6米。我连拉面的案板都够不着,还戴着眼镜。

找工作的时候,我去了第一家面馆。我姓马的老板看了我一眼,说你太弱了,够不到面板。你怎么会学拉面?就这么把我送走了。

去第二家的时候,我先摘下眼镜才进去,怕老板觉得我太温柔。这家店收留了我,但只让我做一些洗碗扫地的杂活,不学怎么做面条,根本学不到东西。这家店是一个叔叔和他的侄子开的,他们都很小,经常欺负我。干了几天就走了。

后来经过我二叔朋友的介绍,我找到了第三家店,然后我就正式开始学做一家拉面。

▲我的拉面技艺是从兰州学来的。

我当时是学徒,没有工资。别人工资也不高,一般人也就三四十块钱。对我来说,有没有工资无所谓。反正我是来学手艺的,也不打算干多久,学完就走。

所以,我更用心。别人早上六点上班,中午下班,我却从早到晚呆着,缠着主人,问问题,找各种机会学习。

这家店比较大,是当地一个汽车队的三产。它接纳了几名失业青年。为了给大家留下好印象,也为了让师傅多教我一些东西,我和另一个新同事经常帮大家洗衣服。

学了四五个月,觉得自己学会了。况且我那时候才十几岁,还没出过远门。在兰州呆了几个月,想家想死了,决定回济南。

店主给我的“奖励”是两大袋骨头。我找到一个地方卖它们,我得到了30元。我花了28元买了一张回济南的火车票。

我以为我学成回来了,没想到回到济南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02.原来的猪肉肘子汤面在西市场的拉面有卖。

回到济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人做拉面,但是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兰州清汤牛肉面的感觉。

试了很多次都没用,但我终于找到了原因,因为牛肉不一样。兰州用的全是牦牛,山东用的全是黄牛。这汤尝起来不一样。香料少了,牛肉的腥味多了,也失去了牛肉原有的肉味。

这个时候,我这个技术出身的父亲和我一起做了各种尝试。最后他说,牛肉不好,那就试试猪肉吧,用鲁菜来养汤。炖了第一锅汤,尝了尝,味道不错。后来我们父子在家里做了很多实验,最后决定用肘子肉和肘子骨做汤。

▲我家原味猪肘子汤拉面

拉面原有的工序和工艺保持不变,只是牛肉换成了猪肉。这个比较适合济南人的口味。

在我们决定使用猪肉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最终确定配方。

后来如果不是身为技术人员的父亲全程指导,陪我做实验,我可能很快就放弃了。有技能的人有优势。如果一种方法失败了,他会改变它。他不会一个人思考,他会具体去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而且特别执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于是,一碗肘子汤面,看似简单,几个月来却被检验了无数次。而且,这只是开始,后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实验和改进。

1987年9月,我去工商所办理了营业执照。对方说未满16周岁,2个月后回来。

执照签发,开业时间为1987年11月17日。位置:西市场肖伟路11号山德里1号,叫亮亮小吃店,专做拉面肘子汤。面积只有15平方米,最多可以坐7个人。

▲1987年首次亮相西方市场。

那时候没有煤气,只有蜂窝煤、案板、炉子、桌椅板凳等。都是我们自己做的。算了一下,一共投了四五百块钱。在父母和大哥的共同努力下,小店就这样开了。

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卖猪肉肘子汤拉面。之后的35年,我们又增加了一些品种,但最受欢迎的还是猪肉肘子汤面,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面条品种。

当时价格是35分钱一小碗,外加两两粮票;大碗五毛钱,外加3两粮票。现在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当他们去餐馆时,他们不仅要支付粮票,还要支付粮票。我必须收集粮票,因为只有用粮票才能换到面粉和其他原料。

起初,生意不是很好。

因为山东人喜欢吃酱香的东西,后来,鲁菜被外界形容为“四不像”——黑、粘、油、咸。这当然是对鲁菜的误解。但山东人吃的时候喜欢浓油和红酱是事实。

我的猪肘子汤是白色的,面条也是白色的。所以很多客户觉得打个洞就没胃口了。但是吃过的人都知道,汤很好喝。

于是,我一边做面条,一边给别人讲解面条是怎么做的,汤是怎么做的。

我是济南第一个做猪肉肘子汤拉面的。1989年,我们的生意好起来后,看到肘子汤面逐渐被老百姓认可,出现了几家卖肘子汤面的店铺。一些商店甚至使用我们的品牌或与我们相似的品牌。一开始我没有商标保护的意识。1993年,我意识到商标保护的重要性,在工商局注册了商标。工商局帮我取缔了所有与我们商标“并列”的品牌,亮亮面馆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

▲2000年,四纬十二路店的场景。

有了商标保护,肘子汤面就不能申请专利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肘子汤面。有些朋友认为他们已经占领了亮亮面馆的市场,但我感到非常自豪。看到自己探索出来的食品新品种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市场越来越大,我由衷地高兴。有媒体甚至将肘子汤面评为济南美食的代表。

后来我们的拉面被评为“济南十大名小吃”“山东名小吃”。2011年,“猪肘子拉面”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很多人都知道亮亮拉面是从英雄山的早市开始的。亮亮拉面从默默无闻到为外界所知是事实,但我们实际上是从西方市场开始的。

▲1989年4月,我从西市场搬到英雄山早市。

从西市场到英雄山早市,对于我和亮亮拉面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店面搬迁,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因为,那时候,亮亮拉面差点死掉。

感谢我生命中的一个贵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我,济南人,到兰州学做拉面,开亮亮面馆35年,很多人一家三代吃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45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