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标识度影响力的驻场演艺,上海下一步怎么走?

打造具有标识度影响力的驻场演艺,上海下一步怎么走?

文化是塑造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游客怎么来上海,留在上海玩一玩还是玩一玩?本月初以来,上海大型剧团、剧院齐心协力,大量驻场演出项目相继落地,使得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相得益彰,加速上海成为亚洲演艺之都。

日前,上海原创舞剧《朱》第一轮在公馆完美落幕。再加上另一部现象级舞剧《永不褪色的电波》,《常驻+巡演》齐头并进,半年内演出规模将达到165场。然而,海派滑稽戏《石库门的笑声》在演艺圈上演了两年多,已经超过103场。在仅500米外的“亚洲大厦”,小剧场音乐剧展演欣欣向荣,为8个新演艺室空定制沉浸式演出,吸引世界各地的观众拖着行李箱来看剧;毗邻陆家嘴滨江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启话剧《深渊与金钱世界》的短期演出...

此外,上海还有大型杂技表演《时间之旅空》13年5003场次6.2亿元的历史佳绩,沉浸式话剧《不眠之夜》5年深入细分市场,场次超1200场次,观众超40万人次,票房收入2.68亿元。一路走来,上海的常驻演艺始终以创新的步伐走在市场发展的前沿。纵观全球,有音乐剧《猫》和《悲惨世界》在伦敦西区,有美国百老汇的《狮子王》,有日本的宝冢歌舞团。成功的商业驻场演出,不仅促使一部作品从“爆款”走向经典、流行,更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成为城市实力和形象的“代言人”。客人从远方来了。

毫无疑问,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打造常驻经济,是上海的必然追求。如何扎根上海特色,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引领全国的常驻演艺项目?本报特邀上海演艺集团总裁马、《石库门的笑声》制作人徐艺林、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以“圆桌会谈”的形式探讨当下与未来。

【/s2/】希望上海歌舞团未来能成为像日本宝冢一样的著名剧团,出演《永恒的电波》《朱》《天上的红云》《野斑马》。如果你想看上海歌舞团的作品,你必须来上海

文汇报:我们以上海的几场驻场演出为例(杂技剧《时间之旅》空,沉浸式剧《不眠之夜》,舞剧《永恒的电波》,朱,闹剧《石库门的笑声》)。它们和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流行的常驻演出有相同的概念吗?

陶昕:常驻演出本身就是国际演艺行业的常见做法之一。前提是要积累一批有相当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作品,长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今天,我们大力推广驻场演出模式,这无疑会迫使艺术行业的创作。做常驻演员首先应该是对作品的追求,经济是第二位的,能够向观众呈现更多的经典剧目和优秀剧目,这是演艺行业最重要的价值。

马:目前上海演出的作品大部分是演艺集团出品的,但定位不一样:《时光之旅》空是一个旅游节目,观众是游客,来看节目是为了欣赏一个城市。《不眠之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类型,每场演出只有350人左右的小观众。主要受众是类型剧粉丝,小范围内备受关注。《不眠之夜》的受众非常垂直,我们深度参与细分市场。

正式进驻玛姬的舞剧《永不褪色的电波》则大不相同。这是一件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和喜爱。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商业化基础。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都在其中。它吸引了戏剧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包括那些期待上海并希望欣赏上海文化的人。如今,《永远的电波》已经被视为上海文化的标志性品牌符号之一,我们也希望上海歌舞团未来能成为日本宝冢这样的著名团体。不仅演《永不消逝的电波》,还演了朱、天上的红云、野斑马。如果你想看上海歌舞团的作品,你必须来上海。

徐近林:现在提出的住宅概念,在商业形态和规模上,还是和百老汇、西区不一样。目前国内能经得住常驻演出的原创剧目不多,与百老汇上千场常驻演出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优势在于平台广阔,潜力巨大。比如《时间之旅》空和《不眠之夜》真的起到了常驻演出的作用。从作品出发,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格局,也引领了市场创作的潮流。最近很多观众期待《石库门的笑声》是常驻作品,但我必须客观地说,《石库门的笑声》仍然坚持“每个月都有演出”的理念,只能算是一个阶段性的常驻,达不到国外常驻演出的标准和水平。开票初期,放出的票大概七到十天就能消化,但一个月又一个月,出票速度在放缓。让我们冷静分析一下。上海虽然有2400多万人口,但这几千万人中有多少人喜欢上海闹剧?有多少人愿意买票进入剧场?380元和580元的文化消费,有多少人买得起?常驻演出不能只依靠当地观众。

【/s2/】居民产品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有必要保证第100场演出的演出水平与第一场演出相同,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满载而归

文汇报:驻场演出是形成品牌的必由之路。什么样的作品能满足驻场演出的要求?你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徐玉林:市场在哪里,观众能否持续,是所有驻场演出都要面对的最大考验。《石库门的笑声》创作之初,没想到一天能演出100多场。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观看《石库门的笑声》的观众自己掏钱买票。然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种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的局面。毛猛达和沈荣海加起来的年龄是130多岁,我是70多岁。这两位先生还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我们一直在打磨剧本,紧跟当下热点,比如05后的上海小英雄盛小寒。石库门的笑声邀请他尽快去剧院和舞台。抗疫期间我们也积极演出公益演出,使出浑身解数。如果作品总是表演的和新的,对内容创作的要求就很高。

另一个因素是专业人士。田单逸夫的舞台历史上有一个叫吕金虎的经理。经理陆大半辈子都在剧院里度过,退休后经常在剧院帮忙。邀请哪位演员出演,什么剧会受欢迎,节目和节目怎么搭配,他心里有数。一个艺术经理必须具备管理的艺术,他必须对这个剧院有感情。

马:作品的艺术定位、市场定位、宣传定位都需要综合考虑。《不眠之夜》一年有近10万观众,我要卖10万张演出票,所以一定要让目标观众知道上海有这个演出,同时吸引他们来上海,当地观众愿意来刷两三遍吗?常驻演出不同于长期演出,它考验的是“内力”。一件作品的核心还是在于它的艺术创作。如果达不到如此能被广泛接受的艺术水准,那就很难做到,因为观众最终还是会用眼睛投票。他看完这部剧感觉不太好,给了你一个差评。他后面的观众肯定不会来。

因此,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产品的“质量控制”。观众和演员都会很累。如何保证第一场和第一百场的水平相同?所以不仅仅是卖票,还要对卖出去的票负责,让观众看到,满载而归。良好的居民绩效,由于其持续的影响力,会形成溢出效应,容易形成文化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刺激文化产业的活跃生产。

艺术舞台的知名度和营商环境的配套发展,是长期聚集优秀人才和剧目的基础,也是城市软实力的最佳体现

文汇报:《永远的电台》常驻版向全国各地的舞者发出“招募令”。短短几天,数百名舞者报名,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马:我们参考了各个国家代表团的标准,给出的条件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我听到很多演员说,“能在上海演出,我很激动”。创作《不眠之夜》也是如此。我们聘请了很多愿意签约后续约的外国和外籍演员。正是因为上海提供的机遇和前景。上海给了艺术作品长期表现的基础,让更多的专业人士愿意留在上海,这是城市的“软实力”。驻场演出需要大量的经营者、表演者和制作人来持续赋能这项工作。上海已经很吸引人了。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安定下来,好好利用人才。

文汇报:居民演艺的经济溢出效应显著。一些案例表明,好的居民剧可以让周边地区的商业价值翻三倍?

马:文化可以赋能其他产业。比如《不眠之夜》其实打造了一个“1+N”的商业模式,通过一场演出来带动周边的餐饮住宿,这些业态都因为它的到来而变得更有价值。不眠夜剧场旁边的亚朵酒店,房间很小,不是五星级标准,但是它的房间一晚的价格和对面的五星级瑞J酒店没有太大区别。即便如此,每晚依然排满,证明文化演艺项目可以赋能其他行业。

比如租金,在电视剧《不眠之夜》所在的北京西路江宁路路口,在项目没落地之前,商铺的单位租金基本上是每天每平方米4到5元。“不眠之夜”项目公布后,租金涨到8元左右,现在基本稳定在12元到15元。现场表演既是文化产业的业务,也是加速产业融合的过程,是上海提升整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杠杆。

《文汇报》:在打造常驻演艺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和整合剧院、院团和各类演出市场主体要素的资源优势?此外,城市旅游及相关配套建设能提供哪些支持?

马:今天,机场、火车站和地铁里到处都是名牌包包和名牌手表的广告。我们没有这么高的预算来做这样的宣传。但事实上,外地的游客和路人一下飞机和火车就可能被展示“种草”。而舞台,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高级呈现”。希望这些高价的宣传阵地也能给我们一些表演空。纽约和伦敦地铁站都是文化演出的广告,这种氛围需要积极营造。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打造具有标识度影响力的驻场演艺,上海下一步怎么走?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5274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