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逐步走向常态化应用

VR逐步走向常态化应用

原标题:VR正逐步走向正常应用

今年1-9月,VR头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8.9%,VR行业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虚拟现实正逐步走向正常应用

VR体验项目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引进的全新技术。员工可以利用VR模拟分析各类建筑安全事故,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图为一名工作人员在培训中心演示VR体验项目。新华社记者朱玉社

在第20届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当今电子行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图为观众在博览会上体验VR模拟汽车驾驶。张凤社(人民视觉)

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走进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未来世界,不仅可以尽情玩游戏,还可以足不出户环游世界。

今年以来,虚拟现实(VR)行业投融资金额和数量、一线出货量、线下体验店数量逆势上涨,行业重新焕发活力。

VR如何从创新应用转变为常态应用?还有哪些困难?

风头正盛。

——线下体验店火爆,不少公司推出了多款VR设备;今年1-9月,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

“戴着VR眼镜,真实到一秒就能穿越游戏世界!”在北京朝阳区常颖体育公园附近的“未来战场”体验馆,北京市民程潇刚刚体验了一场VR游戏,非常过瘾。“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太酷了,比电脑游戏还激烈、刺激、好玩!”

“未来战场”VR体验馆目前在全国拥有130多家门店,覆盖80多个城市。“我们的品牌店计划今年年底开业达到500家,明年的目标是3000家。”体验馆的店员说。在大众点评中,北京VR线下门店数量超过100家,成为年轻人打造和满足的新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VR体验馆商户总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93.2%,接近翻番。

今年以来,很多公司布局了VR行业,推出了各种各样的VR设备。中国移动咪咕公司11月2日发布首款增强现实眼镜Nreal Air,号称是业内最薄的消费级增强现实眼镜。它有着和太阳镜一样的时尚外观,重量只有76g,便于携带。据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户在使用5G手机、佩戴Nreal Air时,可以边看球边与好友聊天,实时查看赛事数据,围绕赛事下单喜爱的产品,体验身临其境的新体育观赛氛围。

腾讯在今年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的数字文化产品“鼻尖上的上海”,体验者只需在平板上写下上海的地名,如静安寺、淮海路、人民广场等,佩戴的数字气味播放器就会释放出与场景对应的气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唐俊表示:“未来VR技术实现的沉浸式传播,将包括嗅觉、触觉甚至味觉,将五感带入虚拟现实,真正实现‘濒临’数字化。”

百度围绕VR内容生产、消费、覆盖全产业链构建了商业生态圈,为合作伙伴提供教育、会展、营销、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整体VR解决方案。,并助力行业数字化升级。比如将百度VR技术应用于模拟训练,学生通过全沉浸、强互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模式,高效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百度的VR出行解决方案应用于自然文化景区、历史修复等场景,助力智慧出行蓬勃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今年1-9月,VR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达207.09亿元,VR头戴式出货量同比增长28.9%,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无论是投融资金额还是金额。

产业链在逐步完善。

——政策支持、网络建设支持、VR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自2018年底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迅速,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应用创新生态不断壮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虚拟现实产业链。

政策驱动的VR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列为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提出数字化转型要从整体上带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转变。

5G网络建设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支撑。目前,全国所有地级市、97%以上的县城、4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5G网络覆盖,拥有4.5亿5G终端用户,为快速推进虚拟现实终端服务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网络支撑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稳步增长。截至10月底,三家基础电信公司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已达5.31亿。

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VR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VR行业也逐渐呈现出从创新应用到常态应用的趋势。

教育领域,在江西南昌育新学校九龙湖新城分校,老师通过佩戴VR头戴设备,带领学生跟随嫦娥四号完成从发射、上升空、分离、绕月到登月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医疗领域,5G+VR远程医疗技术建立了手术室外专家与外科医生的紧密联系,通过VR设备360度显示手术室全景画面,真实还原外科医生视角,实现手术室内外专家实时交流。目前,VR远程手术已经落地山东、甘肃、辽宁。

在工业生产中,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产品开发、装配和维护中仿真设计、制造测试、操作维护的可视化,还可以实现工业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和集成化。VR技术还可以用于员工培训、远程支持以及虚拟演示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唐俊说:“VR技术应用广泛,在未来发展空方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目前,VR技术主要在游戏、教育、娱乐和医疗等领域发展良好,但其最具革命性的应用是VR远程办公和VR社交网络。随着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可能在虚拟空房间中见面和社交,这不仅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还会进一步推动非接触经济的发展。”

期待加速起飞。

——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2023年全球VR市场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近日表示,VR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进入加速腾飞阶段,在更广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南京维赛克的CMO魏伟伟认为,总体而言,虚拟现实产业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随着近年来VR技术的不断迭代,VR产业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并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虚拟现实不是把人和现实分开,而是把握现实变成现实、现实变成现实、现实变成现实的过程。因此,混合现实或现实与现实的融合是虚拟现实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日趋成熟的技术产品生态和非接触式经济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将使行业不断推进新场景、新业态。”百度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然而,在从创新应用到常态应用的道路上,这个行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据了解,目前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日趋成熟,但总体上仍存在核心技术薄弱、自主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行业应用标准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对行业客户高品质体验和大规模数字化应用的需求。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指出,目前我国VR产业存在产业应用类型多样、场景同质化相对严重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硬件设备的诸多限制,行业专业性强、通用性差,行业内容的开发成本非常巨大。生成VR内容的数据格式较多,不同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格式、标准、协议兼容性较差,影响体验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不少企业负责人建议,一方面,政策要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以5G、VR、AR、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芯片等为代表的虚拟现实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夯实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国家虚拟现实产业孵化平台和领先科技企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许佩榆、许君毅)回搜狐多看看。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VR逐步走向常态化应用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5294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