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科技巨头买买买的下一站?

绿电,科技巨头买买买的下一站?

原标题:绿色电力,下一站被科技巨头买买买?

作者袁艺林

虎嗅科技集团出品

标题|集成电路照片

互联网科技巨头想把绿色故事讲好,到目前为止,他们经常被怀疑是在作秀,尤其是在国家对大平台的主体责任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时候。

毕竟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扩张速度远超政策法规的治理预期,悲观和疑虑并非没有道理。具体到最近越来越热的环境治理问题,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该为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界定。

自从微软、苹果、Meta(更名前的脸书)、微软等众多硅谷老兵带头——公开承诺将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提升至100%,不管政策吹不吹,科技企业全链条拥抱绿色电力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命题。

然而,绿色和平组织和国际环保组织中国环保联合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整个东亚地区30家头部科技企业对气候的承诺还不够,只有9家企业对可再生能源做出了100%的承诺。尤其是被列为“拖后腿者”的三星电子和小米,至今未能在全球范围内做出碳中和和100%使用新能源的承诺。

科技企业,尤其是大型平台,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很高,这与他们对电力的依赖和能源消费双重控制的硬需求直接相关。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常被称为“绿色电力”,比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更环保。

科技企业拥抱可再生能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直接投资新能源发电基础设施、参与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色证书。根据该报告,90%的上市公司依靠屋顶光伏和非绑定绿色证书进行绿色电力采购,而只有6家中国公司——百度、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和IWC——声称它们通过市场化交易或能源采购协议采购可再生能源(PPA)。

PPA:新机制新优势

能源采购协议(PPA),甚至“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色电力采购”都很奇怪。毕竟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我国在今年9月正式启动了绿色电力交易试点,试点范围仅在全国17个省份。

2015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试验,制定了《冀北电网(张家口)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则》。只有从2018年开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才会逐步加入电力市场的直接交易。

简单来说,能源购买协议是一种简化中间环节的交易方式。据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吴介绍,“是电力购买方与发电机直接签订的为期5-10年的大规模购电合同。在我国电力市场中,电力买方与发电机签订销售合同时,只需要通过电网支付资金,电网不直接参与合同签订。”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传统做法中,买方必须从负责输配电的供电公司购买。况且之前电价并没有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这也给买家增加了一定的购买成本。

自然,成本是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尤其是那些需要购买大量可再生能源的企业。

目前,PPA是国际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购买绿色电力的主要途径。一些中国科技公司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9月,IWC与中国通用核电新能源签署绿色购电协议,十年累计20亿千瓦时。

作为需求方,IWC能源高级副总裁陈江平告诉Tiger Sniff,目前国内外的竞争对手都在讨论如何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基本上大家的做法都是采用上述的“三合一”组合,即“投资新能源+绿色电力交易+绿色证书”,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三种方法在组合中的应用比例不同。

据陈江平介绍,IWC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新能源投资占40-50%,加上绿色电力交易的30%左右,绿色证书占10%,从而在2030年实现绿色能源的100%拥抱。

此外,与其他两种方式——直接投资可再生能源和购买绿色证书相比,绿色电力交易之所以会成为未来企业选择的主流,也是因为其他比较优势。

第一,直接投资可再生能源,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刺激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但企业需要付出相对较大的财务成本。陈江平告诉Tiger Sniff,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各地(如北上广等成熟试点地区)的能源供应情况和可交易的绿色电力来决定组合比例。例如,由于地价成本高,北京市场的企业不会优先考虑直接投资,而是更多地做绿色电力交易或购买绿色证书。

我们来看看绿色证书——一个可以证明电力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的证书,也是一种可交易的资产。

虽然在可再生能源交易相对成熟的欧美市场,未绑定的绿色证书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包括市场之间的流通壁垒、市场规模小、价格高、流动性差。

此外,吴指出,绿色电力采购模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获得了电力,二是在此基础上给环境带来的效益。PPA不仅可以保证企业长期稳定获得可再生能源,还可以刺激未来更多风电光伏项目的融资和落地,甚至增加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相比之下,绿色证书只有环境属性。也就是说,企业购买绿色电力时,购买的是它给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而不是绿色电力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直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

但从中国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通过购买绿色证书来提高企业新能源使用比例仍面临认证问题。陈江平表示,资本市场和国内政府部门对不同绿色证书的认可是不同的。资本市场以平价接受国际绿色证书和国内绿色证书,但国内政府机构如北京只以平价认可国内绿色证书,也会影响企业采用绿色证书的规模。

因此,PPA是三种方式中相对经济的绿色电力采购方式,可以对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吴告诉Tiger Sniff,未来随着中国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的放开,对企业来说将更加直接可行,因此环保机构将优先推荐企业采用作为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方法。

企业:排队进入市场,呼唤市场

虽然眼光不错,但绿色和平组织发现,目前东亚地区的科技企业使用PPA购买绿色电力的情况非常有限。现在全球十大PPA采购商有一半来自欧美,三星、小米等东亚科技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动力还很低。因此,有必要探索企业采用PPA甚至广泛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动力来源。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在3060的环保目标下,政策合规是首要驱动力。根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2018年的研究,科技行业的用电量占全球总用电量的10%。目前,国内电力结构仍相当依赖化石能源。虽然目前还没有被碳中和路线图列入八大重点产业,但高能技术产业很难逃脱排放温室气体的责任。

其次,在成本方面,今年大停电后,煤炭价格给发电商带来的压力明显,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逻辑与不可再生煤、油不同,有明确的技术路径可以提高光电转化率,从而提高能源性价比。

今年,新能源的吸引力特别鲜明。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驱动——经过十年的技术迭代,从“不经济”的风电价格一路上涨到能够摆脱政策补贴,实现平价上网,风电的产能和规模都持续增长,成本持续降低;与此同时,新能源电力市场正在逐步完善。

陈江平看好风电中长期投资回报;

“总得有人这么做。不做,绿色电力交易永远没有市场。即使现在成本更高,我们也愿意积极参与,让这个市场成熟起来,让价格回归到性价比更好的阶段。这个循环是可见的。第一,有明确的减排效果。第二,业务本身有很好的商业价值,因为它是波动的,它能带来很好的性价比。”

目前,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素在于市场机制的完善——毕竟电力改革进程不到20年,国内电力交易仍在进行市场化探索,各地的绿色电力市场都是新生事物。2018年之前,河北张家口只有一个试点,只有两三家零星企业参与。

科技能够影响产业生态和经济,因此将成为政策和市场进一步成熟的关键环节。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企业的呼吁,政策理解了企业的需求,市场变得活跃,然后相应的产品出现。

日本科技企业将签署联名信,向日本政府请愿扩大可再生能源比重,让企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今年7月,日本政府的回应是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提高到近40%。

在中国,沟通渠道一直都在。比如腾讯通过两会提出改进绿色电力采购方式的需求,让企业更容易采购到优质绿色电力。据说,陈江平万国正在表示支持与当地交易中心开放交易,扩大参与可再生能源交易品种(包括风、光、水和生物质能等)。),为绿卡设计出谋划策,通过与中广核、华润等大型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度参与绿色电力市场增长。

目前,为了推动模式的挑战,吴还列举了以下其他问题:一是交易方不充分,目前国有发电企业主要作为发电方参与交易;二是试点交易信息透明度有待提高,持有时间不规范;此外,第一个试点的购买价格更高。各种未完成的环节都需要随着交易机制的成熟而改变。

正在改变世界,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回归搜狐,看更多。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绿电,科技巨头买买买的下一站?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5294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