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解性默写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往年

高考理解性默写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往年

高考中,古诗可理解听写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稳定的题型。虽然分数不高,但是很容易得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要仔细阅读问题。以下是边肖2022带来的高考可理解听写的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让我们来看看。

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古诗词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高考中,古诗词名句听写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稳定的题型。6 ~ 8分的分数,几十首古诗的考试范围,每个考生都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很多学生在高中三年里花了大量时间背诵和记忆,但这个题目的得分率却不尽如人意。例如,根据现有的公开数据,2019年甘肃省理科考生的听写题得分率仅为51.5%,2018年广西的听写题得分率不足30%。如何提高可理解性听写的得分率?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NMET可理解听写的命题特点,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高考理解性默写的命题特点

(1)基本问题

近年来,全国高考听写主要有三种形式:

1.传统听写:给出上半句或下半句,要求补充下半句或上半句。如浙江卷、江苏卷。

2.综合听写:情景听写,给出一定的情景,根据理解回答相关句子。自2014年出现在全国卷以来,近几年大部分都是这种题型。

3.混合听写:既有传统听写,也有可理解听写。如2020年上海卷,2019年北京卷。

一般来说,它主要基于可理解的听写。特别是2020年的新高试卷(山东卷、海南卷)也是可理解听写。因此,可理解性听写是目前NMET听写复习的主要方向。

(2)考试内容

1.写关于场景的句子。比如2020年海南卷:杜甫《登岳阳楼》,“吾东有吴国,南有楚,能见天地无止境浮”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无垠的洞庭湖画卷。2020年北京卷:《庄子》所描绘的大鹏形象,充满了浪漫:“彭背千里;当你愤怒地飞翔时,你的翅膀就像天空中的云。”

2.包含哲学的句子。比如2018年全国高考:《荀子·劝导》中,就举了一个例子来论证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说整天苦思冥想“不如短时间所学”,“不如短时间所学”,“不如所学”。

3.抒情句子。比如在《山东卷2020:李清照的《一剪李子(红藕香玉秋)》中,“我只皱眉,却觉幸福”两句,生动地写出了主人公单相思的离别。2020年全国卷:在《论语》中,孔子指出,即使你吃的食物很差,睡觉时胳膊放在枕头下,你也可以享受它。而“不义之财贵,对我来说就像一朵云”。

4.总结过渡的句子。比如2015年全国卷:苏轼《念奴娇》(不归之河)中的两句“山河如画,英雄辈出一时”结束了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描写,唤起了后来的历史记忆。

5.有文化内涵的句子。比如2020年全国卷:《离骚》中“以莲为衣,采莲为衣”两句,就体现了古代服饰的“衣下之衣”。2020年的海南卷和2018年的北京卷也有这样的考试。

6.有难写的句子,易混淆的词,假词,虚词等。比如在2019年的《国卷》中,苏轼在《念奴娇》(不归之河)中,用两句话表达了岁月蹉跎,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人生如梦,一尊雕像还在等月亮”。其中,“易”容易出错。比如《暖远村》2017年北京卷,“暖”很容易写成“暖”。

一般来说,主要是考察描写场景、蕴含哲理、表达情感的句子,而总结转场的句子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听写题相结合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方向,为未来命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备考时应注意。

(3)考试形式

1.给出名句的大意,要求填入相应的句子。比如2020年国卷:欧阳修《醉亭记》中说,旅行时的食物可以从山中来,肥美的鱼是从溪流中钓来的。所谓“溪旁渔,溪深鱼肥”;用泉水酿造的酒香甜可口。

2.给出上一句或下一句的大意,并要求对应的下一句或原句。比如2020年全国卷:《论语·先进》里就写了孔子的四个弟子坐下来表达心声。鲁兹的抱负是治理一个在三年内遭受了一千次苦难的国家,“勇敢一点,认路一点”。2020山东卷:辛弃疾在《菩萨蛮(裕固台中的夏青河)》中写道,在河中,你不仅可以看到河水,还可以看到“中间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望北望故都,又“怜山无数”,视线常常受阻。

3.梳理文本意义,探究原因、结果和条件。比如在2020年的《国卷》中,苏轼说想重返天空,但又有些顾虑,因为“怕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020年国卷:《荀子·劝学》举了一个例子,说直木若为“轮”,必屈于圆规之标;即使再次暴露在阳光下,也不会是直的,因为“会很自然”。

4.指出艺术手法,要求回答相应的句子。比如在《2020国卷:阿房宫颂》中,阿房宫的奢华用一系列排比夸张来表达,比如“比飞机上的劳动妇女还多”的立梁写椽,“比城里人的话还多”的喧闹音乐。

5.创造一个现代生活情景,并要求相关句子。比如2020年北京卷:小张最近天天加班,早起晚睡。她用《诗经》中的名句来调侃这种生活状态:“我晚上总是醒着,但我有麻烦了”。

近年来,审视现代生活状况的形式越来越多。北京蠲游比较喜欢这种形式。近年来,在理解听写中,考试占了很大的比重。基本上4个小问题中有2个是这种,得分4。这也提醒我们,备考时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联想相关的生活场景。

二、值得注意的几种题型

1.要考的诗不再都是前后紧密相连的两个名句,而可能是两组相连的句子中每一组的一个句子,由一些句子连接起来。

比如在2020年的《国卷》中,苏轼在《赤壁赋》中评论说,河水不停地流,“但还没有走”;满月时,是短暂的,“死亡不会升起或落下”。

此外,还有2020年全国卷、山东卷、海南卷、2018年全国卷,均为该类型,其中2018年全国卷均为该类型。这样就打破了“读前一句,知后一句”的熟悉感,真正理解题干的逻辑才能做出答案,对考生的考试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要求更高。

2.多角度解读,注意同一句话的不同考题。例如:(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他对生活艰辛的悲伤,因此,他哭了,叹了口气。著名的一句话是:长吁短叹以掩饰自己的泪水,哀悼人们生活的艰辛。(2)《离骚》中的句子,表达了诗人极度压抑和难以化解的情绪,为以下情绪的表达定下了基调:对不起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两个问题有不同的词干,但答案是一样的。(1)句子是基于句子的意思,(2)句子是基于句子所表达的感情。所以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诗句和句子,尽量弄清楚问题的方向。

3.不排除可能会出现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考察,每篇文章只取一句话(形成对比)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扩大考试范围,要求考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通过接触其他诗歌来比较两者的异同。比如《逍遥游》中,作者用“泠然·山野”来评价列子乘风行旅时的状态;另一方面,苏轼的《赤壁赋》以“浩渺如之风”的想象,表现了船在宽阔的江面上自由漂流的状态。

4.甚至可以将多篇文章整合到一个段落中进行检查。例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

漫步经典,能感受到古人的拥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勇者无去而不返”,这是荆轲赴汤蹈火的坚决决心:“短歌”“重返天下之母”,这是曹操招揽人才、向往大一统的崇高志向:“天目山梦里登高”, “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的骄傲和不屈的蔑视:“《水龙吟·登健康宴亭》”“尽西风,季鹰不归”,表达了辛弃疾羞于弃官归隐,决心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 (【答案】风萧萧,水寒,周公吐槽喂喂哦,我怎么能郑重其事地对那些地位高、官职高的人打躬作揖呢,他们永远不会忍受被人露出一张老实人的脸,但河上的风停在栖木上。)

这个问题设置了一个主题——“古人的怀抱和情怀”,后面要回答的句子都与之相关,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解读。这类题型增加了阅读量,对一些心理素质不及格的考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让他们看到新题型时产生恐慌。其实这个问题在形式上是创新的,但在内容上是最传统的“给最后一句话,再下一句话”或者“给下一句话,补上最后一句话”的问题。考生在答题时甚至可以直接忽略诗歌背后的解读。

三、应对策略

1.先了解,再记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得更牢,效果更好;同时也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一些易混淆的词语。

2.多角度全方位解读诗歌内涵,尝试多角度提问。多角度解读可以有效处理不同角度的问题;如果你试图写自己的问题,你会变得被动和主动,你会意识到各种可能性。

3.侧重场景突出、对象生动、哲理性强、感情深厚的句子。如果你掌握了这些句子,你就会掌握听写的主要内容。复习时,我们应该圈出这些句子并记住它们。

4.加强难写词、易混淆词、虚词、虚词的记忆。可以通过反复书写、高强度速读等强化练习和建立“听写错别集”来巩固和提升。

5.关注诗歌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现代生活场景的联系。善于举一反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积极创设和运用古诗词散文情境。

6.多练习,接触新问题。熟能生巧,你就有答案。当事情发生变化时,你不会惊慌。

7.提高审题能力,注意问题的内在逻辑和关键点。不要急于回答,看到熟悉的内容避免激动和冒进;相反,你应该先读完问题,然后整理要点,明确问题的方向,然后回答问题。

8.提高心理素质。要培养“以不变应万变”和“以其祖而变”的意识,沉着应对。

当然,背记是你能不能默写正确写出来的首要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把要求的项目背下来,默记,然后注意考试内容和形式,就能在考试中更有力量,以破竹的气势,克服障碍。

综上所述,高考古诗词的可理解听写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能力,而是更强调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注重逻辑,在把握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正确答案率和得分率。

以上就是边肖收集的2022年高考可理解听写的特点和应对策略。这个网站还有很多中文知识,期待大家的解锁和关注。

【2022年高考可理解性听写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相关推荐文章:

2022年中考课堂情景听写练习的编写

高中文言文的意义理解和分析性问题的答题技巧

2022年中考文言文虚词

总结了龚宇宜山的知识点。2022年梳理龚宇宜山知识点

2022年小学语文阅读题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高考理解性默写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往年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028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