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结构性工具做好“加法”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结构性工具做好“加法”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结构性工具做好“加法”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结构性工具做好“加法”2021-12-27 09:33:02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四季度例会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加法”,精准发力。

专家表示,总量工具和结构工具相结合将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同时,通过实施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新兴领域,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更加积极主动。

会议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增强预见性、准确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更加积极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稳定宏观经济市场。

“与第三季度相比,本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提法变得更加积极。在三重压力的背景下,货币调控应该更加积极和具有前瞻性,总量工具和结构工具相结合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说。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表示,考虑到明年经济将受到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国内货币调控需要总量和结构性工具的配合。在总量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通过实施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内需回升,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在智信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货币调控将保持灵活、适度、准确,保持稳健宽松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衔接,有机结合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会议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将两个直接面向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全面落实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表示,监管部门最近更加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比如支农小额贷款利率下调,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能源贷款相继落地,完成了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向实体经济的转换。预计在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控相结合的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增加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

会议提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为了促进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整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下一步可以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市场的报价利率也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空。

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在房地产方面,会议指出,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人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金融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目前已见成效,但房地产回归正常有一个过程。中国人民银行将再次释放温暖,并将继续推动房地产回归正常。”周对说道。

黄表示,房地产政策微调,为优质房企提供融资窗口,为保底交付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为首套房和合理置换居民的购房需求提供融资帮助,都是宽信贷政策的重要方向。

此外,会议要求建立有效的实体经济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努力使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匹配,以完善以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结构性工具做好“加法”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71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