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是国家的强大在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是国家的强大在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是国家的强大在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是国家的强大在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2021-10-08 17:03: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左图:2018年10月9日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在开幕当天举办“麦嘉之夜”。中图: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家书店里,麦嘉的书陈列在显眼的位置。右:麦嘉。个人资料图片

杭州,西溪湿地,已是初秋时节,潮湿空的空气中有蓝色的树,不时有鸟儿飞过眼前的湖面。作家麦家的“理想谷”书店就在这里,他的许多畅销书也在这里完成。

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家,现在他的作品已经畅销许多国家。在国内,小说《隐瞒》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海外,小说《解密》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全球十大小说”,其英文版被著名的企鹅经典图书馆收录。他的最新作品《生活海海》成为近年来中国图书市场最畅销的作品之一,正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推向海外。

今年5月3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通过文字、文字传递、文字育人等方式,向世界阐释和介绍更多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麦家的作品从杭州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作家的一支笔,更需要国际传播的视野和能力。背景是日益强大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麦嘉找到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道路。

从西班牙公交广告到“麦嘉之夜”

麦还记得2014年出国去拉美欧洲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作品真的很受欢迎。

在西班牙马德里街头,他的作品《解密》西班牙语版海报被印在18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上,穿梭三周。2014年6月底至7月底,他在西班牙语国家近一个月的行程中,接受了当地数百家媒体的采访。大规模的广告和密集的媒体报道,是西班牙语国家当代中国作家空之前的待遇。

西班牙最大的报纸之一《阿贝赛报》(Abbesai)对《解密》的评价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故事,是间谍故事、历史传说和数字密码的结合。麦家优雅的笔触使他的作品既有文学性,又很受欢迎”。

在阿根廷,当地最大的报纸《号角报》将国内知名作家博尔赫斯与麦嘉联系在一起。”麦嘉不止一次谈到他与博尔赫斯的深厚关系。在这次南美之行中,博尔赫斯也成为他与当地媒体和学者对话的切入点。”

临走前,他还有点不放心,不知道外国媒体和读者会不会买账。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解密》在当地很受欢迎,就连它的出版商,西班牙语世界最大的出版社Planet也感到惊讶。

在英语国家,“解密”也很流行。

在英国,2013年,全球最大的出版商企鹅兰登书屋以5万英镑的预付版权购买了《解密》的英文版权,并收录在企鹅经典图书馆。到那时,这个图书馆收录的中国作家作品只有《红楼梦》、《阿q正传》、《围城》和《色戒》。《解密》成为当时这个图书馆唯一收录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33个译本。随后,麦家陷害他人的情节也被收入此库。

在美国,FSG(法雷尔、施特劳斯和吉尔)负责出版解密。这家出版社是美国最有特色的品牌,最能延续文学出版社的传统。其出版对象包括数十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在英语、西班牙语等主流语言流行之后,麦嘉的书在其他许多语言市场也很受欢迎。

2016年春天,应欧洲最大的阅读节莱比锡阅读节和丹麦霍森斯作家节的邀请,麦嘉进行了为期20天的巡演。在此期间,丹麦文化大臣亲自会见了麦嘉,丹麦日报也用两个整版报道了《麦嘉》和《解密》。在丹麦哥本哈根会见当地读者时,麦嘉感慨地表示,中国文学作品要走向世界,在题材上要有一些选择和取舍,让外国读者看得懂。

2018年10月9日晚,全球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在开幕当天举办了“麦嘉之夜”。作为开幕当天的第一个热点事件,它发布了麦嘉的第三部小说《风》的国际版权。这是法兰克福书展首次举办中国作家个人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百家出版社。

如今,麦嘉的许多作品,如《解密》、《隐藏》、《风》,已被翻译成33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出版,并得到至少400家海外媒体的积极报道。用一支笔,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一切,正如《华尔街日报》2014年4月的头条所说,“一个中国小说家走向世界”。

正好让它走向世界。

“与外国文学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相比,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仍然有限。在这种背景下,《解密》等作品近年来在海外的受关注程度真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麦家承认,这里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恰逢其时”——他写了一个好故事,遇到了一个好译者,“赶上了”出版巨头,世界迫切需要了解中国。

麦家说,最要感谢第一位英文翻译家米欧敏,因为翻译是作品的再生父母。

英国汉学家米欧明主要研究先秦历史。她之前的研究课题都和中国古典文学有关,也翻译了很多古籍,但对中国当代文学知之甚少。因为一次飞机延误,她在上海机场的书店看到了《解密》。拿起来后,她一口气看完,感觉“相见恨晚”。回国后,她为祖父翻译了几个章节,祖父在二战期间曾在“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领导下参与破译德国密码。她的同学、著名汉学家兰世龄看到后,交给企鹅出版社的编辑,后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很多中国当代小说在欧洲很难找到读者,因为欧洲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知之甚少。没有相关注释,读者很难欣赏这些书。但西方也有间谍小说。”米民觉得麦家的作品在西方有读者基础,愿意看一本中国间谍小说。

解密卖的第一个版权是英文版权,为后来的全球出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麦嘉的作品一走出国门,就与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合作,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为作品的发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并非偶然。

当时的现实真的不乐观。英国著名汉学家朱莉亚·洛夫(Julia Lovel)曾撰文指出中国文学海外出版的尴尬局面:“2009年,全美国仅出版了8本中国小说”,“在英国剑桥大学城最好的学术书店里,所有关于中国文学的书籍,古今中外,只占书架的一层,长度不足1米”。

“中国制造的产品早已遍布全球。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学乃至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一直举步维艰。”麦家认为,文学出海真的很难。除了疫情之类的“天灾”,更重要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崛起,故意无视我们,带着不甘的情绪面对我们。当然,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作家不再为了讨好外界而丑化自己,不再吃“出国得奖回国显摆”这一套。

“如果世界想要了解中国,文学是唯一的途径,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的立场,反映了生活场景。”麦嘉说,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没有一个学科门类比文学更能听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脚步声和心跳。

讲述“中国英雄”的故事

2021年9月,在出版两年后,麦家的最新作品《生活海》销量超过220万册。许多读者发现,麦嘉不再写熟悉的谍战,而是关注天才。而是把背景设定在他的家乡,一个南方的小村庄,讲述了一个“上校”在一个僻静山村的酸甜苦辣。

你也会发现,归根结底,故事的主人公“上校”还是一个关心祖国、默默奉献的“中国式英雄”。回顾麦家之前的每一部“谍战”作品,主人公永远是这样一个心中有国、心中有民的“中国英雄”,无论外在的差异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在难以逾越的压力下,他们在夜晚的烛光下行走,以绝对的忠诚,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这种“中国英雄”与西方作品中的英雄大相径庭,不像后者那样张扬个性。但是,忠诚和责任符合全世界人民朴素的价值观,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民族气节,一旦到了海外,很容易打动读者和观众。

麦家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为外国人提供一个正确接受中国英雄的出口”,来表达中国人的智慧和能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好故事、好人物,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韩国电影制作公司LAMP看中了这一点。自2018年底以来,它已三次与麦嘉接触,讨论其作品《风》的电影版权合作,并最终达成协议。今年1月,电影开拍。

值得注意的是,《风》作为一部讲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地下工作者故事的作品,在进入韩国市场的时候就在当地进行了改编。比如根据韩语的特点,在引入韩国市场时改名为Ghost。另外,剧本有很大改动,特工“老鬼”的身份和解密过程都有变化。但麦家告诉记者,风的精神内核和故事外壳是不会变的,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老鬼”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中华英雄》的核心就是这样展开的。

这样的“中国英雄”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麦家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作家,他对作品中的主人公非常残忍,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没有好下场。但是,这也是“英雄”的普遍原理——麦家总结说“所谓英雄,不过是他的沧桑比别人更深罢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艺术规律。为了让人们热爱英雄,我们不得不对他们残忍,同时也要让人们珍惜美好的生活。

“我的作品,从小说到影视,受众广泛,这也说明时代需要崇高,人民需要英雄,需要正能量。”麦家分析,他通过《解密》、《隐蔽》、《风》等作品,塑造了一群默默为国家安全做贡献的无名英雄。“‘中国英雄’本质上也是‘世界英雄’。”

让文学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

***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精神,展示好中国风采,让外国人民通过欣赏中国文艺家的作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增进对中国的认识。

近年来,许多中国文学作品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除的作品外,还有刘的《三体》系列等。,都在欧美国家的畅销榜上。

“是国家的力量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它的声音、足迹和影响力。它是如此强大,没有人敢忽视它。全世界都想知道。文学作为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便捷的方式,迎来了‘红运’,赢得了关注。”麦家觉得,这个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身后的祖国——它是一个巨人,承载着14亿人的光荣和梦想。

“我相信,只要中国继续发展,外界会对中国文学更感兴趣,因为文学是了解一个国家最便捷的方式。”麦家说。文学是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客观、最民间的方式。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人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这时候文学就会成为他们了解中国人的一个渠道。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学版图明显扩大,中国作家在海外频频获奖,世界对中国文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麦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作为先行者,他主动带领浙江作家“走出去”数年。2017年,在麦嘉的协调下,英国企鹅出版社推出了五卷本的浙江作家系列丛书,向海外展示了“文学浙江军”的实力,向世界讲述了浙江故事。

但麦家也认为,目前中国文学还不能担负起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任,因为翻译的作品太少了。“西方媒体能一天到晚制造关于中国的谣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文学没有‘走出去’,国外的人不了解中国,谣言就能溜进来。”

作为成功的文学国际传播的探索者,麦家认为,作家应该像武侠故事一样,讲述中国人博大进取的精神故事。麦家认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最大的特点是谦逊、博大、不骄不躁、进取精神强,但我们缺乏对中国人这些优秀品质作品的正面解读。

当然,文化交流需要耐心。麦家的作品被星球出版社发现,还得益于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一次推介会。进入对方视野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前提。麦嘉希望今后能邀请更多的汉学家和著名出版机构来加深相互了解。

“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受到国运的变化,定下时代的潮头,发出时代的先声,为亿万人民和伟大的祖国喝彩。”麦家认为,中国文艺的发展离不开我党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感恩这个时代,它给了我最好的创作土壤,写出了好故事。我的工作还是可以走出国门,不辱使命,为国争光。”

展望未来,麦家说:“接下来,我会沉下心来,在未来写出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我们要用中华民族的筋骨和祖先的体温来写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走出去”,只有这样的作品“走出去”才有意义,世界人民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记者刘少华)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是国家的强大在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86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