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明确拒绝国际排名,学者详解国际排名为何不再受推崇

南京大学明确拒绝国际排名,学者详解国际排名为何不再受推崇

原标题:南京大学明确拒绝国际排名。学者详细解释为什么国际排名不再受尊重。

南京大学近日明确表示拒绝国际排名。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国内高教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4月15日公布的《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NTU表示,在南京大学“十五”计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大学总体建设规划中,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中不再将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事实上,南京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引入“国外指标”的“吃螃蟹者”。90年代,SCI第一个被引入这个学校,包括论文被收录和引用的数量,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据《中国科学报》盘点,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排名有十余种,国际上主要有四大排名,分别是《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泰晤士报》)、QS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QS》)、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U.S.News)、中国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下简称软科学)。

另外,美国基础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排名也很有影响力。其中包括《泰晤士报》、《QS》、《美国新闻》等。需要大学注册并提供数据。

该报注意到,4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交利物浦大学教授谢波的文章,认为客观地说,虽然国际排名的受欢迎程度和“可靠性”已今非昔比,但决定“降级”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战略支持。而且排名也不代表想去就能去,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因为“排名思维”已经根深蒂固,短期内惯性依然存在。大学国际排名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大学,“去排名”的短期阵痛是巨大的,实际上还有一个“危险期”。

为什么国际排名榜从被追捧到不再被推崇?谢波在文章中认为,国际排名的评价标准存在很大差异。

以传播较广的几大机构排名为例。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比高达40%;学科软排名更注重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如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教师人数;在时代排名的参考指标中,教学、研究、论文引用权重最高,占30%;在US News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的主要评价指标中,权重最高的是声誉部分。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一些高校往往选择自己的排名“战绩”进行宣传,“不遗余力”地扬长避短。

4月26日,《中国科学报》第四版刊登了《不看“国外指标”,中国大学是否会迎来“撤并潮”?文章列举了一些“洋指标”给国内高教界带来的乱象。

文章称,在“在任何一项排名中名列前茅,都意味着学校质量高”的逻辑下,国内一些高校靠排名成为高校发展的典范。甚至高校二级学院院长也把学科国际排名作为重要标准之一,“达不到预期,当场免职”。

相对于造假、买榜等不当行为,国际排名的杀伤力更大,因为高校是以国际排名为导向的。国内某大学的新闻专业创办不到10年,按照《泰晤士报》和QS的排名体系,已经跻身世界前50,远超国内老牌新闻院校。

必须注意的是,“国际排名大多以理工科为主。对我国两类高校不是‘不友好’,一类是以文科为主的学院,一类是工业学院。”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传告诉《中国科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广利指出,以文科为例,有学者研究了中国作者在海外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论文,最终发现这类论文的学术含量普遍不高,翻译成中文基本达不到国内期刊的出版水平。这让高校看不到文科专业国际排名的希望,也成为近年来高校大量取消人文社科专业的原因之一。

“有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大学对社会的引领能力大大削弱,大学难以从道德高度对社会进行引领和批判;第二,大学德育能力大大削弱,很多大学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德育普遍边缘化。大学的组织目标、管理制度、评价体系都无法支撑大学的德育。”周广利遗憾地说。

拒绝国际排名后,可以用什么来评价大学办学的优劣?大众应该如何建立对高校的认知?

谢波教授在《光明日报》上认为,大学应该摆脱固有的排名思维。大学可以评价,但大学不应该排名。大学一旦参与排名,就会导致攀比甚至“唯排名”现象,这将关系到基础教育阶段,对整个教育生态非常不利。大学应该回归其最重要的价值——育人。因此,大学评价体系也应该把育人效果作为最重要、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大学发展的重点也应该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其他任何方面。只有在育人中实现和创造价值的大学,才是好大学。

谢波认为,当然,大学不应该仅仅依靠大学本身来淡化国际排名,还应该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力量。后者有必要与其他职能部门合作,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评价体系,进而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广利看来,评价由外向内转变将是大学评价的未来趋势。基于“自我问责”的学科国际评价将成为“双一流”大学的主要评价形式。国际学科评估可以分为两部分:文献计量评估可以委托第三方,定性同行评估可以邀请几个该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组成代表团,让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形成报告。

“只有通过这种以‘发现问题、做出诊断、促进发展’为特征的外部评价,高校才会主动暴露自身的不足,这才是更有价值的评价。”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度化的学科外部评价,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部分学科尝试了上述国际评价。

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传提醒,自我评价不要沿袭排名的思路,否则无异于强化排名。“最重要的是根据大学的宗旨、使命和责任来评价。内部评价不是万能的。以教学评价为例,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评价教学态度和教学投入,而需要教师个人的教育良知作为保障。这些不能简单评价的东西一旦被指数化,内部评价就有和排名捆绑的危险。“返回搜狐多看。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南京大学明确拒绝国际排名,学者详解国际排名为何不再受推崇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9619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