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情结”致使就业窘境选对方向,面子里子两不误

“精英情结”致使就业窘境选对方向,面子里子两不误

    面对IT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学一门IT专业对于就业来说就会容易很多,而且还能学到适应社会所需的专业,也能迎合社会的需要,而且以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比起事业单位挤破头的有限名额,再看看蓝领技工相对辛苦的工作环境,选择学习一门IT技能,进入IT行业不失为一个顾全“面子”“里子”的最佳选项之一。
    其实,“面子”和“里子”并非不能达到平衡。以IT行业为例,由于Internet和IT技术的发展速度惊人,信息时代的知识成爆炸式的趋势扩展,不断需求掌握崭新IT技能的人才,近年来,IT行业的人才需求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排名第一,并且仍在不断的增长之中。自2009年年中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已成常态,先是酷六、搜房、麦考林,然后是优酷、当当、360,到如今的新浪、去哪儿。而在电子商务领域,融资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更有不少原本专攻线下的企业纷纷布局线上,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见。

从整体需求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智联招聘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因此,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一般来说,接受正规学院高等教育是每个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一个人人生经历中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任何人都相信教育的力量,也都相信教育是提高一个人身价的最好途径。但是事实上,经过了十年寒窗苦,并不等于大学生就已经成材,十年寒窗只是学了些书本知识,如果不经过实践锻炼,不理论联系实际,就只能是个书呆子。因此,大学生是不是“精英”,不能靠自封,而要经过在实践中努力,真正创造、体现出“精英”的价值。

因此,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整个大学教育包括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社会预期等,都不利于大学生摆脱精英情结去做普通劳动者,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与普通劳动岗位的要求差距较大。在长达十几年漫长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们被培养得除了考试,别无长技,动手能力差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共同特征。
    三十年前,随着邓公最终的拍板,中断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那绝对是值得在中国的历史上浓墨重写的一笔,而当时的高考录取比例是29:1,当时的高等教育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然而随着三十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我们现在的入学比例逐年升高,本科生入学比例从1977年的4.8%逐年升高至2020年的69%。研究生规模也呈“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94年的4.2万人激增到2020年的51.7万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但大学的教育模式却依然沿袭精英教育模式,即注重理论的灌输和科学的研究,而且所有的教育机构在招生时,都反复强调自己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的。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20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近日,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

 

    事实上,另一方面,多年教育体制的改变使这些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子骄子”的孩子们,一路被灌输“精英”式定位,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多数家长仍然认为,蓝领技工、第三产业等又苦又累,报酬相对较低的工作不适合手握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多数毕业生简历投放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中端职位,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这种情况下,就业已成“窘境”。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精英情结”致使就业窘境选对方向,面子里子两不误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3001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