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搞科普 不能只靠科研人单打独斗

短视频时代搞科普 不能只靠科研人单打独斗

短视频时代,不能只靠科研人员一个人做科普。字体:小中大分享:短视频时代,不能只靠科研人员一个人做科普。2022-03-07 08:48:44来源:科技日报今天你刷了多久的短视频?近日,有CPPCC***建议,利用新媒体促进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开展科普。 也有代表***建议,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士传播科普知识,加强对科普传播平台的监管。 如今***有8.8亿短视频用户,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流量池。 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短视频,但也是因为这里的日常活动很多,但留言太多太多了。 有些视频,披着科学的外衣,往往是“研究公开”、“数据展示”,实际上是打着科学的名义在卖。 有些账号,看似权威专业,只是东拼西凑别人的内容,曲解夸张,误导受众。 当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接受和拥抱“科普博主”的身份 毕竟有流量的地方,科普工作者就要开疆拓土。 想传播好声音,就得好好用喇叭。 但这些科普人员大多是“为爱发电”,没有团队,没有投入,有时还要担心被前辈或同行误解为“无所事事”。 短视频追求“短、平、快”的特点,自然与严谨的科研内容相冲突。 短视频,一个研究者不熟悉的领域,需要花很大力气去研究,试图靠科普产生爆款。 所以,要利用好短视频进行科普,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正如代表***所说,我们要有一个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平台上露脸,为他们拥抱短视频平台打破障碍;平台也要对相关内容的流量进行倾斜,主动向潜在受众推送优质科普内容。 平台本身也要对所谓的科普博主设置准入门槛,加强对知识账号的形式审查,同时还要对内容进行评估和把握。 有关部门也可以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普机构、短视频平台之间的合作,让专业的“智库”来把关科普内容。 其实做科普,并不需要科研人员亲自上阵。也可以尝试“撮合”科研团队和专业短视频团队,取长补短,在短视频阵地举起科学的大旗。 (张盖伦)[更正]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短视频时代搞科普 不能只靠科研人单打独斗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6870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