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测评夹杂利益考量 回归公允中立需疏堵结合

第三方测评夹杂利益考量 回归公允中立需疏堵结合

第三方测评夹杂利益考量 回归公允中立需疏堵结合字体:小中大分享到:第三方测评夹杂利益考量 回归公允中立需疏堵结合2021-11-26 07:23:46来源:科技日报

第三方评估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意义。目前在行业内建立诚信机制,及时淘汰不诚信的评价者,同时提高第三方评价的准入门槛,对其专业背景、专业资质做出相应要求,更具有可操作性。

胡齐木,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日前,有媒体调查指出,第三方测评行业鱼龙混杂,很难说科学公正。“有些叫评价,其实是带货的,很难让人信服。”说起第三方评价,中铁八局三公司员工赵义愤填膺。在全民都是主播的时代,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产品的视频。这个门槛真的很低。这样做的一个后果就是网络上第三方评价泛滥,让人无所适从。

因为“坑”,赵说,第三方测评造成的乱象,早就该治了。消费者需要的是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导购”,而不是掺杂商业利益的评价产品。

口味评价损害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方评价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对商品的功效、安全性、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近年来,第三方评价异军突起,确实给网购带来了一股新风。一方面,这确实切中了部分消费者“选择难”的痛点,让他们在选购商品时有了第三方参考。另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企业有监督作用,迫使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评价这个行业,首先要体现专业性,这就要求评价平台具备对商品做出专业评价的能力。”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表示,对于第三方评价平台来说,诚信原则也很重要,不能因为利益混杂而做出不公正的评价。客观公正是第三方评估平台的基本原则。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由于资质和准入门槛的缺失,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评估平台涌入互联网,导致此类平台良莠不齐。个别第三方评测平台站在自己的标准上,评测产品,发布排名,甚至为了商业利益带货直播。于是,虚假评价、营销搭便车此起彼伏,质疑第三方评价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从第三方评测平台买的保温杯没有“保温”效果,号称“帅到能打”的新款球鞋严重开裂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国家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礼表示,变味评价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助长了不良作风的不正当竞争,不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统一标准未必是根治乱象的比较好办法。

纵观目前的第三方评测平台,虽然以中立者的身份出现,但基本都是自己说了算。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第三方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评价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个行李箱,一个测评平台给出的是“平均性价比”的结论,但另一个测评机构却力推为“最靠谱”。

“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评估服务的准入机制,适度提高市场门槛,在动态中加强行业监管。”在朱克礼看来,相关参与者在做商品评价时,从数据抽样到数据对比再到结果发布,都应该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而这些程序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都应该建立在公开、透明、专业科学的基础上。“只有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流程规范,才能杜绝评价方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情况,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公正。”

但是,胡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没有必要给评估行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因为在质检方面,国家已经有一套规定的指标,商品必须达到质量标准才能上市。毕竟评价不同于质检。虽然客观的质量指标也要考虑,但实际上评价的是一些质检机构不公开的非强制性指标,包括使用体验等。,这可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导致不同的评价者在评价同样的产品时,甚至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胡看来,质检更注重结果。商家只要能拿到质检证明,就说明商品质量没问题,质检证明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评价就不一样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与其要求评价机构统一评价标准,不如将其评价过程公之于众,让消费者清楚了解评价背景、评价者资质、评价过程等具体信息,这远比简单呈现一个评价结果更有价值。

引导行业形成良性共治生态

目前网上各种测评产品都有:保温杯、球鞋、美妆...第三方测评机构发布的测评、榜单、排名越来越多,几乎和这些产品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这些背后的评价者包括以博主身份出现的“个体户”,以及以组织身份出现的商业团队。只要有流量或者专业能力,好像都不是很重要。所以评价“翻车”并不少见。

评价的乱象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也给整个评价行业敲响了警钟。但是,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其逐利性。如何遏制第三方测评的逐利冲动,让其回归***公正的立场?

朱克礼表示,法律法规的监管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位。一是通过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惩治违法行为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二是通过创建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机制,依托专业的法律支持,实现协同治理的法治化、系统化、多元化,引导相关参与者和行业完善,从而形成***监管、行业自律、平台自治、社会监督的良性共治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因发布虚假评价被查处。在往年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中,“小红花评价”因商业诋毁被罚款10万元。官方通报称,当事人在多个互联网平台注册“小红花测评”栏目,发表对比实验文章,通过设置不合理的对比条件,得出对广州某公司不利的测试结果,从而妖魔化该公司所售产品的形象,降低竞争对手的好感度。

对于虚假评价,市场监管部门应该给予行政处罚,消费者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第三方评价才能行稳致远。

胡说,第三方评估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意义。目前比较可行的是在行业内建立诚信机制,及时淘汰不诚信的评价者,同时提高第三方评价的准入门槛,对评价者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资格做出相应的要求。(记者何兴辉)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第三方测评夹杂利益考量 回归公允中立需疏堵结合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24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