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疯狂剁手是“购物成瘾障碍”吗

“双11”疯狂剁手是“购物成瘾障碍”吗

“双11”疯狂剁手是“购物成瘾障碍”吗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双11”疯狂剁手是“购物成瘾障碍”吗2021-11-26 07:44:34来源:***青年报

“购物成瘾”并不是网购和“双11”普及后才出现的现象。

“双11”刚过,***热搜:宁波一名40多岁的女子控制不住自己买东西的欲望。她每个月都在购物上花了很多钱,被诊断为购物成瘾和焦虑症。

看到这个***,有网友很惊讶:逛街也是病吗?为什么听起来像是杜撰?

也有网友担心:我“双11”也买了很多东西。我会生病吗?

还有人嗤之以鼻:这不是病,这是炫富!我肯定得不了这个病,因为我没钱。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对“购物成瘾症”的误解。

“这是医生瞎编的病吗?”-真的没有。

虽然目前精神障碍的主流诊断标准中没有正式称为“购物成瘾障碍”的疾病,但类似的精神障碍是存在的,研究人员对相关现象和症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目前诊断精神障碍的主流标准主要有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在ICD-11中,在“其他特指的冲动控制障碍”下有一个名为“强迫性购物障碍”的子类。在DSM-5中,虽然写着“不包括购物成瘾,因为其病程尚未描述清楚”,但考虑到其具有强迫性和成瘾性的特点,一些研究者一直在呼吁将购物成瘾障碍单独列为精神障碍。

而且,不要以为这是网购和“双11”普及后才有的现象。早在1899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在他的《精神病学教科书》第6版中就提到了病态的购买倾向,但当时人们只能在线上和线下购买。目前随着购物方式的增多,有这种障碍的人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往年,在一项包括来自16个国家、49项研究的超过3万人的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后,估计强迫购物的人约占整个社会的5%。

“双11我做了10单。是不是精神障碍?”-先别担心。

购物障碍远不止“购物”和“下单”。***中的这位女士,几天之内买了100多袋大米,每袋20斤,远远超过了小家庭的需求,一年来每个月都花了巨款。但是我们的“双11”只会囤一些货,而不是每个月都买。

学术界认为,患有购物成瘾障碍的人会有这些表现:对购物极度痴迷;有不可抗拒的购物冲动;反复过度购买;我控制不了自己。虽然他们购买后会感到内疚和后悔,知道这些行为会导致家庭不和、工作障碍、财务问题等。,患者会把这种行为视为应对其他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的比较好方式。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中,除了症状之外,往往还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这一点。虽然我们总开玩笑说“过了‘双11’就要吃土了”,但我们并没有真的把日常开销都花在购物上。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我们正常的生活,甚至可以买东西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好。所以,即使“双11”已经下了很多单,我们也没必要替自己过度担心。

“有钱又闲的‘小姐们’都会得这种病!”-这是一个大误会。

这句话对于精神疾病来说太容易被误解了,说“购物成瘾是有钱人闹的”就跟说“抑郁症是闲的”一样,缺乏同理心。

学术界对购物障碍的定义中有这样一句话:购物成瘾障碍的人会把购物作为应对压力的比较好方式。换句话说,要了解购物成瘾障碍,不仅要从购物行为本身寻找原因,还要看患者是否面临其他难以化解的压力。

***中这位女士直到孩子上了寄宿初中才表现出这种异常的购物行为,诊断中同时出现了焦虑。也就是说,这位母亲很可能是在孩子离家后感受到了难以控制的压力和焦虑,比如因为缺乏自我价值感,做出了后续的购物行为来缓解焦虑。这种焦虑无疑是痛苦的,需要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周围人的支持。

那么,应该如何治疗购物成瘾症,买买买呢?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应该对所有的心理障碍和症状有一个共同的态度:警惕自己的处境,知道当一种行为或症状即将失控时应该求助,但同时也不要过分担心,随意给自己贴上心理障碍的标签。不要责怪病人,因为无论哪种心理障碍,人内心的痛苦都是一样的。(尹金修)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双11”疯狂剁手是“购物成瘾障碍”吗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25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