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加速近眼显示产业化

元宇宙加速近眼显示产业化

元宇宙加速近眼显示产业化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元宇宙加速近眼显示产业化 2021-12-31 08:31:04 来源:***电子报

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持续升温,被视为元宇宙入口的AR/VR设备也被推上风口浪尖。AR/VR硬件已经成为国际科技巨头抢夺元宇宙蛋糕的重要一环。苹果、Meta、三星、微软、任天堂纷纷宣布布局AR/VR硬件设备的计划。

业界预测,VR/AR硬件设备有望在巨头的“带路”下出现大幅增长。IDC预测,VR头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从往年的500万台左右增长到2025年的2800万台以上。AR头戴设备的出货量预计将从往年的约30万台增长到2025年的2100万台。

作为AR/VR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眼显示也将在VR/AR硬件的带动下,迎来新一轮的产业高潮。目前,技术成熟、量产充足、性价比高的快速响应LCD产品已经成为VR硬件设备中广泛使用的显示方案。

在ar方面,硅基液晶和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成为AR终端的两种近眼显示解决方案。目前,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AR的主流产品,因为它在功耗和对比度方面优于硅基液晶。微型LED作为近眼显示产业探索的重点方向,有望借“元宇宙”东风,加速产业化、产品化进程。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比较好个乘风而行的国家

今年11月,“苹果头号预言家”郭明·易透露,苹果将于往年第四季度发布的***ar头显设备将搭载索尼4K微有机发光二极管(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目标是在10年内取代iPhone,预计出货量超过10亿台。

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有什么魔力成为苹果***AR设备的最终显示解决方案?

《***电子报》记者了解到,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结合了显示和半导体的技术。它具有高分辨率、高集成度、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像素大小是传统显示设备的1/10,精细度远高于传统设备。适用于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镜、眼镜显示器等。

“玻璃基AMOLED采用FMM工艺。像素尺寸不小,PPI不高,导致颗粒感明显。”BOE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显示VR/AR BU总经理杨婷婷早前在接受《***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而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每英寸像素可达5000PPI,可以削弱用户因响应速度慢、分辨率不够而产生的“纱窗效应”带来的眩晕感。

CCID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马贝贝博士在接受《***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波导”是目前高端AR硬件的***选择。她解释说,理论上硅基OLED也可以用作VR显示屏,但由于硅片的特性等原因,硅基OLED的尺寸无法做得更大,目前更多的是用在AR硬件上。

“超高的PPI,大于4K的分辨率,大于等于90 Hz的刷新率,大于等于3000尼特的亮度,满足以上所有指标的近眼显示方案,才能为用户呈现逼真的图像。”业内专家告诉《***电子报》记者。此外,近眼显示方案还要考虑轻薄、低功耗、每英寸高像素、技术成熟度高等因素。

硅基显示方案在各项指标上已经满足了近眼显示的要求,但技术成熟度和量产能力还有待提高。“光学镜头能力的限制和硅片的高价格导致成本高。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主要用于高端产品。随着未来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如果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具备成本竞争力,将会有革命性的爆发。”杨婷婷说。

近年来,***掀起了一股投资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热潮。仅往年,生产线投资规模就超过200亿元,奥瑞德、BOE、维信诺旗下的昆山梦现、西太科技、合富世亚等公司相继进入市场。根据厂商透露的生产线建设计划,往年,部分生产线将完成建设并进入照明阶段,甚至开始爬坡量产。BOE发布的公告显示,12英寸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设备(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实施。项目一期预计往年点亮,二期往年点亮,三期2023年点亮,预计2024年1月完工。

随着生产线的照明和BOE、视觉亚洲等厂商产能的增加,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望率先在元宇宙中“乘风而动”,产能和市场将迅速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2023年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

Micro LED还在产品化的路上。

与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Micro LED是科技巨头押注的另一种AR/VR近眼显示方案。

国外厂商Vuzix、TCL旗下的雷鸟科技、小米等多家厂商都发布了Micro LED智能眼镜或AR设备的概念产品。据悉,苹果还在与***台湾省的LED制造商Epistar合作开发微型LED显示屏产品。

中科院院士郑有炓曾表示,Micro LED可用于VR/AR微显示领域。他认为Micro LED将率先在AR领域取得突破。

郑有炓解释说,ar眼镜的近眼微型LED显示方案要求极小的面积和高分辨率。由于精密取放、转移印刷等传统的庞大转移技术面临挑战,我们可以借助Si微电子技术另辟蹊径。与VR相比,AR产品上的Micro LED可以批量生产,因为它们可以是单色的,单片的,有硅材料支撑。

据了解,Micro LED具有超薄、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CCID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光电研究室主任耿毅早前对《***电子报》记者表示,从参数上来看,相比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秒级响应,Micro LED已经能够做到纳秒级响应,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对比度指标上,相比硅上液晶1000: 1的对比度,Micro LED的对比度提升到了100000:1,亮度提升到了100000尼特。另外,Micro LED可以配合光波导成像方案,生产出来的产品厚度更薄。

由于上述特点,这类屏幕更容易做到高PPI、体积小、便于携带、功耗低,因此更适合近眼显示设备。由于单个LED珠的尺寸更小,微型LED可以实现更高的单位面积分辨率。由此看来,Micro LED在AR/VR应用上会有更大的优势。

Micro LED虽然有很多显示优势,但是产业化程度低,良品率低,成本高,这也导致AR硬件产品在近一两年内无法大规模使用Micro LED解决方案。

“Micro LED正在经历从样品到产品的过程,但还不能商业化。”业内专家表示,Micro LED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延伸成本高,生产线不成熟,掌握这项技术的厂商很少,还没有真正进入消费市场。

据了解,TSMC和苹果正在合作开发微型LED显示技术。根据行业预测,Micro LED是否具备大规模产能,需要在往年之后才能更明确的判断。半导体分析机构Yole预测,从往年到2023年,Micro LED的应用将会有很大的突破。在技术发展乐观的情况下,到2025年,Micro LED将逐步商业化。2026年,Micro LED的面板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34亿片,2027年总产量将达到2.51亿片。(记者王伟)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元宇宙加速近眼显示产业化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34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