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

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

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 2022-03-18 10:13:50 来源:人民日报

剧照来自******广播电视总台往年春节联欢晚会创意音乐、舞蹈、诗词、绘画节目《忆江南》。制图:陈小津(人民日报传媒科技公司)

核心阅读

感动,融化,活着,只是开始;静下心来,沉下心来,继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既要面向当代观众,讲述新的时代内涵,又要面向世界,在更高的维度上展现中华文化的不断创造和古为新。

舞蹈、诗歌、绘画节目《忆江南》成为往年央视春晚的“刷屏”作品。它将观众带入名画《富春山居图》中畅游一番。森林浑美,烟波浩渺,画中人物放声歌唱,渔火悠然。

舞蹈《只有这一片绿》《火》一票难求。它把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给人一种“我看青山多迷人”的生动具体的形象。随着舞台演绎,观众穿越到北宋画家王希蒙的世界,探究一卷山川为何千年青葱。

北京冬奥会之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卷《冰戏图》“动了”。三维动画“还原”了《冰戏》中160组人物和“运动员”的冰上动作,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创意作品给北京冬奥会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博物馆里收藏的稀有古画,似乎与普通人的生活有些距离。然而,近年来,“高冷”古画在创意、技术、艺术的合力下大放异彩,不仅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文化生活,而且纷纷走出圈子,引起现象级传播。今天破解古画的流动密码,会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动,改变一幅古画的“开法”。

手握卷轴,慢慢展开,仿佛置身其中,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游起来。本来这是***古代绘画特有的“打开方式”之一,也因此,古人在山水画中说“卧游”。今天,科学和技术的力量使“人们在图画世界中旅行”成为一种无与伦比的可能性。

登录“故宫名画”网站,千年巨作的超高清数码影像引人注目,无限变焦功能让你看清细节。借助数字场景绘制和三维再现技术,邱琳读图可以从平面变为立体。前一秒,刚刚穿过邱琳潺潺的小溪,下一秒,视角已经跳到空,俯瞰群山。数字拷贝让稀有古画有了越来越多的“露脸”机会。随着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和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话题。可以从船的视角跟随音乐进入北宋繁华的河道,感受《清明上河图》的喧嚣;还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用光影粒子的缓慢移动绘制“千里山河”的详细过程,欣赏到青翠的山川在昼夜不同时期的景物变化。

这些围绕古画的“举动”虽然不能代替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走近传统瑰宝的道路。有人说:古画动了,人间静了。古画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矿藏一旦被打开,遥远的历史场景,岁月沉淀的色彩,感性的笔触,娴熟精湛的技艺,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慢前”时代。还有人说:古画动了,体内的DNA也动了。古代画家的创作与现代形式创新的碰撞,唤醒了观众内心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古画的感动不仅是对观众的“劝导”,也为创作者打开了宝贵的审美文化资源。从具有鲜明***风格的插画,到以《白蛇传:缘起》中的哪吒为代表的动画电影,都可以看到传统艺术的滋养和对古代绘画素材“数据库”的大胆运用。三维动画形式的广泛应用,为古代绘画图像在现代设计领域大展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

融合,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超链接”。

打开青年国风乐团《子琴社》的视频,可以看到一幅幅古画静止而动人:淡黄色的背景像一卷展开的宣纸,几个表演者身着古装,古琴、笛子、鼓、中阮,信手弹着弹着,悠扬的音乐从古画中流出。《古画乐》系列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上亿的播放量。“古画+国乐”的形式是后来才探索出来的。起初,表演者大多穿着白色的衣服,坐在白色的布景前表演,效果不佳。后来他们请来专业团队“还原”了古代的妆容和服饰,并对背景进行了调整,呈现出今天人们熟悉的“古画”感。

“古画感”成为很多流行的民间舞、诗词节目、文物综艺节目的风格选择。古画作为传统文化的视觉融合,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场景来诠释传统文化,因为它可以融合服饰、化妆、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在当今的***风格和潮流中,以“画景”驾驭传统元素和当代形式,在融合表现情境中展现文化的古韵新貌,已经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去年的舞蹈《唐宫夜宴》,伴随着唐代女乐师们细腻可爱的舞姿,缓缓地呈现出“一幅花夫人图”、“一幅练兵图”、“一幅出门骑马图”等画面,舞与画呈现出有趣的互文性。

这种融合既是声、舞、诗、画在艺术形式上的结合,也是传统舞台艺术、电视艺术和影像形式的结合,是文学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是媒体形式的优势互补。纵观当前的传统文化热潮,新技术、新媒体的融合应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轻人在汉服里逛历史文化街时,会适时举起手机进行直播;在短视频网站上,网民自发产生大量国民内容;嫁接了古画背景、民乐曲谱、非遗技能经验的动漫游戏也很受用户欢迎...直播、短视频、影视综艺、文创、文旅,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与传统文化的“超链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也通过更加全面的媒体形式不断“推进”。

活下去,用新的文字激发新的创造。

在《如何讲述这幅画》系列短片之前,有很多方法可以“讲述”这幅画,但这一次,画中的人物自己说话了。一集以古画《太子香》为主题,巧妙地借用了直播的形式,通过“太子郭”对身边书房装饰和身上服饰、妆容的介绍,幽默地诠释了绘画的元素,连一盆墨兰中的灵芝也道出了争奇斗艳、君子之交的传统文化意蕴。清代海西画派以立体鲜明的人像面孔,借鉴***传统绘画方法和西方阴影的视角。短短5分钟,我们不仅聊到了画,还有“话”在里面,对当下的古风拍照热潮和直播热潮做了生动的回应。

《古画会说话》类似于之前的《国宝会说话》。意在用亲切的眼神和活泼的声音拉近古画与当代人的距离,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与当下的紧密相连。讲述传统的方式变了,回应传统的方式也一定会变。传统“活”在当下,以“我”传承文化逐渐成为创作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中学习自信和自信,热情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推动国风、国潮的创作涌动。

近年来,“文物会说话”、“文物活了”等一系列现象,让人们看到了创意引领、技术驱动的创作活力,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齐头并进,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当然,感动、融化、活着只是开始;静下心来,沉下心来,继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有很多关于古画的故事和表达,有很多像古画一样的文学样式,积淀着中华***的审美旨趣、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传统是强大的,创意是无穷的。传统文化的新表达不仅要有趣,还要深刻。不仅要讲美,更要讲美背后的精神、理想和追求。既要面向当代观众,讲述新的时代内涵,又要面向世界,在更高的维度上展现中华文化的不断创造和古为新。

当代建筑师从富春得到灵感,在黄落笔的地方建造了一个滚动的富春山亭。代代相传的画作中远山的回声,在“建筑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它来自绘画,变成了当代创作的画卷。通过这种转化,传统文化继续存在于当代世界,丰富着人们的美好生活。笔不断生长,不断舒展,既是国画的水墨精神,也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创造与创新——一代接一代接力,不断前行。(文/胡伟)

《人民日报》(往年03月18日第20版)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12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